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剛需終將消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

今天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研究了一下2008年以來的一些東西。今天簡單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2008年我們鼓勵住房消費。

2010年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

2012年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放鬆。

2014年樓市全面鬆綁去庫存。

2016年房地產銷售額創歷史新高。

2018年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回頭去看,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永遠”遏制房價上漲,更不等於房價要大跌,也不意味著買房就能變輕鬆。

濟南樓市參考運營公眾號以來,真實感受到樓市裡的不同人群的不同聲音,人言可畏。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現在發現講真話的代價很高,說假話的成本極低。很多人已經被樓市衝暈了頭腦,有的人則依然那麼天真。

今天要講的是濟南的剛需終將消失

縱觀古今,國內國外,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自己的房子的。剛需是一箇中國特有的詞彙,

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租,租不起貴的租便宜的。保證每一個剛需都能買得起房子?這恐怕很難實現,保證有房住才比較靠譜。

其次看看國內的一線城市,上海隨便一套60平的老破小500萬,深圳揣著5000萬去買房,只能在售樓部一個角落裡蹲著等。這樣的樓市跟剛需還有個毛線的關係呀?

隨著一線城市的人口外溢,很多一線人口將落腳二線,很多二線城市將會向一線城市靠攏。我覺得這批城市裡一定有山東省會濟南!

最後看看濟南,初來乍到家境一般的年輕人,現在需要六個錢包的幫助還能勉強湊夠首付,房價要再往上竄一竄,至少主城裡的剛需就要消失啦。幸運的是,現在已經“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你是說不公平也好,運氣差也好,一座城市一定是有自己的門檻的。作為一座城市,她沒有義務去滿足每一個奮鬥者購房置業的理想。北京那別說買房了,現在房租都開始上漲了,前段時間中介漲房租的新聞大家都看了吧?

有人說,我們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剛需早晚都會買上房的。我覺得這是對政策的誤讀,原因有四:

第一,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不等於永遠遏制房價上漲。2008年我們鼓勵住房消費,2010年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2012年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放鬆,2014年樓市全面鬆綁去庫存,2016年房地產銷售額創歷史新高,2018年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回頭去看,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

如果房價不漲,錢還是那麼多,那很有可能在其他地方漲價。

第二,房地產開發模式並沒有任何根本的改變,還是土地招拍掛,還是蓋樓掙差價,就算開徵房地產稅了,香港早就開徵了,美國也早就徵收了,但該漲還是漲啊,而且未來可見人為導致的城市土地資源稀缺性只會不斷強化。

那些以為房產稅能降房價讓自己輕鬆買房的人,很可能為自己的思想付出代價。

第三,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穩增長主要還得靠投資拉動。去年大家都在喊,厲害了,我的國。今年美國芯片不賣給你啦,瞬間尷尬了。我相信中國的高科技最終一定會超越美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是現在等研製出來芯片再跟美國幹,來不及呀,所以得緊急啟動基建項目,拉動經濟。

其實從上半年經濟數據來看,投資增長最快的還是房地產。如果把打壓房價理解為打擊房地產,絕對是大錯特錯。去泡沫是為了經濟更好地發展,但如果泡沫還沒去好,經濟就率先涼了,恐怕有損初衷。

第四,如果遏制房價上漲是以每個人都能買得起房子為終極目標的話,那還搞什麼共有產權和租售同權啊?大家繼續貸款買房子不就得啦!

北京的房租開始漲價了,濟南的房租會不會跟著起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