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你毫無分寸開玩笑的樣子,真醜

01

最近在減肥,每每有所進步,自然也會欣喜地跟同事分享自己的戰況。

同事A小姐卻說:“沒用。導致你醜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胖,即便瘦了,也只是從’既醜又胖’變成了單純的’醜’。”末了還補上一句:“哎呀人家說話就是這麼直,你別往心裡去。”

我當時就想直接甩她一耳光,然後跟她說:人家打人就是這麼疼,你忍著點。

02

記得高中的時候,有一回學校要求每人帶一張小時候的老照片展覽,我就帶了一張幼兒園時跟麥當勞叔叔合影的照片。

被一同學B看見了,嘆了口氣,無限憐憫地俯視著我,說:“這孩子真沒見過世面,吃個麥當勞也要拍個照片紀念一下。”

只恨當年閱歷淺,彪悍的性子還沒有養成,也只是心裡mmp,臉上笑嘻嘻。但是那個同學臉上的輕蔑、話語裡的嘲諷,我記了整整十五年。

03

昨天和一姐們兒去吃火鍋,鍋已開,菜已下,服務員卻遲遲沒把餐具拿來。這時候姐們兒把服務員叫來說:“你信不信我能用手把菜撈出來?”服務員一臉懵逼的說不信。姐們兒大聲說:“那你還不把筷子拿來?”

聞言服務員隨即會心一笑,報赧地轉頭去拿餐具。

04

以前在駕校學車,科三上路,途中突然出現了一隻狗。學渣如我,手握著方向盤,一時緊張地“說都不會話”了:“教……教練,前面……有……有隻狗!”

誰知教練在旁邊,淡然遠目道:“恩,前面有個樓房,前面還有個太陽。”

聽完,我緊張係數快要爆表的心情真的就漸漸平復了下來。

05

生活中往往並不缺乏“玩笑”。有人喜歡,有人厭惡。

通過上述幾個案例的比對分析,你會發現,招人喜歡的“玩笑”,往往在調侃之後還在意對方的感受,或者幫助對方解決當下訴求。比如跟服務員要餐具的姐兒們,比如教練。他們通過調侃,更加拉近了同對方的距離。

而惹人厭惡的“玩笑”則不是。他們將自己的快感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惡意譏諷取笑。比如A小姐,比如B同學。別跟我扯什麼不知道別人會生氣,成熟點,大家都是大腦發育健全的人類。你的話會不會導致別人的不快你自己心裡沒點數嗎?

有些人總喜歡把沒教養當犀利。總是以自己說話直為榮,不考慮他人,說話只顧自己舒服就好,還美其名曰——我就是直腸子。

似乎唯有這樣,才能突顯出自己,同那些活得謹小慎微、瞻前顧後的芸芸眾生相比,有多獨特。

甚至有人還以“憑什麼要為你額外的脆弱買單”、“切,開不起玩笑”等之類的話語作俏皮而精緻的反駁。

你開了一個不合時宜的所謂“玩笑”,對方覺得受到了冒犯。你非但沒有對自己的魯莽感到抱歉,反而指責對方不夠大度,太強盜邏輯了吧。

你可以覺得對方下限太高,以後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但這不能證明對方承受能力和你不一樣就政治錯誤了。

你的玩笑遭到了別人的反感,你不是反思一下自己哪裡做的不合適,或者將對方列入“不能隨意黑”名單,而是指責別人玻璃心,合著怎麼說都是你對了?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反感,但我誓死捍衛你反感的權利。

如果你自詡嘴巴直,那麼請讓我看到你對自己也同樣的“直”、同樣的“不留情面”。大量明星自黑吸粉的案例告訴我們,自黑絕對是招人喜歡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往往看到的是,那些標榜自己說話“直”的人們,反而對自己倒是溫良恭儉讓起來,對自己的敬仰倒是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雙標得太離譜。

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檢驗玩笑是否出格的評判標準,就是看調侃對象的反應。

官方認證機構在於對方,最終解釋權也在對方,對方覺得沒問題,那就沒有,有也沒有。對方覺得有問題,那就有問題,沒有也有。

劃重點:是對方的感覺,不是你的!

不要覺得不公平,因為你享受了“佔別人言語上的便宜”之後的爽,以及“噎得別人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的得意,就必須要履行接受別人評判的義務。

06

《破產姐妹》中有句經典臺詞:“你嘴巴那麼毒,心裡一定很苦?”

細想之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個人的生存環境該是有多艱苦惡劣,才會一直沒有機緣和運氣碰到說話好聽到令人如沐春風的人。

記得老公第一次帶我進家門去見他父母的時候,他爸打量了我之後,對我老公說了一句話,令我頓時就想嫁入這個家庭。

他爸說:“你這孩子,隨我,會挑!”

一句話,八個字,誇了在場的四個人。

但凡那些用言語武裝自己攻擊他人的人,一定不曾領略過這樣的語言藝術和魅力。見識過美好的人,怎會再甘願製造醜陋?

柴靜說:為了一個情感宣洩和目的——哪怕是正義的目的和高級的情感,就像車輪一樣狠狠碾壓過人的心,也是另一種戾氣。

滿嘴戾氣的人,往往缺乏共情能力。無法感知關照他人的情感。

那些自詡為“說話直”卻惡意調侃的人們,請恕我也“直”言一句:你毫無分寸開玩笑的樣子,真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