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濤:以敏銳目光探究邊疆史地,著《朔方備乘》圖謀強國禦侮

在清代,以戰略眼光專注於我國北部邊疆史地研究者,何秋濤是其中之一。

何秋濤是第一位將眼光投向阿爾泰山以北的學者,他在充分吸收了前人和同時代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著《朔方備乘》,由西北邊疆史地的研究衍及俄國史地、中俄關系,開創了近現代以來研究俄國史的先河,被譽為清代俄羅斯學的集大成者。

何秋濤:以敏銳目光探究邊疆史地,著《朔方備乘》圖謀強國禦侮

《朔方備乘》

何秋濤(1824—1862年),字巨源,號願船,福建省光澤縣城關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兼封建小官僚家庭。其祖父何長敦是嘉慶五年(1800年)舉人,曾任直隸博野知縣;父親何高華系國子監監生,受封朝議大夫;母親上官紫鳳是當地有名的才女詩人,深通儒家經義。何秋濤幼時所學四書五經,都由她親口傳授。

何秋濤少年時代即喜好地理學﹐能歷數府﹑廳﹑州﹑縣名及其四境所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9歲時中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0歲時中甲辰科殿試孫毓桂榜進士,官至刑部主事、律例館秋審處坐辦。咸豐間﹐擢升員外郎﹑懋勤殿行走。

何秋濤:以敏銳目光探究邊疆史地,著《朔方備乘》圖謀強國禦侮

何秋濤畫像。

何秋濤學識淵博,凡經史、小學、音韻、律例、算學無不涉獵,尤喜傳記與輿地之學。在西北邊疆史地學方面,先後寫出了《校正元聖武親征錄》、《蒙古遊牧記校補》和《朔方備乘》等著作。

同治元年(1862年),時任保定蓮池書院院長的黃彭年應四川總督駱秉章之邀,要入川當幕僚。黃彭年遂請求何秋濤代任蓮池書院院長,何秋濤應允,到保定上任。是年,因保定府發生瘟疫,何秋濤感染腹疾,誤服藥物身亡,年僅三十八歲,葬於保定。

何秋濤長期研究西北邊疆史地,特別關注北邊的俄羅斯,他認為俄國與我國相連邊界甚長,從國家安全考慮,國人應該對俄國有所瞭解。因此,他決心寫出專著,為朝廷處理邊事提供參考。於是,他在廣泛閱讀了官藏、私藏的大量文獻、筆記的基礎上,縱橫捭闔,始著《北徼彙編》6卷,後又復詳訂圖說﹐鳩集蒙古﹑新疆﹑東北及早期中俄關系史料﹐起漢晉﹐迄道光﹐增為80卷。

《北徼彙編》成書後,何秋濤回家守喪。咸豐八年(1858年),兵部尚書陳孚恩以何秋濤“通達時務,曉暢戎機,足備謀士之選”向咸豐皇帝舉薦。時值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已經攻陷廣州,沙俄覬覦我國外興安嶺以南的大片領土。咸豐皇帝正一籌莫展,聽說何秋濤作《北徼彙編》,立馬想召見。因何秋濤守喪期未滿,咸豐皇帝讓陳孚恩先將《北徼彙編》呈覽。咸豐皇帝閱後大悅,稱讚《北徼彙編》“於制度、沿革、山川、形勢,考據詳明,足證學有根柢”,但覺得書名不夠大氣,便賜名《朔方備乘》。“朔方”,是指北方;“備乘”,意為全史或詳史。在咸豐皇帝心目中,這部著作就是北方全史。

何秋濤:以敏銳目光探究邊疆史地,著《朔方備乘》圖謀強國禦侮

咸豐十年(1860年),何秋濤回京,受到咸豐皇帝召見,賜予《朔方備乘》書名,並提升他為刑部員外郎、懋勤殿行走。懋勤殿即皇帝讀書、批閱奏本及鑑賞書畫的地方,可見何秋濤的待遇非同一般。但就在咸豐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紫禁城被聯軍洗劫一空。《朔方備乘》書稿也沒能倖免。侍郎黃宗漢從何秋濤處取得副本,準備繕寫後呈皇帝閱覽。不幸的是黃侍郎家中突發火災,《朔方備乘》副本又化為灰燼。

1862年何秋濤逝世,無人再為其整理原稿。同治十年(1871年),黃彭年應直隸總督李鴻章之聘重回蓮池書院,並在蓮池開局重修《畿輔通志》。光緒年間,何秋濤長子何芳徠聽說父親生前的摯友黃彭年又回保定,便抱著父親《朔方備乘》的殘稿從山西趕來拜見黃彭年,請求幫助整理成書。時直隸總督李鴻章也要求黃彭年組織修志局的人員幫助整理。經黃彭年和畿輔通志局編修恢復原稿,光緒七年(1881年)刊行,終為後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著作。翰林院編修李文田作注《朔方備乘札記》,收入《煙畫東堂小品》及《靈鶼閣叢書》。

何秋濤:以敏銳目光探究邊疆史地,著《朔方備乘》圖謀強國禦侮

《朔方備乘》是研究中國西北史地學的作品,是中國近代上第一部論述中俄關系的代表鉅著,其論證縝密、自成一家,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高質量史籍。

《朔方備乘》在中國近代史學史上的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針對沙俄的史地專著。《朔方備乘》是一部針對沙俄的侵華野心,為當時中國國防軍事服務而又不失學術水準的史地專著;二是探求夷情與促進團結。《朔方備乘》是一部重視探求“夷情”和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著作;三是高質量歷史著作。《朔方備乘》是一部編撰獨特、博採眾長、論證縝密、自成一家的高質量史籍。

清代介紹和研究俄羅斯的著作有:林則徐的譯著《俄羅斯國總記》,張穆的《俄羅斯事補輯》、魏源的《俄羅斯國盟聘記》、俞正燮的《俄羅斯佐領考》、張鵬翩的《奉使俄羅斯行程錄》等,但這些著作,大多是就俄羅斯的某一方面進行了記述和研究,且錯訛之處很多。何秋濤在《朔方備乘》中對以上各著作進行了認真的考訂,在糾正書中訛誤的基礎上,對俄羅斯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進行了系統地考述和研究。

何秋濤:以敏銳目光探究邊疆史地,著《朔方備乘》圖謀強國禦侮

《朔方備乘》記載的重點,是中俄關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包括中俄貿易往來和文化的聯繫。對於中國政府堅決反抗沙俄侵略,在軍事上勝利之後又主動給俄方以通商等項的便利,予以明確記載,同時糾正了官修《一統志》等書中的重大錯誤。

何秋濤為什麼針對俄羅斯進行深度研究,他在《朔方備乘》凡例中曾談到了寫作意圖:“是書備用之處有八:一曰宣聖德以服遠人;二曰述武功以著韜略;三曰明曲直以示威信;四曰考險要以昭邊禁;五曰列中國鎮戍以固封圉;六曰詳遐方地理以備出奇;七曰徵前事以備法戒;八曰集夷務以燭情偽。”以上充分體現了何秋濤探究邊陲史地,圖謀強國禦侮的愛國情懷。

何秋濤還有《孟子編年考》、《王會篇箋釋》、《一鐙精舍甲部稿》、《篆隸源流》、《校正元太祖親征錄》、《蒙古遊牧記補證》、《延昌地形志》等著作。

《中國通史》給予何秋濤很高的評價。史學家白壽彝(《中國通史》作者)將何秋濤、張穆與林則徐、魏源相提並論,稱他們“都開創了新的研究風氣,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反映了時代變動在文化領域裡的脈搏,影響是相當大的。”

何秋濤雖然英年早逝,但他所著的《朔方備乘》成為當時清朝政府處理我國北方邊疆領土軍事、外交問題的重要依據,也為我國的邊疆史地學研究立下了汗馬功勞,更成為福建光澤乃至八閩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