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三国武将为何总是单挑?原因其实很简单,却出乎意料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原本只是在国内流传,如今已是享誉海外。很多老外酷爱这本书,他们往往抱着《三国演义》看得是如痴如醉,简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也正是随着这本小说的普及,

老外发现了三国历史中的一个奇特现象——单挑

老外:三国武将为何总是单挑?原因其实很简单,却出乎意料

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在电视里见过这样的场景:一方大将在阵前叫宣,另一方的大将就会跑出来迎战,经过战斗,肯定有一方大将落荒而逃,要么就是被斩于马下。整个过程只见将军比武艺,身后数万大军却毫无作为。老外也发出这样的疑惑:“三国武将为何总是单挑?”

说句实话,看了三国没有疑惑才是假的。《三国演义》中充斥了大量的单挑场景,比如著名的桥段《温酒斩华雄》中,华雄就先后与两员将军交战。又因为其中一个叫潘凤的将军极富戏剧性,如今成了众人戏谑的对象。关二爷和华雄单挑赢了,才有了斩华雄的事迹。

老外:三国武将为何总是单挑?原因其实很简单,却出乎意料

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三英战吕布》中。只不过这次不是单挑,而是三打一,欺负人家吕布只有一个人。另外,斩颜良、诛文丑在书中也是单挑,未曾有过士卒的战斗。还有关二爷和老将黄忠也是凭单挑决胜负。不管是上面哪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整个过程,身后数万士兵都只是摇旗呐喊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三国各路诸侯养兵,难道只是为了在打仗的时候有一群啦啦队呐喊助威吗?非也!要想搞清楚《三国演义》中单挑的现象,首先就要明确一件事《三国演义》只是一本小说

老外:三国武将为何总是单挑?原因其实很简单,却出乎意料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说也是一种艺术,因此也有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在古代,绝大多数的战场上,单挑都是很难出现的。比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这些桥段,全都是杜撰出来的。历史上,华雄是被孙坚部下所斩,而且也没单挑。文丑是被乱军所杀,与关羽无关。也只有颜良真的是关二爷亲手杀的,而且还是“千军万马中夺颜良首级”。多数情况下,好不容易才培养出来的一个将军,闲的没事去单挑,万一死了谁来指挥

老外:三国武将为何总是单挑?原因其实很简单,却出乎意料

至于为什么小说里总是写单挑,原因很简单,但是有些出乎意料:这是读者的文化水平决定的!在古代,大多数人的知识水平不够,你给他讲军事后勤排兵布阵侧翼包抄基本等于对牛弹琴。为了让广大的劳动人民接受,罗贯中就将两军打仗简化成了武将单挑。这种简单的手法却大获成功,以至后世文学家、评书先生纷纷效仿。

以前还有说书先生为了将清末的事,编出了“慈禧手持一把大刀杀来英法联军手持洋枪啪啪两枪打得慈禧抱头鼠窜”的段子。虽然事情完全虚构,可是慈禧抛下北京城落荒而逃却是事实,基本符合历史大轮廓。倘若给百姓讲:“清军装备XX

型号的鸟枪,英法联军是XX型号的步枪,还有英军是XX火炮。”先不管说书先生清不清楚,就算他清楚,这么讲也没几个人听!说书要是没人听了如何挣钱

老外:三国武将为何总是单挑?原因其实很简单,却出乎意料

除此之外,有个题外话。真实的历史上,虽然极少有单挑的例子,

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吕布杀董卓后,有个叫郭汜的将军就作了把死。他真的把军队抛在身后当啦啦队,亲自上阵和吕布单挑。结果郭汜武艺不精,被吕布刺下马。若非士兵眼疾手快把他救下来,郭汜早就成了亡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