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破茧成“巧匠”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人于谦如此咏叹煤炭。

鸡西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不但蕴藏着丰厚的能源,也孕育了品格如乌金煤炭、行事作风如洪炉烈焰的鸡西人。

“能工”破茧成“巧匠”

王长东出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红星乡的一个小山村。1992年毕业后,王长东回到家乡,被分配到鸡西供电公司鸡冠供电局做抄收员。面对每天重复的工作,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是到了大年三十,也要坚持将手头工作扎实做完才回家过年。连续两年获得鸡西供电公司“营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是王长东职业生涯最初得到的鼓励。

两年后,王长东被调入鸡西供电公司调度所远动班,在这里,他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渐渐地,成为电力工程师的梦想,在这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始于执著:“那一刻的喜悦我至今难忘”

“由于新调度自动化GD200系统是网络系统,我们的调度模拟盘主机无法与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讯交换数据,模拟屏故障停运半年,严重影响了电力调度的监控……”

1996年初,鸡西电业局上下为了调度模拟盘主机出现的难题而发愁,如果要更换新系统,需要废弃近百万元的设备,实在令人心痛。

“能工”破茧成“巧匠”

“我想尽力试试维修设备,希望给我这个机会。”既是出于年少的激情,也是出于对企业的责任心,24岁的王长东主动提出尝试维修设备,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鼓励和支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掌握模拟屏的工作原理,王长东每天猫在模拟盘后,读图纸、看说明书,操作、思索、记录,经常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他常常吃住在单位,几个月下来,整个人瘦了十几斤。

没有试验使用的仪器和必要的设备,王长东就自己设计数字电路、搭建面包板电路,用20多个拨档开关来模拟数字0和1,通过不同的二进制组合来验证TTL电路的逻辑,用手工开关设置前期原理和逻辑验证,还要提前把1000多个二进制状态表和对应结果准备好,前后进行了大大小小上千次试验,硬件电路逻辑关系终于通过了验证。

这期间,最难排除的一个逻辑错误困扰了王长东近两个月时间,他像着了魔一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脑子里都在想这个问题。

“能工”破茧成“巧匠”

“那时候,我经常半夜一两点钟刚躺下,突然又想起一个可疑点,就立即爬起来继续试验。面对一次次失败的打击,我也犹豫过,但看着不能运行的设备和自己已付出努力编制的程序和搭建的电路,我又一次次坚定了信心。”

王长东的刻苦与钻研深深地感动了身边的同事,为弄清每个灯光的设备号,同事们帮助他检测了近3000个发光元件,测试出几千根插线在电路板上的具体位置和功能。

终于,经过无数次试验,王长东自己一个人设计、编程,用1台286电脑替代两面控制机柜来实现对模拟盘的控制,使模拟盘再次启动运行。这项技术革新,使调度模拟屏服役年限延长了6年,为企业节约资金15万元。该项目还获得了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模拟盘再次启动运行时,调度模拟屏瞬间就亮了,大家给予我的热烈掌声也响起来了,那一刻的喜悦至今难忘。那份经历带给我的职业幸福感和满足感,也是我这些年来搞技术革新的最大动力。”回想当年那一幕,原本少言寡语的王长东憨憨一笑,双眼闪烁着光芒。

成于奉献:平稳的电流涌动在雪域高原上

2006年8月,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西藏电网调度系统专项技术支持三年计划”,作为东北电网调度自动化专业唯一的援藏专家,34岁的王长东离开了6岁的女儿,踏上了雪域高原。

当时,王长东患有较严重的胃病,年过六旬的父亲关切地说道:“西藏条件那么艰苦,你身体不好能吃得消吗,要不和组织商量商量不去了?”“我没事,放心吧!”王长东坚定地回答。既然王长东坚持要去,家人只得选择支持。

援藏期间,低压、干燥、强紫外线等艰苦的自然环境和长时间的高原反应,考验着王长东的身体,磨炼着他的意志。他常常因缺氧一边工作,一边流鼻血。“这些都不算啥困难,我都能克服。最难熬的是每晚都严重失眠,还有就是想家,特别想听女儿的笑声,电话那边她哭着喊‘爸爸,快回家’,我这边只能强忍着不说话,也说不出来……”

“能工”破茧成“巧匠”

王长东把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当时的西藏自治区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是0PEN-2000 EMS系统,需接收39个厂站自动化信息,调度自动化覆盖率仅为70.9%。有的子站投运以来没经过精度校验,数据最大误差达100%,SCADA系统未通过实用化验收,综合自动化系统带病运行,主站系统与运行有关的记录和规定不完整。

为取得技术整改的第一手材料、提高工作效率,王长东坚持在雪域高原上奔走2400多公里,深入26个厂站实地调研,指导参与了调度主站整改和子站测试,处理了14项设备安全隐患;并参与制定了《西藏电网自动化设备管理规定》等13项制度,设计了西藏调度大楼自动化建设方案,对15个课题进行专项培训。

王长东还把电网自动化专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带到了西藏。目前,西藏区调SCADA系统已达到实用化要求,平稳的电流像血液一样涌动在雪域高原,为藏区人民输送着富裕和谐。王长东以顽强的毅力和过硬的技术圆满完成了援藏任务。

援藏工作结束后,王长东回到了原本的岗位,熟悉的环境让他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2007年,在密山一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王长东提出由现场电缆过渡改为主站软硬件结合过渡,这一方法消除了现场作业安全隐患,缩短了工期,节约了电缆。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得到广泛推广,实施后能为每个厂站节约成本8万元。

“能工”破茧成“巧匠”

2009年,王长东又提出建设“GPRS传输远动信息”项目,形成了以地调为中心、覆盖全供电区域的GPRS远动信息传输网络,这要比建设光纤专用通道节约资金560余万元。

王长东早已把技术革新视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忠于责任: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成为行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领头羊”的必备素质。

早在2000年,王长东担任鸡西电业局调动所远动班班长时便深知,“一枝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在省内率先响应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要求,将个人学习和班组学习相结合,实现学习工作化与工作学习化。到2007年,该公司远动班已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其中37人获得国网黑龙江电力科技成果奖励,班组也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学习型红旗班组”“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学习型班组”等十几项荣誉称号。

2011年,在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中,王长东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在鸡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鸡西供电公司以王长东的名字申报了技能大师工作室。2012年1月,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示了全省首批1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王长东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全省电力系统唯一上榜者。

2012年5月王长东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启动运行。同年11月,该工作室晋级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12月,工作室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能工”破茧成“巧匠”

工作室创建后,第一个需要攻关的课题“远动通道及协议网关模拟装置开发”,就颇有难度。王长东带领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合理分工,不断进行模块设计、文档开发、系统整合、课题研讨。

经过与相关企业的多次沟通,王长东最终确定了“通道模拟网关系统采用触摸屏方式实现参数设置”的思路。2012年7月,工作室成员开始进行内部测试和研发,当年9月,该系统测试和试运行成功。

该项目投入运行后,为自动化人员的理论及操作培训提供了实例,经济实用价值相当可观。以担负着大唐鸡西B厂送出任务的鸡西供电公司220千伏滴道变电所投产为例,利用该装置可提前实现变电站与地调和集控中心的调试,多送电量3600万千瓦时,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40万元。

T4标准机房不间断电源布置,是“王长东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齐心协力完成的另一个重要课题。鸡西地调新电源系统采用相互独立的双UPS总线供电,通过对四台UPS的两两并机,形成了UPS电源的冗余双总线供电,达到T4国际标准,实现了每面负载屏都有来自不同电源点的UPS供电,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重点反措要求,使每面电源屏内负载供电由2台不间断电源供电提高到4台不间断电源供电,极大地提高了设备供电可靠性。该项目达到了国际上机房电源系统布置中的最高标准,使鸡西供电公司成为在全省地调中唯一一家符合T4标准的单位。该成果已在2013年全省调度自动化专业中逐渐推广应用。

多年来,“王长东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共完成13项科技攻关项目,发表科技论文53篇,13个科技项目和建议在省内推广。在国网黑龙江电力“大运行”体系建设中,“调度大屏幕调试、集控站延伸项目、通讯调度台和调度操作台安装、调控大厅启用,符合T4国际标准的电源系统以及调度场所改造和机房装修”在全省创造性地实现了七个第一。与此相伴的,是“王长东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名成员的一连串闪光业绩。

“能工”破茧成“巧匠”

“传帮带”氛围越来越浓厚,青年工匠们也因此迅速成长并取得骄人成绩,看到这些,王长东比自己得奖还要高兴。“王长东技能大师工作室”用和谐、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和卓越的成绩告诉社会,“工匠”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身边的每一个人。

“像许振超一样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全身心投入工作,让自己扑下身子去钻研、实践,带徒传技、团队攻关,为电网发展奉献,让‘工匠精神’得到时代传承,助力黑龙江经济不断发展,这也是我多年的梦想!”如今,王长东可谓梦想成真了,但他追梦的脚步依然没有片刻停歇。

“能工”破茧成“巧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