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林:「農機達人」助脫貧

“若不是王書記,我家今年的穀子根本栽不下去。”8月7日早上,嶽池縣恐龍鄉秀觀音村5組貧困戶楊大學來到稻田邊,看到即將成熟的稻穀,欣喜之餘不禁想起了村上的第一書記王世林。

今年5月中旬,村上水稻栽插已進入掃尾階段,但楊大學家的3.5畝準備栽秧的田,因灌溉條件差,一滴水也看不見,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就在這時,第一書記王世林得知情況後,賡即和其他村幹部一道,將村集體的抽水機和水管親自送到他家,王世林還手把手地教會他如何使用。不到兩天,楊大學便將稻田灌滿了水。

在秀觀音村,受恩惠的遠不止楊大學一家:5組貧困戶劉朝星缺勞力,今年種植的3畝玉米地是村上幫他免費翻耕,5組殘疾人李昌明,今年種水稻2畝,插秧前的稻田翻耕也是村上免費服務的……

村上現在之所以有這樣的幫扶條件,全因為王世林。

王世林是2016年6月1日,受組織委派,來到秀觀音村任第一書記的。在王世林的帶領下,村集體現擁有了一系列農機,2017年,全村集體收入從0變成13000多元,還培養農機操作技術人才21名,有效解決了村裡種植缺勞力的問題。

王世林僅是一個普通農機工作人員——嶽池縣苟角農機站站長。儘管長年在鄉鎮工作,但在嶽池縣農業戰線上,他卻是鼎鼎有名的“農機達人”:2012年獲得廣安市農機技能大賽第一名,2013年獲得農業部頒發的糧食生產突出貢獻獎,2015年獲得廣安市爭先創優先進個人和嶽池縣“百名優秀人才”稱號。就在今年,王世林又剛剛獲得廣安市“小平工匠杯”農機維修第一名。

與農機結緣,王世林已近30年。1989年,在農機戰線工作一輩子的父親退休,王世林接班,被安排到苟角農機站工作,成天與農機打交道。但上世紀90年代後,鄉鎮農機站發展面臨困境,曾一度連工人的工資就發不起,一些工人被迫外出務工。王世林也一樣,他到了新疆某大型農場務工,期間,他學會了大型農機的使用,這為後期回鄉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5年,單位改制,王世林選擇了迴歸,第二年便購買了大型農耕拖拉機,成為嶽池縣最早購買大型農機的人。爾後,他不僅經常參加全縣農業示範片的建設,還先後在朝陽鄉大屋村租地530餘畝,在天平鎮水口村租地100餘畝。和大多農業業主不一樣,他租地只種一季稻穀,由於大量推廣機械化作業,每季稻穀種下來,所花時間其實很短,而且收入不菲。

2016年,經縣農機局推薦,組織上安排他到恐龍鄉秀觀音村任第一書記,妻子極力反對。按妻子的話講,已經是40好幾的人了,政治上已沒有什麼奔頭,經濟上更不差錢,何必還去作村上第一書記來折騰自己?而且,孩子已經上高中了,更應該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但王世林卻很堅定:“我是黨員,堅決服從組織安排!”

“我是搞農機的,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才能帶領群眾致富。”來到秀觀音村不久,王世林便在縣農機局(當時未與農業局合併)爭取10餘萬元資金,購買了大型拖拉機1臺、微耕機4臺、抽水機4臺、割草機1臺,修建農機管理棚50餘平方米。這些都歸為村集體所有,用來培訓村上的農機手。

目前,村上已培訓了21名農機手,他們經常來租用村集體的農機,向集體按日交一定的租金。這樣,農機手節約了人工和購買農機的費用,村集體也有了收入。同時,一些農機手還

租用農機為其他農戶開展農機服務,既解決了其他農戶勞力不足的問題,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如已過六旬的農機手劉朝華,經常租用村集體農機為其他村民開展農機服務,去年僅此一項便增收3000多元。

另外,針對農村留守勞動力逐年減少、土地撂荒逐年加劇的局面,王世林還獨自租下撂荒稻田近百畝,在不破壞田型、田埂的情況下機械化種植水稻,有效解決了稻田撂荒現象。王世林透露,明年,他還計劃把村內的一些荒山荒坡也租下,統一種植臍橙。(全媒體記者 胡佐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