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冈山到瑞金寻访记——第六天·赣县大坑村调查

从井冈山到瑞金寻访记——第六天·赣县大坑村调查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下午两点半,我们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一个叫大坑村的地方。在村头好不容易找到个小卖店,可小卖店里除了方便面、矿泉水,再没有其他可吃的东西了。我与罗佳只能泡两桶方便面,边吃边和男主人聊了起来。

从井冈山到瑞金寻访记——第六天·赣县大坑村调查

男主人姓刁,今年61岁,曾是这个村里的支部书记,刚刚退二线。大坑村全村有两千多人,这个人口数量在水口镇属于中等偏上。我们的聊天围绕着教育、收入、人情往来和党风展开。

从井冈山到瑞金寻访记——第六天·赣县大坑村调查

1、教育

大坑村有一所不完全小学。包括校长在内有4个老师,30多个学生有一到五年级。村里孩子读初中要到十几公里外的水口镇上。现在初中生大约有30多个。而全村高中生只有不到8个。每年能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平均每年不到一个(这里所说的大学是指除技校以外的全部大专院校)。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初中毕业然后读技校,学点儿技术就出去打工了。刁书记说,这里的人普遍不重视教育,义务普及结束就让孩子就业,一是因为孩子多经济上有压力,二是他们认为上学不如早些工作赚钱有用。

从井冈山到瑞金寻访记——第六天·赣县大坑村调查

2、党员

大坑村现有20多个党员,年龄基本都是四、五十岁以上,近几年才新增了几个年轻党员,这些党员有少量是当兵在部队入的党,大部分是在本地发展的。由于这里交通闭塞,没有什么资源,党员虽然也想为群众服点务,做点儿事情,但苦于找不到门路。还有一些党员常年外出打工,根本不在村里,连组织生活都不能正常过,自己家里的事情都忙不完,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其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在这里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大,在群中心里,党员与非党员的差距离并不大。

从井冈山到瑞金寻访记——第六天·赣县大坑村调查

3、收入

大坑村人均土地不到一亩,要是仅靠种地的话,几乎所有村里的人连吃饭都不够,因此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都外出打工了,近的在赣州,远的在广东,现在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刁书记的家开了这个小卖店,货架上除了有点儿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资料外,连个面包、火腿肠都没有。刁书记的老婆说,货上多了,根本卖不掉,大家手里的钱很紧张,她家的这个小店一年总收入也只有1万块钱左右。

从井冈山到瑞金寻访记——第六天·赣县大坑村调查

4、人情往来

因为这里农民的家庭收入并不高,加上近几年党和政府要求在反腐倡廉的大气候下节俭办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确实不太多了。现在,一般一个家庭在办事时,也就10到15桌左右,13桌的居多。每桌的菜、烟、酒和饮料加起来大约700块钱标准。山里的人本来就亲戚少,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使亲人更少,一家能有几十个亲戚就算是多的了,能安排个三、四桌的亲戚就不错了,剩下的人大都是同村的邻居和好友。

刁书记以自己家举例,每年在红白喜事上随份子大约需要6000块钱左右。这还是按照每次300元的最低标准来支出的,300块钱既不算高也不算低了,人情往来总是免不了的,都是乡里乡亲,家里有事儿要是不办一办,总觉得不是那回事儿。大家相处,就是有来有往。其实,一年花费6000块钱的人情费,对于大坑这个贫困山区的农村家庭来说,其实已经不低了。

从井冈山到瑞金寻访记——第六天·赣县大坑村调查

5、党风

刁书记说,因为他现在不在岗位上了,他才敢说些真话,我们是外地人,听他说说也无妨。他说,在领导面前能说真话的人不多了,一个是自己本身不愿意说真话,第二是上级领导下来也不愿意听真话。在领导面前说了真话,就是没有成绩,领导少听点真话,也不用去解决那么多的问题了。

刁书记很怀念过去,怀念1980年以前的那些党员做法。他说,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做法就是去群众家蹲点,吃住都在群众家,还要给群众交伙食费,这才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样子,这才能摸到实情,才能知道群众想啥、要啥。他希望能恢复这一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