想孩子秋天少生病,必須做好這三點,尤其第三點最重要

很多家長特別關心孩子秋三月怎麼養生,其實這個話題,我們可以理解為“怎樣在秋季有效預防熊孩子各種生病”。因為健康的前提是少生病。只有少生病,才能給身體休養生息的機會,使其慢慢強壯起來,待體質強壯後,生病的概率就會降低,從而愈發少生病,形成良性循環。孩子秋天都愛生哪些病?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1. 初秋的寒溼感冒

2. 秋分之後的涼燥咳嗽

3. 秋末的過敏性疾病

想孩子秋天少生病,必須做好這三點,尤其第三點最重要

咱們先來說一說如何預防初秋的寒溼感冒。 初秋的氣候特點就是氣溫轉涼,但溼氣流連忘返,所以這一階段寒溼感冒頻發。蘇葉、生薑、陳皮是這個時節,家中常備的藥食。發現孩子冒雨感寒時,可以及時給他取蘇葉6克,生薑2片,陳皮3克,煮水喝一喝,解表散寒、溫胃化溼,能夠有效幫助身體抵禦寒溼之邪,預防寒溼感冒發生。如果不慎中招,不要慌,還是依舊可以用藿香正氣水來解救的。除了藥食的防治之外,家長還應該儘量避免孩子吃涼菜、喝冷飲,這也是為了減少中陽受損,內生溼滯,由內而外有效預防內有溼滯,外感寒溼的情況發生。

想孩子秋天少生病,必須做好這三點,尤其第三點最重要

其次,咱們再來說一說涼燥之邪導致的燥咳。在北方,等到秋分節氣之後,寒涼乾燥就將成為主氣。燥邪在眾多外邪中,知名度並不是那麼高,遠遠不及風寒、風熱、暑溼的影響力。但是燥邪可不是省油的燈,它要是發起威來,我們真的是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

燥邪傷人最容易導致咳嗽。而小朋友肝常有餘肺常虛的生理特點(肝常有餘易化熱,肺常虛則衛氣偏弱),就決定了她們特別容易在秋燥的季節中招。對於燥邪,大原則就是潤。至於溫潤、涼潤,潤多少,潤肺還是潤腸……這些具體的實施細則,需要媽媽們跟據天氣和自身孩子的體質特點進行變通。比如,當氣候乾燥明顯時,而孩子又一向不太愛喝水,那麼媽媽們可以未雨綢繆,每週給孩子煮2次蜂蜜梨水或冰糖梨水喝一喝。梨切塊取300克,加入800ml清水,大火燒開,小火5分鐘即可。擔心梨子寒涼的媽媽們,可以在梨水中加入2片生薑,佐一下涼性即可。如果自家熊孩子特別容易上火,且已經出現了咳嗽黃黏痰的狀態,那就可以取梨300克,白蘿蔔300克同煮,並在熬好的水中加入3克川貝粉,一同飲用。目的是用川貝幫忙,加強潤肺化痰的力度。當然,對於健康的孩子來說,可以順應秋季氣候的變化,適當多喝一些滋潤的湯水,比如鮮藕蓮子湯、青橄欖排骨湯,都有一定的滋潤清熱的功效,食材平和,老少皆宜。

溫馨提示:潤燥只適用於在乾燥的氣候環境下,孩子出現了乾咳無痰、少痰、黏痰的情況時,對證使用。對於那些內有溼滯,舌苔膩且痰多的孩子,是不對證的。

想孩子秋天少生病,必須做好這三點,尤其第三點最重要

最後我們來聊一聊孩子在秋天容易患過敏性疾病這件事情。進入秋天,很多孩子易患過敏性疾病,諸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過敏性紫癜等。秋季多風,風邪攜帶各種過敏原肆意散播;另外,深秋寒意更盛,很多孩子衛氣偏弱,所以容易感受風邪,導致舊病復發;第三種原因是秋季陽氣收斂,人們食慾大增,開始進補,往往容易導致食滯化熱,溼熱內蘊,而此時外感風邪,就容易導致過敏性皮膚疾病。針對這類疾病的預防,應當從日常起居飲食入手。在飲食上不要吃海鮮、海帶、竹筍、雞等會引起過敏的發物,少吃牛羊肉和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可適度吃一些水果、蔬菜、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甘潤的食物。生活上要有規律,睡眠充足,經常用冷水洗臉,適當做些運動。這些都可以提高我們的正氣,增強抗病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過敏體質。作為食療預防,可以取防風、荊芥、蘇葉各6克,炒山楂、生白扁豆各6克,烏梅2枚,裝入無紡布袋,煎湯代茶飲。取其健脾化滯,解表散寒,抗過敏的功效,使身體在秋燥之時,能夠內外調和,寒熱平均,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