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6起飞行事故,民航的脸该往哪放?

2个月6起飞行事故,民航的脸该往哪放?

民航的寒武纪来了。

2个月6起飞行事故,民航的脸该往哪放?

多事之秋

“本来我以为到澳门了,谁知道飞机又起来了。” JD5759次航班乘客“三斤”说道。

重新起飞后,三斤透过舷窗看到飞机左翼发动机着火。“本来觉得没事,但看到发动机的火苗时,我彻底绝望了。” 至今都惊魂未定的“三斤”说道。

首都航空这两天挺火,其三天两起飞行事故的发生频率也足够狗血。

2个月6起飞行事故,民航的脸该往哪放?

三天内两起飞行事故的首航有点“火”

昨日,首都航空执飞北京至澳门的JD5759次航班未在澳门机场落地,而是申请备降深圳机场。飞机落地后,发现前起落架2个轮胎全部缺失。目前5名身体不适的旅客已经送往医院检查,民航深圳监管局也已介入了调查。

8月26日,昆明飞往杭州的首航JD5158航班出现机械故障,飞机在万米高空出现异响。氧气面罩瞬间脱落,机舱内还出现了烟雾。飞机下坠持续约20分钟,不少乘客惊吓过度,有的甚至写下遗书。幸运的是,飞机最终重返昆明机场,无人伤亡。

2个月6起飞行事故,民航的脸该往哪放?

2018年7月至今中国民航发生6起事故

实际上,对于中国民航来说,今年注定是多事之秋。

8月16日晚,厦门航空公司CXA8667在马尼拉机场着陆后滑跑过程中偏出跑道,飞机左发脱落,包括157名旅客和8名机组人员(机长为韩籍飞行员)全都幸运的逃过了劫难。

7月10日,国航CA106 机组成员冒然在空中巡航阶段抽烟,而且误把两个组件当成再循环风扇关掉导致座舱释压,机组认为增压不可控并宣布Mayday紧急下降,旅客氧气面罩掉下。而后又在不符合适航飞行的情况下,重新上升到7500米高度继续飞往目的地。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18年5月7日民航局刚刚下发了《飞行运行作风》咨询通告,明确要求“飞行机组在所有运行阶段禁止吸烟。”

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在高空突发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危急关头,航班机长刘传建在自动化设备失灵的情况下,依靠20年飞行经验手动操纵,成功让飞机备降双流机场。

刘传建理所应当了成了英雄,对他个人的宣传报道也是接踵而至。8月8日博纳影业宣布备案拍摄《中国机长》,该片以刘传健为原型,欲在荧幕上重现5月14日那惊心动魄的降落历程。

民航寒武纪

民航众多飞行事故集中爆发,让人不禁感叹:民航的寒武纪到了。

昨日首航遇到的问题是风切变,意思是强风的突然改变,包括速度和方向,它对于航空公司来说,仿佛恶梦一般的存在。

据公开数据显示:1970-1985年的16年间,在航班飞行中,至少发生了28起与地空风切变有关的飞行事故。1985年,美国达拉斯-福斯机场飞机坠毁,137人死亡,从此风切变被当作一项国际课题开始研究。

实际上,为了应对风切变的困扰,美国政府在1985年投入了25亿美元研发风切变预警系统,并在1990年全部投入实施。 自此以后,因为风切变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已经从过去的几乎年年发生,减少到了十年一遇的水平。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美国的机上风切变预警系统很成熟,风切变已经对美国航空飞机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了。”

该业内人士还补充道:“其实国内的各大航空公司有钱,但就是不往这里花。”

2个月6起飞行事故,民航的脸该往哪放?

美国航空拥有成熟的风切变预警系统

首航不花钱,丢人丢到海外的厦航却花了不少:8月21日,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机场管理局表示,对厦门航空客机冲出跑道一事向厦航索赔至少1500万比索(约192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吊车以及其他人力成本,厦航也对此公开表示了歉意。

根据公开披露的调查报告显示:飞机降落时处在强雷雨天气,能见度变差,中国籍副驾驶曾4次喊复飞,都被韩国机长拒绝。

对此,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学院院长杨彦峰称:“ 机组人员来自不同国家,知识系统的理解会存在差异,在紧急情况下语言的沟通也存在障碍。”

相对于首航828,厦航816事故,国航CA106就显得更为自作自受了。事实上,去年9月颁布的《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之前,驾驶舱内吸烟并不属于禁止行为。虽然新规中确实规定了民航飞机全机舱禁烟,但由于有两年缓冲期,很多航司仍然没有严格执行,国航只是众多航司中的一个而已。

显然,在飞机禁烟这个问题上,国外航司做的更加彻底,比如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就拒绝雇佣吸烟者;2017年9月印度亚航的一名机长就因在机上抽烟被印度监管机构暂停飞行许可证三个月;美国甚至在2015年将电子烟列入禁止登机物品行列。

2个月6起飞行事故,民航的脸该往哪放?

国航的“禁烟令”势在必行

“机械故障”一直都是航司统一的说辞,首航826事件如此,川航514事件也是如此,在飞机出事后的第一时间,川航就以“机械故障”为由解释了一切,直到刘传建冒着生命危险降落于成都双流机场后,大众才了解到了驾驶舱挡风玻璃破碎的实情。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川航3U8633航班最近一次例行排查刚刚于2018年4月2日完成,排查级别为A检4A5级。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机窗排查固定的最大的挑战在于螺旋栓静态力矩衰减,相对于欧美国家,我们维修技工在这方面的实操经验太过欠缺。”

实际上,中国制造的飞机玻璃在关键技术上与欧美也存在巨大差距。美,法,德等国家开发了锂,铝,硅组分的专用平板玻璃,强度和应力层深度比普通化学钢化玻璃高50%以上,强度接近400Mpa,除了适应高空气压外,还能够在保持抗鸟撞的特性前提下,有效减薄玻璃厚度,显著减轻机窗重量。

幸好今年的民航事故没有搭上人命,但毋庸置疑的是,面对着民航寒武纪的到来,各大航司要做的工作仿佛还有很多,该投的钱何日兑现?该明确的纪律何日真正的实施?毕竟旅客才是航司的衣食父母。

2个月6起飞行事故,民航的脸该往哪放?2个月6起飞行事故,民航的脸该往哪放?
2个月6起飞行事故,民航的脸该往哪放?

———— END ————

行业爆料、加入读者交流群

请加小助手微信:ruxue4404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