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竟如此简单,只需问这7个问题—普利策奖得主的写作秘籍

继续拆解《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今天的主题:《寻找好的主题:一个编辑所提的几个问题》,作者简.温伯恩,曾是《费城问询报》《哈特福德新闻报》《巴尔迪摩太阳报》的编辑,她编辑的故事获得过普利策奖和ASNE奖。

写作竟如此简单,只需问这7个问题—普利策奖得主的写作秘籍

本文这是作者工作中总结的一套关于如何从一个故事中寻找改写什么的方法,非常实用。学会了这套方法,你可以从容不迫地从选题中、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或者日常发生的小事中发掘出新颖的角度,写出别人都想不到的题材。

写作中经常问自己七个聪明的问题:

一、什么是时下最持久的议题?什么才是具有普适性的主题?

要用什么办法,才可以让读者从某个人的具体生活中把这些议题看出来?

作者举了个例子:死刑就是一个持久的议题。对这种持久的议题,可以找一个新鲜的故事去对对它做出呈现,这算是新瓶装老酒,新瓶可以吸引眼球,老酒愈发醇厚。

写作竟如此简单,只需问这7个问题—普利策奖得主的写作秘籍

二、那个出现在头条里的人,是不是还有别人跟他过一样的日子?这个头条故事能不能从普通人的经验和眼光出发而得到更好的理解?

三、这个新闻是不是讲了什么道理,另外,反面是不是也有故事呢?

对这两条我深有体会。这两天“高铁霸座男”的新闻很热,写这个事件的文章很多,我一直想找个角度写写,但是没找到,新闻热度也马上就要过去了。我看了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男博士高铁霸占女孩座位:你高学历没教养的样子,真丑》,阅读量还不错,这篇文章以教养为主题,列举了好数个关于教养的例子,有5个跟男博士的行为类似的例子,即没有教养的行为,还有3个相反的例子,即有教养的行为。中间穿插着几个关于教养的名人名言,这样的文章其实没有任何可称为写作水平的东西,主要精力估计就花在找事例和名言警句上了,但是依然能获得很好的阅读量,也能调动一部分的情绪。可见写文章真的一点也不难,人人皆可写。

写作竟如此简单,只需问这7个问题—普利策奖得主的写作秘籍

四、什么地方值得深挖?什么地方需要把镜头推近了给特写?还有什么地方仍然成谜?

五、在一个大故事里,是不是还有哪儿是模棱两可的?

六、还有什么未被讲出的背景故事吗?

七、一个故事的结尾,会不会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写作竟如此简单,只需问这7个问题—普利策奖得主的写作秘籍

这里面有很多只有记者才能做到的事情,也有一些适合发挥想象力去进行小说创作,通过这样的提问,我们能增加很多写作的角度,从而发掘出更新颖的东西。所以看到任何人和事,都多思考一下吧,找回小时候那种遇到事情总爱问“为什么”的习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