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皇后与丈夫本是患难真情,为何联合女儿毒杀唐中宗?

用户58289194905


李显真的是他老婆韦后与他女儿安乐公主毒死的吗?

咱们先来看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

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明确记载在公元710年5月,一个叫燕钦融的地方小吏向唐中宗李显上了一道机密奏折。他在奏折中历数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一些淫乱后宫,胡作非为,在朝中打压异己,祸乱朝纲的事情。他苦劝李显一定要严肃处理韦后和安乐公主,以免将来发生危害社稷的惨事。


(韦后和安乐公主)

李显看了燕钦融的奏折,非常恼怒,便将他调入京城,准备治罪。

谁知燕钦融是个不怕死的,反而揭发了更多韦后和安乐公主的丑事。

结果这事被韦后得知,害怕李显在诘问中知道她淫乱的事情,于是半道上命武士将燕钦融当众活活摔死。

李显为此很不高兴,却也没有治韦后的罪。

心中有鬼的韦后却认为李显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心里不免惴惴,便和女儿安乐公主密谋杀死李显。

曾多次找李显讨封皇太女未遂的安乐公主,一心想学武则天做女皇帝,当然很支持韦后的主意,并极力怂恿,待李显死后,韦后把持朝政做女皇帝。


(吃饼后的李显)

韦后于是让情夫散骑常侍马秦客配置了毒药,她将毒药拌在饼中,蒸熟,命宫女送到神龙殿。

批阅奏折的李显腹中饥饿,拿起就吃,结果没过多久腹中绞痛,痛得倒在榻上滚来滚去。

太监见状赶紧禀报韦后。

韦后却磨蹭了好半天才来到神龙殿,看到李显痛苦不堪的样子,假惺惺地问他怎么了。

李显早已药性发作,口不能言,只能大张着嘴,用手指着嘴里呜呜哇哇,不一会便死在了榻上。

韦后杀死李显的动机变成了害怕被李显查出奸情,狗急跳墙索性夺取皇权。而安乐公主则是对皇权病态的渴望,由于不能得到李显的册封,便六亲不认,杀死了李显。

那么,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首先,李显和韦后是一对患难夫妻,感情深厚,韦后真的下得了手吗?

李显一生做了两次皇帝,第一次做了55天,第二次做了5年半。


(坐上皇位的李显)

李显一生做了两次皇帝,第一次做了55天,第二次做了5年半。

李显的第一次废黜和韦后有着莫大关系,他继位后为了能对抗武则天,大力提拔韦后的家人,并把岳父韦玄贞从一个小小的参军提拔成豫州刺史,接着提拔成侍中,也就是宰相。

这样的提拔当然不符合官员选拔制度,于是遭到了辅政大臣裴炎的制止。对于裴谈的制止,李显很任性地说,就算把江山给韦玄贞又如何,何况是个小小的侍中。结果一任性就结束了做皇帝的工作,被废黜成庐陵王,贬出长安。

李显被贬后,虽说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一天到晚,他都被人监视,一举一动尽在武则天掌握之中,所以他惊惧之极,总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像自己的两个哥哥一样死于非命。

韦后是个内心很强大的人,她不光陪伴着李显,还时刻要安慰这个胆小无能的丈夫。通过14年在房州的生活,李显已经非常依赖韦后,凡事都听从她的安排。


(偷情的韦后)

其次,李显对韦后及安乐公主非常袒护,韦后和安乐公主有必要杀死李显吗?

韦后成为皇后以后,大力提拔娘家人,还勾搭上了司空武三思(也是她的亲家),在朝中搞起了垂帘听政。李显一切事情都听她的安排。

尽管有官员多次向李显奏报韦后的丑事,但李显不但不深究,还处死奏报的官员,保护韦后。

这样的皇帝,韦后和安乐公主真有必要毒杀他吗?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第三,李显究竟是怎么死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有辩解的机会吗?

李显去世后的第18天,李隆基便说:“韦后毒死了先帝,我们今天要诛杀韦后,为先帝报仇。”于是,在他的动员下,士兵们一鼓作气,冲进了韦后的宫殿,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

李显是不是真的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所杀,她们简直毫无辩解的机会。

历史永远是胜利者谱写的,胜利的李隆基为了能洗白自己得皇权是出于正义的需要,因此让韦后和安乐公主背锅也极有可能。

所以,李显之死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桩谋杀案。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张生全精彩历史


韦皇后之所以毒死中宗,是因为想步婆母后尘,做“武则天第二”,在丈夫成为“障碍”的前提下,才联合女儿对丈夫下毒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韦皇后。


正所谓皇权之下无亲情,为了争夺至高的帝位,漫说亲兄弟、父子之间会骨肉相残,有时连夫妻之间也会互相毒害,比如唐中宗的皇后韦氏便是典型。那么韦皇后是如何还是中宗的?她的最终结局又如何?


韦皇后是中宗李显的第二任正妻,因姿色美艳入选东宫,成为时任储君李显的太子妃。韦氏的肚皮很争气,在婚后不久便接连为李显生下一子三女,即懿德太子李重润及永泰、永寿、长宁、安乐四位公主,由此深得李显的宠爱。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驾崩,太子李显继位称帝,韦氏被册立为皇后。此时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并逐渐显露出称帝的野心,在政事方面对儿子多有钳制。中宗为了对抗母亲的权势,便刻意提拔妻族成员,准备进拜岳父韦玄贞为宰相(侍中),结果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对。中宗动静不自由,一怒之下竟然对裴炎喊道:“我就算是把天下让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会吝惜一个侍中吗?”


武则天获悉消息后大怒,迅速颁布懿旨,废黜李显为庐陵王,连同妻儿子女一起被流放到偏远山城庐陵,并派人严加看管。同时,武则天又将幼子李旦扶上皇位,是为唐睿宗,时在嗣圣元年(684年)。中宗首次在位,前后只有55天时间。



韦皇后跟随夫君废居房陵期间,韦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父亲韦玄贞被远流钦州而死,母亲崔氏则被钦州首领宁承兄弟所杀,而兄弟韦洵、韦浩、韦洞和韦泚也全部死于容州,只有两个妹妹因逃窜获免。


在废居房陵期间,中宗因为担心母亲会加害于他,所以每次听说有朝使前来慰问时,便会在惊惶失措之余便想要自杀。每逢此时,韦皇后便会温言劝阻夫君莫要做傻事,并让他重新获得活下去的勇气。就这样,这对患难夫妻在险境中相依为命,感情变得更近亲密。中宗在感动之余,发誓一旦复辟成功,便会与老婆共享天下,对她的所作所为不会加以干涉。



上在房陵与后同幽闭,备尝艰危,情爱甚笃。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后止之曰:“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上尝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唐纪二十四》。


中宗与韦皇后在房陵度过14个春秋,正当他们对复位失去信心之时,却意外地接到武则天的诏旨,要他们全部返回神都洛阳。公元698年,中宗率家人到达洛阳,不久便接受弟弟李旦的让位,被重新册立为储君。7年后(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让位给李显,后者就此重登皇位,而韦皇后随即也复位。



正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重登后位的韦氏频频干涉朝政,不仅大力提拔从兄韦温等家族成员,还同爱女安乐公主一起大肆卖官鬻爵、迫害异己,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不仅如此,韦皇后还与昔日的仇敌武三思私 通,制造了恁多的丑闻,中宗虽屡有耳闻,但却并未加以制止。


权力就像鸦片,令人欲罢不能。韦皇后为永久性地垄断至高权利,渐渐地便滋生起非分之想,打算步婆母的后尘,做“武则天第二”,为此不惜将帮助她复位有功的宰相张柬之等人赐死,还诬告太子李重俊谋反,迫使后者愤而起兵,但不久便兵败被杀。


在铲除完朝廷内外的阻碍后,韦皇后下一个需要清除的对象,便是自己最亲密的爱人-中宗李显。景龙四年(710年)六月,韦皇后与一心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合谋,在中宗食用的汤饼中投毒,将后者活活毒死,并对外扬言是暴崩(“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见《旧唐书·卷七·中宗本纪》)。



中宗遇害后,韦皇后册立年仅15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接下来需要进行的,便是逼迫李重茂让位给自己。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正当天下静待新女皇产生之际,太平公主联合侄儿李隆基发难,后者率军直闯皇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并将韦氏党羽一网打尽。时在当年七月,距离韦氏临朝还不满一个月。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文史砖家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最牛逼,自然是被称为“六位帝皇丸”的唐中宗李显,父亲是高宗李治,儿子是少帝李崇茂,弟弟是睿宗李旦,侄子是玄宗李隆基,更要命的是老妈是圣神皇帝武则天,加上自己成功炮制了“六味地黄丸”。


开个玩笑,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宗的一生,对于他妻女的行为也就能了解了。

首先,中宗作为高宗和武则天的第三子是轮不到做皇帝的,但是随着自己妈咪手起刀落的先后宰了哥哥李弘和李贤,又咔嚓了其他三位姐姐妹妹后,就轮到他当皇帝了,但是皇帝的工作流程还没熟悉,皇帝只两个月的时间就被老妈用弟弟李旦给换了,接着被流放到神农架做了“野人”。

在流放期间,地黄丸同志只有妃子韦氏相依为命,共尝人间艰难。中宗在当“野人”期间,每天忐忑不安,所以和韦氏的多年患难与共,让他们情谊非常深厚,而在他们困难期间一直贴心的小棉袄—安乐公主也是被他十分看重的。据悉在后来的某个时期,安乐公主写的诏书中宗是看也不看的直接盖印的。

后来,中宗在被召回时,晓得要和外祖家打好关系,复位后将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武则天侄子)之子武崇训,将韦氏立为皇后并且共同打理朝政。韦后重用儿女亲家武三思,且关系暧昧,朝臣担心武则天之事重演,请求中宗废除武三思反而被他们联手干掉了。这时候的韦后也早已经不是当初和中宗患难与共,情真一切的妃子了,再深的感情也已经被权势和武三思的甜言蜜语给融化了。



接着,中宗已册立的太子李重俊被设计挂掉。东宫之位空缺,安乐公主想和祖母一样当皇帝的欲望也就压不住棺材板了,每每和中宗见面都是希望可以被册立为皇太女,中宗始终认为不妥没有同意,也因此被安乐怀恨在心。而早已不满足于垂帘听政的韦后,也早想铲除掉障碍,和婆婆一样成为一代之帝。于是,两个目的一致的女人迅速抱团,全心策划如何干掉中宗,自己上位。

最终,于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享年55岁,11月葬于定陵。


配合度345


首先,我们要来看下整个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因为太子李重俊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韦后对他极度厌恶,并想要构陷他,就连她的女儿,安乐公主,和驸马、左卫将军武崇等人,也仗着她的势力强盛,经常侮辱太子。

他们甚至盘算着废掉太子,竟然想要效仿武则天做个女皇帝,建议立她自己为皇太女。太子心中激愤,终于在同年七月,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发动重俊之变,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与其门第在这次事变之中被杀,但因为在玄武门受阻,自己也为手下所杀,所以韦后逃过了这一劫。

李重俊一死,韦后除了太平公主等人之外,再无阻力,而她在心中,也不怎么将太平公主等人放在眼中,所以她开始奢侈起来,建立寺庙等建筑无数,耗费国力,百姓苦不堪言,可是她只当自己是一个小女人,那是管不了那么多的。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李显去世,韦皇后心中权欲极盛,秘不发丧,想要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后为皇太后摄政,其实也就是把他们当作傀儡,以平衡势力,而后自己在其中取得最大的利益。还有太平公主等人在旁边虎视眈眈,她也不敢太过乱来,真要当女皇,说不定立马就身死当场的。

可惜,到了最后,却被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得到了消息,被他们先下手,在七月二十一日,发动了著名的唐隆之变,并说是韦皇后毒死皇帝,群情激愤。

韦皇后感到大势已去,仓皇逃走,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士兵斩下首级。不久韦皇后被追贬为庶人,好在李隆基念在她曾是皇后的面子,毕竟以一品之礼葬了她。 蔡东藩:“韦氏淫而且贱,仇若三思,甘为所污,忠若五王,反恐不死。有武氏之淫纵,无武氏之材能,其鄙秽固不足道。”他说的这话虽有失偏颇,但也表达了男人们对韦氏的憎恶,或者说是恐惧。

关于韦皇后是不是毒死了皇帝,这倒是不得而知。说不准呢,就是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了取得民心,而诬蔑她的一种说法。


煮酒君谈史


首先更正一点,题中的“韦皇后”应称“韦后”,史书中的韦皇后是指宋徽宗的妃子,后被宋高宗遥尊为皇后,而唐中宗的皇后则称韦后,两者虽差一字,但所指却绝非一人。辨析了人物,再来分析问题:

韦后和中宗,其实并没有怎么共患难,也没什么真情。历史上的韦后,还是个私生活很淫糜的贵妇,并且有着极强的权利欲望。早在唐中宗李显在世时,便曾与多名男子私通,使得唐中宗成了众人皆知的“绿帽子皇上”。至于其与女儿毒杀丈夫,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影视剧中的韦后)

韦后的不断努力下,唐中宗的帽子由浅绿色晋级成了墨绿色

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许多皇宫贵族的女性都有豢养“面首”(男宠)的做法,个人生活比较淫糜。韦后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按下早年的事情不提,就在唐中宗于公元705年再次被拥立为李唐皇帝后,韦后依旧在后宫与武三思等人私通。

而除了武三思,韦后还与其他男子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如《资治通鉴》便记载:

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

文中的“得幸”,可不是一般的宠幸,而是具有“临幸”之意,说白了就是两人都和韦后搞到一起了。而唐中宗是个老实人,虽然知道这些事,也并不言语,蔫儿不声地做自己的绿帽子皇帝。但是,韦后的做法日益出格,自然也会引发中宗的不满。因此,韦后毒杀唐中宗,确有先发制人的可能性。

(韦后)

不甘于做后宫之主,欲效仿武则天掌控最高权力

武则天曾将李唐改为武周,自称武周皇帝,可谓开创了女人当政之先河,也给当时不少女性贵族打了一针兴奋剂。在武则天退位后,中宗复位掌权,而韦后也自然再次成了皇后。前有武则天的榜样,她自然也蠢蠢欲动。

韦后的胆子很大,也赶上唐中宗老实。于是,韦后勾结与之私通的武三思等人,逐渐把持朝政,并重用外戚。而安乐公主也在身边积极撺掇,主张韦后称帝,然后自己做“皇太女”,作为韦后掌权后的接班人。这也都被司马光写入了《资治通鉴》:

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

(安乐公主)

试想,老婆孩子都是这么心肠歹徒的货,老实巴交的唐中宗能善终么?最终,吃了藏有毒药的饼后,唐中宗暴死于神龙殿。而毒杀皇帝的韦后与安乐公主,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不久又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政变,一并给收拾了,这也算是报应吧!


碣石樵子


韦后与中宗曾共患难不假,但更像特定环境下的抱团取暖,有情,但不真挚。而她联合女儿杀中宗的指控也并无直接证据。

中宗夫妇几乎复制了李治和武则天女强男弱的格局,懦弱的李显对强势的韦后依赖度极高,他第一次下台也与韦后有关。当皇帝没几天李显就要提拔老丈人韦玄贞为宰相,这无疑是韦后的主意。因为裴炎提出异议时,李显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冲动之下还说出把天下让给老丈人的气话,足见这个任命不是人事考察的结果。然而韦氏无论手腕还是天分都没法和武则天相比,过于急切的揽权势必遭到正为称帝做准备的武则天的猜忌,其结果就是李显被废。

流放房陵(今湖北房县)期间,缺乏安全感的李显对韦氏更加依赖。韦氏不断安慰惶恐如惊弓之鸟的丈夫,并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其中有情的占比,但也夹杂着水分。因为这些付出终究换来了她期待的回报,即李显承诺的“一朝见天日,不相制”。韦氏视权力如春药,热情程度超过了对李显的感情。

李显二次登基对韦后放权尚可理解,但放任她和武三思有一腿——后来又和光禄少卿杨均、散骑常侍马秦客有了第二和第三腿——就难以理解了,而韦、武二人在塌上玩游戏,李显在一旁当裁判就更加不可思议。无视或漠视只能说明感情淡薄,也证明当初的共患难不过是迫不得已的抱团取暖。

李显死得很突然,《新唐书》说“遇弑”,《旧唐书》说“遇毒暴崩”。至于原因,《两唐书》都用了不确定的词汇——“议者”,也就是基于舆论,怀疑懂医术的马秦客和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并暗指幕后黑手韦后。《资治通鉴》记述略详细,说与韦后分别有一腿的杨均和马秦客“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则想推韦后上位以期成就皇太女之梦,于是合谋“于饼中进毒”。

有一腿这事中宗好像不是很在乎,而安乐公主的理由也禁不住推敲。尽管李显死前对韦后已有不满,但他的存在依然利大于弊,韦后也好安乐公主也罢,不会不权衡失去羽翼的后果。从李显死后韦后匆忙调兵,又仓促扶持太子李重茂登基的节奏来看,她对此事显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而堪堪半月之后韦氏集团便被对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清洗的结果,也让下毒之说迷雾重重。所谓“议者”的舆论,或许只是对手的理由。


路卫兵


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唐中宗李显是被毒死了。《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按照这个说法,韦皇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韦皇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中宗碍手碍脚。于是,大家联合搞出了一碗毒汤饼。

为了增强这个说法的合理性,《资治通鉴》在景龙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个月还特意加上一笔:“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

有人状告皇后淫乱,公主、驸马和大臣谋逆,中宗当然要把告状人燕钦融找来当面盘问。面对中宗声色俱厉的盘问,燕钦融大义凛然。其实,中宗对妻子和女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意见,现在这些丑事连地方小官都知道了,中宗也觉得挺没面子的,于是就默默地把燕钦融给放了。没想到燕钦融才出大殿,就被韦皇后的死党——宰相宗楚客派人杀死在殿前。中宗虽然没有追究,但却头一次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愤怒。韦皇后和她的党羽这才担心起来,开始想对策了。

那他们到底想出什么对策呢?那就是下毒害死唐中宗。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个人认为,中宗应该不是被毒死的。为什么呢?

第一个理由,是在现存史书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谋杀,是在此后半个多月的一场针对韦皇后的政变中,带有明显的军事动员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政变。当时一个政变的将军对士兵说:“韦皇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显然,说韦后毒死中宗只是给政变找个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为了解事实的依据。

第二个理由,完全把安乐公主作为反面教材来对待的《旧唐书》提到了她想当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许多细节,但是却根本没提到她还给中宗下过毒。显然,这样的重大遗漏,绝不是因为《旧唐书》的作者袒护安乐公主,只能说在当时人们还不认可安乐公主投毒这件事。

第三个理由,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在死后都以礼改葬。在唐中宗死后半个多月,韦后和安乐公主也死于政变。虽然政变打出的旗号是她们两个人毒死中宗罪该万死,但是在政变结束后不久,她们俩却还是被以礼改葬了。如果她们真毒死了中宗,怎么还能认可她们的身份、以礼改葬?

第四个理由,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当时并没有毒死中宗的现实需要。她们当时的准备还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们还可以背靠大树,在他的保护下进一步发展势力。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狗急跳墙,毒死皇帝的记载并不可信,属于当时胜利者的谎言。

那么,唐中宗怎么会死得如此突然呢?这就要考虑李显的家族遗传病史了。众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风疾”,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

另外,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李显在事先没有表现出什么症状的情况下暴卒,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规律。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个千古冤案。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

但是,无论如何,唐中宗的死,对于当时政坛来说又是一场大DZ,惹出了一系列的权力纷争,最终由李隆基取得胜利政权,唐朝也进入短暂的稳定发展时期


范范范范范范范er


根据两部《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宗李显是被毒死。韦皇后的两个情人马秦客和杨均利用御医和厨子的职务便利做了毒汤饼,在意欲临朝的韦皇后和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指使下杀死于他们来说碍手碍脚的李显。

还是那句老话,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是宫廷斗争的失败者,古往今来这样的人都没有话语权。史书中没有中宗患病的记录,众口一词地声称李显是被妻子和女儿毒死的。但是,其中的疑点很多。


1.为出师有名刻意栽赃陷害的可能性极大

现存史书中第一次提到李显被韦皇后、安乐公主毒杀,是在中宗死后半个多月针对韦皇后的政变中。时间如此凑巧,带有明显的军师动员、以此为借口的色彩。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若想激励士卒,给政变找一个充分的理由,莫过于打着给李显报仇、诛灭悖逆宫人的旗号。为已故先帝报仇,诛杀凶手是再义正言辞不过的好借口。

(图为电视剧《唐宫燕》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2.《旧唐书·安乐公主》的疑点

完全把安乐公主当反面教材批判的《旧唐书》提到了公主想当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许多细节,然而安乐公主给中宗下毒这样大的猛料却轻易放过了。这说明当时人们并不认可安乐公主给中宗下毒这一说法,即便有也是不被采信的。

(图为电视剧《大明宫词》的李显和安乐公主)



3.动机不充分

韦皇后淫乱干政,安乐公主夫妇图谋不轨,但这一切唐中宗都已经知情也没有深究。所以韦皇后没有理由因为奸情败露而毒杀中宗。虽然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都想当皇帝,但时机远未成熟,中宗此刻还是她们母女的靠山,韦皇后母女需要在他的保护下进一步发展势力,所以也不存在什么狗急跳墙而毒杀中宗的动机。



4.可疑的丧仪规格

政变结束不久,韦皇后母女还是“以礼改葬”了,就是按照她们皇后和公主的身份下葬。而皇后和公主的身份恰恰是源于她们是中宗的妻子和女儿才被官方承认。如果她们真是毒杀中宗的凶手,李唐王朝肯定会把这身份一笔勾销,不会“以礼改葬”。


所以,史书所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中宗证据不足。




参考书目:《蒙曼说唐·太平公主》蒙曼/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