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三)

《白鹿原》讀後感:

  黑娃被白孝文招安之後,又回覆了正常人的生活,於是白孝文就張羅著要為他娶房媳婦(這不知是否出於當初搶了人家媳婦的補償心理),黑娃也沒有表示反對。孝文為他提供了兩個選擇,一個是和他一般粗魯大冽的女子,另外一個則是出身書香之家,父親是個秀才的女子(這點和田小娥一樣)。依白孝文的意思可能選個性格出身與他差不多的女子會更好,但黑娃最終的選擇還是要那個書香之家的女子,他認為自己更需要個有規矩的人來約束下自己(不知他是否忘了田小娥的出身了,還是根本忘不了她的人,所以以這個為藉口)。那戶人家想必是知道黑娃的底細的,所以提出了一個要求,要黑娃把抽大煙的毛病改掉(或許他們本不想把女兒嫁給他的,然後認為改掉這個習慣會很難的,所以故意提出了這個),沒想到黑娃一口就應承了,而且說幹就幹,竟然真的就快刀斬亂麻把大煙戒掉了。那戶人家沒有食言,把女兒嫁給了他,這就是黑娃的第二任媳婦高玉鳳。

  雖然書中代表靈鹿現身人世的兩個人物分別是朱先生和白靈,但對他們兩個其實沒有太大的探究意願與好奇,這書中最讓我充滿神往的人物是高玉鳳,因為她才是沒有神靈光環卻有神靈本事的那個人,她至少渡化了黑娃。洞房花燭夜裡,黑娃對著自己新婚的妻子,忽然就猶如醍醐灌頂似的,痛悔起前塵往事來,然而高玉鳳只簡單的一句不管他的從前如何,只在意他的以後會怎樣。所以他的新婚之夜,更像是一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靈魂洗禮,黑娃從此竟就真的徹底變了一個人。

  從小最痛恨讀書的黑娃自和高玉鳳成婚之後,主動地要求讀起書來,而且認真地拜了朱先生為師,用心地學了起來,並且學得還不錯,後來更被朱先生認可為他最得意的弟子。他不只自己有了很大轉變,連和他一起做土匪的那些兄弟也有了規矩起來,更甚至整個縣裡軍隊風氣都有了轉變。這一切的轉變都是來自於黑娃的轉變, 而追溯更早的源頭,似乎應該是他新婚之夜的突然醒悟。他對自己過去對白嘉軒的行為也表示了深深的懺悔,白嘉軒也原諒了他,並且以白鹿原上最隆重的接待方式接納了他重新迴歸宗族祠堂,並且帶著他新婚的妻子高玉鳳一起做了祭拜。黑娃穩底地告別了過去的一切,他對現狀很滿意,為了更長遠的生活打算,他還特意把妻子安排到了省城去生活,他彷彿實現了自己曾經的理想生活了。這算是他人生的第五個轉折。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三)

  自與高玉鳳成婚之後,黑娃的生活彷彿就轉入了理想狀態,他踏實地做事,認真地做人,他的行為得到了包括親人、朋友、師長甚至百姓在內的幾乎所有人的認同。雖然曾經做下了不少荒唐事,但是如今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他很珍惜,也很用心地去走著人生接下來的路。但唯有鹿兆鵬是他斬不斷的過去未來,當他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站穩腳跟的時候,鹿兆鵬又來了,最初是向黑娃借路,他們默契地達成了合作。鹿兆鵬的隊伍順利地過關會了師,於是接下來的事情就更順理成章了,勸黑娃起義,徹底的與現在的陣營決裂,並且把現在的地盤也整合到鹿兆鵬的陣營裡去。在鹿兆鵬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服之下,黑娃自然是又同意了。連著白孝文也加入了他們的陣線,所以他們的起義行為可以說是順利得輕而易舉。

  新政府成立後,白孝文成了縣長,黑娃是副縣長,他也不再叫黑娃了,而叫鹿兆謙,但這個名字大概是不適合他的。在他們的起義成功不久後的某一天裡,黑娃突然地就淪為了階下囚,而策劃這一切的人,是白孝文。所以這一次黑娃也不再有能死裡逃生的好運了。雖然白嘉軒以自己的老命為擔保想要向白孝文請求放黑娃一條活路,但白孝文也絲毫不為所動。說是因 這一次對黑娃的審判並不是他個人的行為,他也無能為力。

  黑娃死在了群眾的公審臺上,連向白孝文求一個光明磊落點的死法也不得。雖然不甘心,但他還是死了,留下了孤兒寡母的高玉鳳母子。這就是他的人生結局了。

  綜觀黑娃的這一生,雖然他走過了許多不同的人生之路,卻哪一次也不是他主動選擇的。他一直被人牽引推動著。最開始因為不甘白家的光環照耀,他轉而奔走他鄉,誰知落入的是田小娥的溫柔鄉。後來擔負起了對田小娥的責任,想過二人的踏實日子,卻又落入了鹿兆鵬的革命漩渦,這條路就真的是一條不歸路了,雖然期間他有幾次意外脫軌,譬如做了土匪,又做了國民政府的保衛隊,可最後還是又迴歸到了最初鹿兆鵬引他走入的那條路,並且為此奉獻出了生命才得以終結。

  而他本來的願望是很簡單的,只想有一塊自己的田地,可以娶妻生子,可以靠自己的雙手能讓全家衣食有著落。為了這個目標,他被推著不停地走上不同的道路,最終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黑娃的命運更像是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的命運縮影,他們的所求很簡單,但在歷史的車輪裡,他們會被推到前臺去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可不管最終的勝利者是何方,他們的結局也都是一樣,勝利的果實終究不會屬於他們。而不管哪個鬥爭團體,他們終究還是要以自己的利益為首要的,世上永遠沒有完美的制度,因為實施這些制度的始終是人,而只要人的劣根性還在,制度的漏洞性也就會永遠存在。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只想說一點:《白鹿原》是本好書。因為它能引發人的各種思考,關於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等。不過也並不認為這本書就是完美的,其中還是有很多覺得想不透的事,譬如白靈到達革命根據地之後竟然就從未想過她年幼的兒子,因為書中說過她在路上就已產下一個孩子了,後來有交待了有一個號稱鹿鳴的人是她的兒子,這說明她的兒子是活下來了的,可她作為母親至死都未曾表露過對於幼兒的半點思念和不捨之情。鹿兆鵬對他們母子的感情也如是;然後鹿兆海為何忽然就改變主意娶了另外的女人了,難道真如我所假想的是因知道自己上戰場必死無疑,所以要為他們鹿家留個後,可那時他也知道白靈已經懷有他哥哥的孩子了呀,所以鹿家要有後也不是非他不可的。

  田小娥被鹿子霖威脅和他上了床之後,竟就從此心甘情願了?後來再未有說過她半分對黑娃的思念之情的,倒是她後來因著白孝文還對鹿子霖進行了一番教訓,這難道是說她已移情別戀白孝文了?

  書中那些年輕的後輩幾乎都曾是朱先生的學生,像白孝文、白孝武、鹿兆鵬、鹿兆海等,可他們一個也沒有因為得益於朱先生的教誨而傳承了他的任何精神,倒是最後一個關門弟子黑娃反而得了些他的精神傳承了,可結局卻是那麼的慘,這一切又說明什麼呢?教化不靈、學而無用?或許人生永遠都是未知與可能的。(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