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戰役中,葉飛上將怒摔電話,此事到底真假?

在著名的宿北戰役中,當12月17日1縱重新楔入敵縱深之後,遭到整編11師的猛烈進攻。1縱觀察到宿新公路上敵汽車川流不息、紛紛北調,同時國民黨空軍亦猛轟峰山陣地。就在這個緊張時刻,據1縱軍史記載:“在此情況下,野司曾電令我縱後撤。縱隊鑑於敵已向我發起瘋狂進攻,並以大量飛機、炮火封鎖我後路,如此時後撤,將使整個戰役企圖落空,並將造成部隊極大混亂和傷亡。乃下定與敵死拼堅守到底的決心,全縱雖有拼垮的危險,但為顧全大局,應當在所不惜”。[1]

宿北戰役中,葉飛上將怒摔電話,此事到底真假?

葉飛在其回憶錄中,亦詳細描述了這一過程。葉飛稱:“正在這緊急情況下,山野前指負責同志給我來了電話。他說:飛機狂炸,大炮猛轟,敵人連續攻擊,八師峰山陣地很難抵擋,要求撤退,他已經同意。當時,前指跟隨第八師指揮,告訴我這情況後,要我一縱也撤退。我一聽,好似晴空霹靂!誰都懂得:大白天,開闊地,又處在敵人縱深,四面受敵,一個縱隊萬餘人,怎麼撤?我告訴他:敵整十一師正向我縱陣地瘋狂進攻,並以大量飛機、大炮封鎖我縱後路,而且四面受敵,如果此時撤退,非但將使整個戰役意圖落空,而且還將使部隊造成極大混亂和損失。我並且希望他來一縱加強指揮。他說:敵人封鎖得很厲害,帶一個警衛班也進不來。但他仍堅持要我縱撤退。我說:‘通路被敵人火力封鎖,既然一個班也不能通過,一個縱隊怎麼能通過撤出來呢?’我建議就是退出戰鬥也要等到黃昏以後。他卻回答說:‘八師已經撤了,你們撤不撤我不管了。’怎麼能甩下一個縱隊不管呢?!我一聽,激動起來,他把電話掛斷了,我氣得摔掉了電話機”。[2]

宿北戰役中,葉飛上將怒摔電話,此事到底真假?

這裡的“山野前指負責同志”究竟何指?參與《葉飛回憶錄》編寫工作的王昊在一篇文章中點明瞭:

“關於山野前指負責人12月17日命令一縱白天后撤之事,《葉飛回憶錄》中對野戰軍指揮系統和指揮關係寫得很清楚的:‘山野前指’是‘山東野戰軍前方指揮所’,‘山東野戰軍前指隨八師行動,直接指揮一縱和八師作戰。’對‘原定任務有所改動’是‘山野前指’,以後命令一縱白天后撤的也是‘山野前指負責同志’。山東野戰軍司令部參謀主任王德在《華東戰場參謀筆記》(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7月版)一書中記述:‘陳士榘參謀長還談了野指領導的分工:他負責指揮右路的一縱和八師,由西向東打’(第23頁)。至於《葉飛回憶錄》中所寫的‘野司’、‘野戰軍司令部’指的是山東野戰軍司令部。根據中央軍委電示,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從鹽城前線趕到山野指揮部報到,但山野、華野指揮機構此時中央軍委並未明令合併,華東野戰軍也還未得明令組建,所以《葉飛回憶錄》只能籠統地稱陳毅的司令部為‘野戰軍司令部’,‘野司首長’指的是陳毅、粟裕(當時譚震林在漣水前線指揮作戰);至於‘山野前指負責同志’,則是指的陳士榘同志”。“熟悉內情的人介紹《葉飛回憶錄》寫作情況時說:宿北戰役的‘山野前指負責同志’,打印稿上是‘陳士榘參謀長’。葉飛在定稿時,回憶起當年陳毅寬厚待人的胸懷,也就改變了指名道姓的寫法”[3]。

葉飛的回憶生動具體,然而卻存在一個明顯的疑問:17日整個白天8師都在準備攻擊曉店子(當晚18時開始攻擊),峰山當天並未受到威脅,怎麼會有“敵人連續攻擊,八師峰山陣地很難抵擋,要求撤退”的事呢?陳士榘無緣無故又怎麼會同意8師撤出峰山要點呢?無論是山野的陣中日記、8師作戰科魏學誠的日記,或是8師幹部何以祥、丁秋生等人的回憶,或是戰後的總結,甚至是葉飛本人戰後的講話中,都絲毫沒有17日8師遭受敵人攻擊、要求撤退一事的影子,和葉飛言之鑿鑿的回憶形成鮮明的對比。

事實上,8師最緊張的時候恰恰是1縱撤回後的16日白天。8師於16日晨佔領峰山之後,整個16日白天遭到第60旅和預3旅的狂攻,至當天黃昏,8師將敵數次猛攻擊退,才得以鞏固了峰山陣地。如果葉飛回憶是誤將16日的事錯記到17日,那麼16日凌晨1縱已經自行撤退至新店子一帶,並未得到陳士榘的批准,何來陳士榘電話要求1縱大白天在敵人炮火下撤退的事呢?

另一個啟人疑竇之處在於,17日的撤退電話,軍史稱來自“野司”,而《葉飛回憶錄》中則稱來自“山野前指”和“山野前指負責同志”。《葉飛回憶錄》中關於戰役基本進程的敘述均來自1963年11月編印的第20軍軍史,許多段落甚至用詞都是一樣的,但為什麼要偏偏要將這個地方改過來呢?該軍史的“編後記”裡記述:“編寫期間,又曾三次外出訪問了原第一縱隊老首長葉飛、譚啟龍、劉飛、張翼翔、廖政國、曾如清、張文碧、劉亨雲等四十五位同志”,為什麼六十年代審定軍史時葉飛沒有提出“野司”應該是“山野前指”之誤,而到八十年代卻突然想起來改口了呢?

按照王昊的解釋,“野司”是指山野司令部,‘山野前指’是指‘山東野戰軍前方指揮所’,‘山野前指負責同志’,則是指的陳士榘同志。顯然,《葉飛回憶錄》中的改動是有意為之。可以推測,六十年代編寫軍史時,葉飛不清楚當年陳士榘和山野司令部並不在一起;而到了八十年代末出版回憶錄時(《葉飛回憶錄》及《征戰紀事》均是1988年出版),葉飛已經看到了陳士榘回憶錄的徵求意見稿(《內線還擊 馳騁華東——憶解放戰爭第一年的華東戰場(徵求意見稿)》成稿於1985年5月),得知陳士榘當時率領一部分人員擔任前線指揮,與山野司令部不在一起,故此才有了回憶錄中的改動。

宿北戰役中,葉飛上將怒摔電話,此事到底真假?

葉飛在戰後講話中提到:“預三旅想打通和十一師的聯繫,由於七團堅持了半天未實現,否則我軍側翼和後方,均將受到威脅,七團的作用很大,但如果七團能早進工事四——五小時,則可減少傷亡,這是一個經驗”。[4]葉飛的講話沒有片言隻字涉及被要求撤退的事,從1縱當天所使用的防禦兵力,以及葉飛所談還可減少傷亡的經驗來看,戰況也還未到事後所回憶的那種緊張程度。

17日是否存在陳士榘打來的電話,以及電話的內容究竟是什麼,現在已經無可究詰。唯按照作戰進程來看,葉飛的回憶顯然有值得懷疑之處。其所描述的爭論過程,是否屬實,尚有待進一步史料的發見。

[1]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軍編印,1963年。第44頁。

[2] 《葉飛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第393頁。

[3] 王昊:“運動戰思想的碩果——解放戰爭前期的經驗教訓和宿北大捷”,《百旅之傑——二十軍史話(下)》,杭州出版社,1999年。第130-132頁。

[4] “第一縱隊葉飛司令員關於宿北戰役檢討的報告”,《宿北魯南戰役——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史資料選編》,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戰史編審委員會編輯室編印,1963年2月。第83頁。

本文作者 :嚴可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