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淨利530億穩坐「利潤王」 恆大中期淨利超四大龍頭房企之和

在許家印宣佈“新恆大”到來僅僅半年,中國恆大(3333.HK)就交出一張驚豔的成績單,不僅蟬聯行業“利潤王”的寶座,並且進一步拉大與追隨者之間的差距。在市場環境不佳的背景下,恆大如何實現高質量增長?

半年淨利530億穩坐“利潤王” 恆大中期淨利超四大龍頭房企之和

發佈會現場

8月28日,恆大發布2018年度半年業績,多項核心指標繼續保持行業第一:核心利潤550.1億,同比大增101.5%;淨利潤530億,同比大增129.3%;營業額3003.5億,同比大增59.8%;總資產17699億,淨資產3245億,均創行業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此外,淨負債率較去年末下降超三成。

其中半年淨利高達530億,超過碧桂園、萬科、保利、綠地四大龍頭淨利之和,甚至較騰訊的426億還要高出百億。即便在全球企業盈利排名上,恆大也是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恆大其它利潤數據同樣令人驚豔,上半年恆大實現毛利率36.2%,毛利潤1088.6億,同比大增61.8%;淨利率17.7%,同比增5.4個百分點;核心利潤率18.3%,同比增3.8個百分點,各項指標均位居行業第一。

半年淨利530億穩坐“利潤王” 恆大中期淨利超四大龍頭房企之和

數據對比圖

這已是恆大業績連續第二年爆發性增長,在去年上半年淨利大增224%的基礎上,今年再實現129%的巨大增幅。恆大總裁夏海鈞現場表示,業績的大幅提升源於強大的成本控制、不斷提升的產品附加值、償還永續債後釋放的巨大利潤空間以及超前的土地儲備戰略。

據瞭解,恆大采用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有效控制成本,近年大幅降低銷售、管理、財務三大費用,上半年銷售管理費用率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加上恆大連續三年實施無理由退房,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都為毛利率及淨利率的穩步上升提供了保證。此外,2013-2017四年間,永續債合共吃掉恆大214億的稅後利潤,去年1129億永續債全部償還,為恆大釋放出巨量利潤空間。

“但對未來業績影響最大,還是恆大超強的土儲戰略。”業內人士表示。半年報顯示,恆大的土儲達3.05億平米,平均土儲成本僅1683元/平米,上半年新增土儲平均成本為1446元/平方米。根據克而瑞統計,萬科上半年新增土儲平均成本為5500元/平米、碧桂園為2826元/平米,恆大土地成本優勢明顯,為業績高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夏海鈞表示,基於龐大的優質土儲及7285萬平米舊改項目,恆大的可售貨值達5萬億,足以支持6-8年銷售。以上半年17.7%的淨利率估算,5萬億的可售貨值有望在未來數年帶來超8800億的淨利潤,也意味著每年可釋放超千億的淨利潤。

半年淨利530億穩坐“利潤王” 恆大中期淨利超四大龍頭房企之和

發佈會現場

今年年初,許家印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保持規模適度增長,重點注重增長質量。隨著業績大幅提升,也進一步打開了恆大估值的上升空間。一位證券分析師認為,目前港股前十大上市房企平均市盈率為8倍,而恆大作為行業“利潤王”,市盈率卻僅為5.35倍,可謂是估值最便宜的地產藍籌,遠低於萬科、碧桂園的13.62倍與7.38倍市盈率。如果恆大達到碧桂園的7倍市盈率,股價應為40港元,市值約為5200億港元;如果恆大能夠達到萬科的13倍市盈率,股價應為75港元,市值約為9700億港元。而目前恆大市值只有3800億港元,這意味著恆大股價仍有巨大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