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艷羨的日本「教育免費」,日本人爲何說是騙局?

執筆:陳小刀

一談起教育,難免讓人頭大,甚至心頭火起。

就像“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乖,“別國的教育”也總是更美。當國人因為孩子的教育而焦慮的時候,從鄰居日本傳過來一個消息,他們從明年起要開始“教育免費化”了。

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從幼兒園到大學,都不用交錢了。這讓很多中國網友既羨慕不已,又自怨自憐。

然而刀哥的眾多日本朋友,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為何要免費?

首先,咱們先看看日本家庭的平均收入。根據厚生勞動省在7月20日發佈的《2017年度國民勝過基礎調查情況》顯示:日本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為560萬日元(約合34萬人民幣)。這個數額在中國可以算得上是中產家庭了。

那麼,教育投入佔家庭的比例如何呢?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佈的《兒童學習費用調查》顯示,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共15年),一個小孩的全部學費共計1,770萬日元(約合109萬人民幣),相當於每年118萬日元(約合7萬人民幣)。

注意,這裡僅是學費,還不包括其他費用,如果全部累加在一起,預計佔日本家庭收入的1/4左右。所以,日本家庭在養育小孩、教育投入方面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我們豔羨的日本“教育免費”,日本人為何說是騙局?

正是由於養育子女的成本較高,所以越來越的日本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如此一來,安倍政權推出的“教育免費”的思路就是降低普通家庭,特別是低收入家庭養育小孩的費用,即年收入在270萬日元(約16萬人民幣)以下的家庭可享受學費全免的優待,年收入在380萬日元(約23萬人民幣)以下的家庭可享受免除部分學費及獎學金補貼的優待。

這確實能緩解很多人在養育小孩上的後顧之憂。

為何不滿意?

如果從社會福利的角度來說,安倍政權的這項“教育免費”政策確實很吸引人,畢竟不花錢就能上學,會有誰不願意呢?但實際上,大多日本百姓對此卻並不領情。

一方面,錢從哪兒來?在日推上,很多日本網友對於“教育免費”的財源問題提出質疑。比如,一名叫做“新議長”的網友就認為:大學“教育免費”不會解決日本的少子化問題,它只會增加日本的國債額度,這只不過是借明天的錢來解決今天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與“新議長”的觀點不同,一名叫做“airmassu”的網友則指出,“大學沒必要免費話,真正需要支援的是大學的研究經費。”一名叫“ありあかのん”寫到“正是因為稅收不足了才創立大學免費制度吧!然後再趁機提升消費稅,大騙子!”

以日本大學生的學費為例來算筆賬。日本的大學主要分為國立大學(如東京大學)和私立大學(如早稻田大學)。國立大學的學費每年約為54萬日元(約3.3萬人民幣),私立大學的學費約71萬日元(約4.3萬人民幣)。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統計:2017年共有380,936人報考國立大學,最終有98,330人進入國立大學;共有3,913,897報考私立大學,最終有486,857人進入私立大學。

我們豔羨的日本“教育免費”,日本人為何說是騙局?

早稻田大學

假設有10,000名國立大學學生符合學費全免的優待,那麼日本政府在4年中累計要支付10,000x540,000x4=216億日元;假設有100,000名私立大學的學生符合學費全免的優待,那麼日本政府在4年中累計要支付100,000x710,000x4=2840億日元。這樣累加起來的話,4年一共是3,056億日元,每年是764億日元。

當然了,對於日本政府而言,每年七八百億日元大概還出得起。日本國防預算每年都在增加,教育經費就不能增加嗎?但是安倍晉三能通過削減國防預算來補貼教學教學費用嗎?

在財源問題上,安倍晉三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不過答案擺在那兒,日本政府不掙錢,到最後還是日本老百姓買單。

安倍首相在去年9月25日宣佈,將從2019年10月開始將當前8%的消費稅上調至10%。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野田彰彥在當時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推算,將消費稅上調2個百分點後,日本政府每年將增加5兆日元的稅收。

安倍政權這個優待政策的財源並不是某些政府部門削減預算擠出來的,而是通過增稅換來的。因此,安倍政權的針對低收入家庭的優待政策,能夠讓日本老百姓獲得的實惠並不是很多。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日本網友認為“教育免費”未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刀哥之前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就深有感觸,日本的大學生平時不學習,很多學生上課不好好聽課,玩手機、看漫畫、聊天,十分散漫。根據一項調查顯示:2017年日本大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是23.6分,連續3年下降。

我們豔羨的日本“教育免費”,日本人為何說是騙局?

參加就業活動的日本大學生

如果說大學收費還能夠在一定程度激起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自尊心,那麼大學今後免費了,估計學生們的“後顧之憂”就更沒有了。

比如,一名叫“燈”的日本網友就憂慮地寫到:“我知道現在不少學生借學生貸款買遊戲機、漫畫,如果大學免費了的話,估計很多沒有學費壓力的學生會去買遊戲機、漫畫,他們就更加不想學習了。”

夾了什麼私貨?

實際上,安倍夾了私貨。

一直以來,國內媒體在報道“安倍修憲”新聞的時候,主要將焦點集中在“憲法9條”上,而忽視了其他內容。實際上,由安倍晉三率領的自民黨所提交的修憲草案包含了教育、生活,以及社會福利的方方面面,是一個打包文件。

安倍和自民黨明白,修改“憲法9條”是最核心的內容,但如果不在其他方面給予老百姓甜頭的話,那麼通過修憲的概率就不會很高。因此,在自民黨的修憲草案中就觸及了有關免費教育的內容,以尋求獲得廣泛的支持。

現行《日本國憲法》的第26條規定:①全體國民,按照法律規定,都有依其能力所及接受同等教育的權利;②全體國民,按照法律規定,都有使其保護的子女接受普通教育的義務。義務教育免費。

我們豔羨的日本“教育免費”,日本人為何說是騙局?

《日本國憲法》

與中國一樣,日本的小學和中學教育是免費的。在去年年底的時候,自民黨曾尋求在憲法第26條中追加“不能因經濟理由而被剝奪接受教育的機會”。該內容如果成功入憲的話,那麼這就意味著日本今後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都有可能實現免費,這確實頗具吸引力。

不過,後來因為民眾和媒體質疑財源問題,自民黨不得不放棄這樣的規定,轉而在第26條最後追加了一項內容:③國家,以教育是開拓國家未來而不可缺少的事情為借鑑,必須努力營造教育環境。

雖然沒有明文寫入“教育免費”,但是“必須努力營造教育環境”的表述也是極為曖昧的。這意味著日本政府今後可活動的範圍很大,比如通過對學校、家庭,甚至學生個人的經濟援助,來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當然了,這幅藍圖實現的前提是,日本國民需要接受自民黨的修憲草案。因此,安倍政權這次推出針對低收入家庭的優待政策,其實就可以看作是自民黨修憲草案的一次現實應用。

這個“教育全免費”計劃,遠看上去確實挺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