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涛:以敏锐目光探究边疆史地,著《朔方备乘》图谋强国御侮

在清代,以战略眼光专注于我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者,何秋涛是其中之一。

何秋涛是第一位将眼光投向阿尔泰山以北的学者,他在充分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著《朔方备乘》,由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衍及俄国史地、中俄关系,开创了近现代以来研究俄国史的先河,被誉为清代俄罗斯学的集大成者。

何秋涛:以敏锐目光探究边疆史地,著《朔方备乘》图谋强国御侮

《朔方备乘》

何秋涛(1824—1862年),字巨源,号愿船,福建省光泽县城关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兼封建小官僚家庭。其祖父何长敦是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曾任直隶博野知县;父亲何高华系国子监监生,受封朝议大夫;母亲上官紫凤是当地有名的才女诗人,深通儒家经义。何秋涛幼时所学四书五经,都由她亲口传授。

何秋涛少年时代即喜好地理学﹐能历数府﹑厅﹑州﹑县名及其四境所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9岁时中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0岁时中甲辰科殿试孙毓桂榜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律例馆秋审处坐办。咸丰间﹐擢升员外郎﹑懋勤殿行走。

何秋涛:以敏锐目光探究边疆史地,著《朔方备乘》图谋强国御侮

何秋涛画像。

何秋涛学识渊博,凡经史、小学、音韵、律例、算学无不涉猎,尤喜传记与舆地之学。在西北边疆史地学方面,先后写出了《校正元圣武亲征录》、《蒙古游牧记校补》和《朔方备乘》等著作。

同治元年(1862年),时任保定莲池书院院长的黄彭年应四川总督骆秉章之邀,要入川当幕僚。黄彭年遂请求何秋涛代任莲池书院院长,何秋涛应允,到保定上任。是年,因保定府发生瘟疫,何秋涛感染腹疾,误服药物身亡,年仅三十八岁,葬于保定。

何秋涛长期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特别关注北边的俄罗斯,他认为俄国与我国相连边界甚长,从国家安全考虑,国人应该对俄国有所了解。因此,他决心写出专著,为朝廷处理边事提供参考。于是,他在广泛阅读了官藏、私藏的大量文献、笔记的基础上,纵横捭阖,始著《北徼汇编》6卷,后又复详订图说﹐鸠集蒙古﹑新疆﹑东北及早期中俄关系史料﹐起汉晋﹐迄道光﹐增为80卷。

《北徼汇编》成书后,何秋涛回家守丧。咸丰八年(1858年),兵部尚书陈孚恩以何秋涛“通达时务,晓畅戎机,足备谋士之选”向咸丰皇帝举荐。时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已经攻陷广州,沙俄觊觎我国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领土。咸丰皇帝正一筹莫展,听说何秋涛作《北徼汇编》,立马想召见。因何秋涛守丧期未满,咸丰皇帝让陈孚恩先将《北徼汇编》呈览。咸丰皇帝阅后大悦,称赞《北徼汇编》“于制度、沿革、山川、形势,考据详明,足证学有根柢”,但觉得书名不够大气,便赐名《朔方备乘》。“朔方”,是指北方;“备乘”,意为全史或详史。在咸丰皇帝心目中,这部著作就是北方全史。

何秋涛:以敏锐目光探究边疆史地,著《朔方备乘》图谋强国御侮

咸丰十年(1860年),何秋涛回京,受到咸丰皇帝召见,赐予《朔方备乘》书名,并提升他为刑部员外郎、懋勤殿行走。懋勤殿即皇帝读书、批阅奏本及鉴赏书画的地方,可见何秋涛的待遇非同一般。但就在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紫禁城被联军洗劫一空。《朔方备乘》书稿也没能幸免。侍郎黄宗汉从何秋涛处取得副本,准备缮写后呈皇帝阅览。不幸的是黄侍郎家中突发火灾,《朔方备乘》副本又化为灰烬。

1862年何秋涛逝世,无人再为其整理原稿。同治十年(1871年),黄彭年应直隶总督李鸿章之聘重回莲池书院,并在莲池开局重修《畿辅通志》。光绪年间,何秋涛长子何芳徕听说父亲生前的挚友黄彭年又回保定,便抱着父亲《朔方备乘》的残稿从山西赶来拜见黄彭年,请求帮助整理成书。时直隶总督李鸿章也要求黄彭年组织修志局的人员帮助整理。经黄彭年和畿辅通志局编修恢复原稿,光绪七年(1881年)刊行,终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著作。翰林院编修李文田作注《朔方备乘札记》,收入《烟画东堂小品》及《灵鹣阁丛书》。

何秋涛:以敏锐目光探究边疆史地,著《朔方备乘》图谋强国御侮

《朔方备乘》是研究中国西北史地学的作品,是中国近代上第一部论述中俄关系的代表巨著,其论证缜密、自成一家,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高质量史籍。

《朔方备乘》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沙俄的史地专著。《朔方备乘》是一部针对沙俄的侵华野心,为当时中国国防军事服务而又不失学术水准的史地专著;二是探求夷情与促进团结。《朔方备乘》是一部重视探求“夷情”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著作;三是高质量历史著作。《朔方备乘》是一部编撰独特、博采众长、论证缜密、自成一家的高质量史籍。

清代介绍和研究俄罗斯的著作有:林则徐的译著《俄罗斯国总记》,张穆的《俄罗斯事补辑》、魏源的《俄罗斯国盟聘记》、俞正燮的《俄罗斯佐领考》、张鹏翩的《奉使俄罗斯行程录》等,但这些著作,大多是就俄罗斯的某一方面进行了记述和研究,且错讹之处很多。何秋涛在《朔方备乘》中对以上各著作进行了认真的考订,在纠正书中讹误的基础上,对俄罗斯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考述和研究。

何秋涛:以敏锐目光探究边疆史地,著《朔方备乘》图谋强国御侮

《朔方备乘》记载的重点,是中俄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包括中俄贸易往来和文化的联系。对于中国政府坚决反抗沙俄侵略,在军事上胜利之后又主动给俄方以通商等项的便利,予以明确记载,同时纠正了官修《一统志》等书中的重大错误。

何秋涛为什么针对俄罗斯进行深度研究,他在《朔方备乘》凡例中曾谈到了写作意图:“是书备用之处有八:一曰宣圣德以服远人;二曰述武功以著韬略;三曰明曲直以示威信;四曰考险要以昭边禁;五曰列中国镇戍以固封圉;六曰详遐方地理以备出奇;七曰征前事以备法戒;八曰集夷务以烛情伪。”以上充分体现了何秋涛探究边陲史地,图谋强国御侮的爱国情怀。

何秋涛还有《孟子编年考》、《王会篇笺释》、《一镫精舍甲部稿》、《篆隶源流》、《校正元太祖亲征录》、《蒙古游牧记补证》、《延昌地形志》等著作。

《中国通史》给予何秋涛很高的评价。史学家白寿彝(《中国通史》作者)将何秋涛、张穆与林则徐、魏源相提并论,称他们“都开创了新的研究风气,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反映了时代变动在文化领域里的脉搏,影响是相当大的。”

何秋涛虽然英年早逝,但他所著的《朔方备乘》成为当时清朝政府处理我国北方边疆领土军事、外交问题的重要依据,也为我国的边疆史地学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成为福建光泽乃至八闽的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