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LNG接收站開放競賽,高價長協氣怎麼辦

观点|LNG接收站开放竞赛,高价长协气怎么办

【無所不能 文 | 瀚海】在“管住中間,放開兩端”的天然氣體制市場化改革大背景下,政府層面近幾年一直在推動天然氣基礎設施(主要是天然氣管道和LNG接收站)的公平開放。

受多重因素影響,截至目前,國內LNG接收站公平開放進展及成效差強人意。近期,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推出“進口LNG窗口服務”,一石激起千層浪,瞬間引爆了國內LNG行業朋友圈。

現在投運的接收站多數屬於中海油,此舉可能推動LNG接收站開放提速,並形成相互競賽的氛圍。不過遺留的高價長協氣如何處理,是LNG接收站短時期大規模開放面臨的首要問題。

观点|LNG接收站开放竞赛,高价长协气怎么办

接連發力,LNG接收站公平開放競賽

8月31日,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發佈《關於“進口LNG窗口服務”首期試點交易公告》,對擬開放的LNG接收站、卸載窗口、卸載數量、LNG氣質、提氣要求、提氣方式、計量方式做出了明確具體規定。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公告內容,該次“進口LNG窗口服務”既允許“單點交貨,多點提貨”,又允許液態、氣態混合提氣,給予第三方使用方的提氣靈活性很大。

這意味著LNG接收站公平開放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今年5月,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就明確表示,旗下LNG接收站將在今年對外開放。7月19日,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淑萍表示,中海油將在年內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臺有序推進LNG接收站對第三方開放。

為應對國家層面的監管壓力,在2014-2015年間,中石油旗下3座LNG接收站共進行了13次第三方試點開放,但開放的對象均為華港燃氣、太平洋油氣、北京燃氣、新奧能源等內部關聯公司和戰略合作客戶。

中海油旗下LNG接收站也曾對浙江省能源集團、中石化等公司開放。今冬明春期間,中海油深圳迭福LNG接收站還將向中石油開放並按國家保供要求實施天然氣“南氣北送”。

LNG接收站公平開放並不是一個新話題,幾年前主管部門就明確要求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公平開放,並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2014年2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辦法》、《關於做好油氣監管相關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都要求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報送油氣管網設施總體情況、運營情況、運營價格、輸送能力和剩餘能力等信息,為所有用戶提供服務。

2015年12月,國家能源局江蘇監管辦公室和江蘇省發改委聯合發佈《江蘇省LNG接收站公平開放監管實施辦法(試行)》,對LNG接收站公平開放監管內容、監管措施、開放准入條件、申請准入程序、接船窗口期確定和開放程序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2016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做好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相關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要求天然氣設施運營企業在指定的媒體平臺上主動公開公平開放相關信息,同時明確規定,若有第三方公司申請,天然氣設施運營企業需按照申請公開油氣管網設施的剩餘能力以及可提供開放服務的窗口、接入點、對接入油氣質量指標的具體要求等關鍵信息。

2018年8月3日,國家發改委公佈《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要求油氣管網設施運銷分離,不得以統購統銷名義拒絕開放,在有剩餘能力的情況下,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無歧視地、不得無正當理由拖延或拒絕與符合開放條件的用戶簽訂服務合同,不得提出不合理要求。

在國家一系列強制要求天然氣基礎設施公平開放的配套政策和監管文件面前,國內擁有LNG接收站的公司,特別三大油公司承受的壓力日益增加。中海油“進口LNG窗口服務”可以化解監管壓力,同時帶動三大油LNG接收站開放。

開放接收站,高價長協氣如何處理

目前國內投運的LNG接收站共有21座,其中15座歸屬三大油公司,其餘為九豐、廣匯能源、新奧能源等民企所有。關於LNG接收站公平開放,政府層面雖然三令五申,但國內LNG接收站公平開放工作進展緩慢。

三大油公司雖然都已按照政府要求,在其官方網站上公佈了LNG接收站的基本信息、第三方開放的准入條件及要求、第三方准入申請程序、聯繫方式等內容,但鮮有三大油公司LNG接收站向第三方開放的公開報道。九豐、廣匯能源等民營企業的LNG接收站就更“名不見經傳”了。

但國內LNG接收站還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開放,整體處於“誰控制,誰使用”的壟斷狀態,數量有限的所謂試點開放的目的無外乎表明姿態、戰略大客戶互惠合作以及天然氣應急保供。

除了現有LNG接收站所有方通過控制LNG進口渠道增強在國內市場話語權、擴張天然氣市場份額的自然考量,前期國內LNG接收站公平開放進展緩慢也有原有因。

首先,從保障國內天然氣供應安全穩定角度,三大油公司的接收站承擔保供責任。近年來,國內天然氣需求量快速增加,並且存在較為突出的季節性、區域性供應緊張情況。保障國內天然氣供應穩定,特別是北方採暖季期間和突發事故情況下的天然氣應急保供工作依賴三大油公司。

三大油公司寧可揹負鉅額虧損,也會全力增產增供,保障國內天然氣基本需求,這是民營企業以及那些期望通過LNG接收站公平開放“賺快錢”的第三方公司不能比擬的。

其次,基礎使用方是LNG接收站立項建設和維持穩定營收的基礎,基礎使用方享有天然優先權。

LNG產業帶有典型的鏈條特性,即便在LNG接收站開放程度較高的歐洲,為確保投資收益,LNG接收站的投資方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也是將接收站大部分產能以長期協議方式出售給基礎使用方,基礎使用方承諾一定的保底加工量並承擔“照付不議”責任,作為回報,基礎使用方享有較其他使用方優先的使用權。

對三大油公司的LNG接收站而言,作為用方,必然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

再次,三大油公司對LNG接收站公平開放有其獨特理解,並且也逐漸取得了監管層認同。2015年之前,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LNG接收站立項核准,需提供對應的進口LNG資源已落實的證明。

為滿足這些要求,三大油公司在申請LNG接收站項目核准前,不得不與國際LNG供應商簽署對應量的長期照付不議LNG採購合同。由於國際油價和LNG供需形勢變化,這些長期照付不議LNG採購合同價格與2015年之後的新增LNG資源價格相比不佔優勢。,

因此,站在三大油公司的角度,LNG接收站公平開放要以歷史上為推動LNG接收站建設而簽署的高價、長期照付不議LNG採購合同得到充分消納或妥善處理為前提,而不是簡單一刀切式“公平”開放。

最後,LNG接收站在短期內大規模開放對中國天然氣市場的負面衝擊不容忽視。國內天然氣市場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下游天然氣用戶誠信度低、履約意識差,誰賣的便宜就買誰的。唯價是從本沒錯,可為了買便宜一點的天然氣而撕毀前不久剛簽訂的合同就顯得不厚道了。

因違約成本低,國內天然氣銷售合同違約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一旦LNG接收站大規模開放,大量有價格優勢的新增LNG資源湧入國內市場,勢必將引發國內天然氣市場巨震,前期投資者可能血本無歸,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不利於國內天然氣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本文作者:瀚海,就職於國內一家LNG貿易企業,擁有十多年LNG行業工作經驗】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無所不能立場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