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京劇發祥地將用三年時間打造「京劇線路」

北京西城:京剧发祥地将用三年时间打造“京剧线路”

9月2日下午,“西城2018京劇發祥地國粹藝術論壇”在京城著名老戲院三慶園舉行。於志強攝

人民網北京9月3日電 (鮑聰穎 張海濤)隨著“京韻劇源·西城2018京劇發祥地藝術季”活動的盛大開幕,一系列以“弘揚國粹藝術,重現京劇盛世”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在京劇發祥地西城區相繼展開。

9月2日下午,作為本次旅程的首個重要環節,“《京劇的故事》——暨西城2018京劇發祥地國粹藝術論壇”在距今有著200餘年歷史的老戲樓三慶園舉行。記者瞭解到,西城區將以“京韻劇源——2018京劇發祥地演出季”活動為起始,計劃用三年的時間,著力開發、集成帶有京劇符號意義的載體,豐富發展京劇藝術內容,打造有內涵、可體驗的“京劇線路”、文創品牌,讓更多的百姓接觸、接受、接力京劇文化。

北京西城:京剧发祥地将用三年时间打造“京剧线路”

京劇發祥地西城:戲臺科班聚集、名伶雲集

西城區歷史上戲臺聚集、科班彙集、名伶雲集。200多年前,三慶、四喜、和春、春臺四大徽班先後進京都落腳在了大柵欄。以大柵欄、椿樹地區為中心,往東延伸至天橋、往南延伸到陶然亭,是當年京劇演出集中和京劇人居住集中的地方。歷史上,富連成、斌慶社、鳴春社、榮春社等著名京劇科班先後誕生於西城;現今火火的風雷京劇團的前身正是當年的民樂社。

從這裡相繼走出了梅蘭芳、譚鑫培、尚小云、餘叔巖、李萬春等近千位京劇名家;著名的“四大鬚生”、“四大名旦”和“同光十三絕”都曾在此居住。東面的三慶園正是他們的主要演出場所;徽班的另一個演出場所,北邊不遠處,是現今被譽為中國戲樓文化活化石的正乙祠。

血脈傳承:譚派藝術與京劇發祥地

北京西城:京剧发祥地将用三年时间打造“京剧线路”

譚派藝術六代傳人譚孝曾先生對西城有著深厚的情緣。在西城,譚派藝術孕育而生,也見證了京劇發祥地的歷史變遷與發展。於志強攝

作為譚派藝術六代傳人,譚孝曾先生對西城有著深厚的情緣。當年,他的高祖父,譚派藝術的創始人 譚鑫培大師的故居就坐落於此。在這裡,譚派藝術孕育而生,而在歲月的流轉中,譚派的祖祖輩輩京劇名家也見證了京劇發祥地的歷史變遷與發展。譚孝曾先生的童年也曾在京劇發祥地——西城區度過,追憶往昔,生活、學戲的點滴經歷依舊令譚先生記憶猶新。梨園行的奇聞趣事、譚派藝術的繁榮傳承,在譚先生的分享中我們看到了西城區當年繁華一時的人文風貌以及譚派藝術在京劇文化的保留與傳承中所付出心血與生命。

難忘回憶:戲劇人眼中的發祥地

北京西城:京剧发祥地将用三年时间打造“京剧线路”

著名戲劇家藍天野老先生講述了作為資深戲迷與京劇發祥地的難忘回憶。於志強攝

今年91歲高齡的著名戲劇家藍天野老先生在論壇上為我們動情的講述了他作為一個戲劇人、一位深愛京劇文化的資深戲迷與京劇發祥地的難忘回憶。觀戲89年,從當年臺下的小觀眾到後來臺上的演繹者,角色在切換,但是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對京劇文化的痴迷卻從未改變。對於這裡的人、景、事,藍老先生也和我們分享了他那份割捨不下的情與愛。

風雨變遷:資深票友親述所見所聞

北京西城:京剧发祥地将用三年时间打造“京剧线路”

資深的戲迷票友翟惠生親眼見證了幾十年來京劇發祥地的變化與發展。於志強攝

生在西城,長在西城,對於翟惠生而言,京劇已然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為資深的戲迷票友,同時擔任資深戲曲的評論家,翟惠生三歲開始看戲,從歷史的角度親眼見證了幾十年來京劇發祥地的變化與發展。論壇的分享環節翟老師將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感毫無保留的呈現給每一位臺下的戲迷票友,真實的故事、真實的經歷令臺下的觀眾為之動容,在感嘆京劇發祥地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再一次體會到京劇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論壇中,著名京劇學者、劇作家翁思再分享了“京歌”《梨花頌》的創作故事,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完美融合,而對於京劇發祥地——西城區如何結合自身的資源、文化、地緣優勢重新起航,翁思再也在論壇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國內外知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資深的京劇名師,孫毓敏結合京劇的歷史與發展現狀,在多年的探索與鑽研中找到了一套適用於國粹藝術發展現狀的好辦法,她在論壇上暢談了如何藉助新媒體等信息資源及技術手段在全球華人、華僑中傳播、傳承、傳揚國粹文化。

北京西城:京剧发祥地将用三年时间打造“京剧线路”

風雷京劇團松巖團長就怎樣在新時代的市場體系及文化環境下創造更新的藝術作品展開了分析與評論。於志強攝

作為一個區屬(西城)京劇院團的管理者,松巖團長見證了風雷京劇團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一個區屬院團,能夠創作出一部又一部好劇,培養出一批又一批京劇人才,這和西城區京劇發祥地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市場環境密不可分。論壇中松巖團長詳細的講解了風雷京劇團與西城區發祥地的歷史淵源和故事,並充分結合近年來劇團發展的實際經歷,與現場的觀眾分享了新的歷史時期下,傳統京劇在民主、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的生存和發展。就怎樣在新時代的市場體系及文化環境下,創建良好的運營氛圍,創造更新的藝術作品,展開了深層次的分析與評論。

《中國京劇》雜誌社編輯部主任封傑從戲曲理論、創作以及文學性的角度出發,講述了京劇藝術在文化中的獨特地位,通過講述京劇中的經典段落,引領青年人積極運用自己的文化知識,走進京劇。在講解京劇魅力的同時從美學性與欣賞性的角度號召青年人瞭解發祥地、喜歡發祥地,走進發祥地,並倡議青年人結合時代特點及自身經歷為京劇發祥地今後的發展以及京劇文化的創新推進進言獻策,更深層次的認知中華文化,積極成為中華文化傳承與弘揚的主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