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男孩因母亲这句话,离家20年不归。父母这样做亲子关系才会好

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难题其实就是沟通。很多家长内心其实知道沟通的重要性,可是真正到了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往往却又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说白了,就是作为家长的优越感和控制欲在作祟。

今天听到朋友说起这样一件事,事件中的孩子是她班主任家的孩子:

,正上初二的黄思宇在家吃饭,但没什么胃口,剩下半碗饭没有吃完。母亲周菊华担心儿子挨饿,要求他必须吃完,两人产生冲突。周菊华一气之下,将儿子关进房间,说不吃完饭就不准出门,没想到儿子翻窗从下水管道溜下三楼,向院外跑去。周菊华拿着皮带在阳台上大声威胁:“有本事别回来!”儿子回头怨恨地望了妈妈一眼,扭头消失了。

父母以为孩子只是堵气去亲戚家住两天,没有特别在意。可是直到后来的后来,儿子再也没有回来,父母才真切的意识到儿子真的离家出走了。任凭父母发疯一样的寻找,却丝毫没有任何音讯。

实际上,黄思宇是一名优秀的中学生,曾多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奖。出走前一天,学校安排他参加一次高年级的数学竞赛,他觉得没考好,所以没有胃口。但身为电力专业教授的母亲,对儿子要求特别严格,有时儿子表现不顺她的心意,她还会动手打骂,母子感情有些紧张。

而再过十来天,就是黄思宇离家出走20年的日子。因怕儿子回来后找不到家,黄思宇的父母亲还拒绝了单位换房的机会。曾有亲友劝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但前提是宣告黄思宇失踪或者死亡,而这是夫妻俩无法接受的残酷现实。他们一直坚信儿子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生活着,只是不肯原谅他们。

13岁男孩因母亲这句话,离家20年不归。父母这样做亲子关系才会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作为父母,我们尚且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为何却如此苛刻的要求孩子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黄思宇的这一举动看似偶然,却绝非偶然,如果黄妈妈平时能多跟孩子沟通,发觉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能够主动温和的问清楚缘由,及时的开导和安抚,而不是专制粗暴的去命令他必须按照自己的去做,那母子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和谐很多,类似这样追悔一生的悲剧也就可以避免了。

朋友家孩子小名玲玲,今年7岁。

放学的路上,玲玲兴高采烈的跟妈妈讲着学校的事情、讲着她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矛盾,可是,上了一天班,劳累疲惫、心里正烦的妈妈毫无反应地听着。

渐渐地,女儿的声音慢慢弱了下来。突然,她小声说:“妈妈,我差点儿忘了,老师让买一盒橡皮泥。”

妈妈不耐烦地说:“早干嘛去了,刚才路过文具店为什么不说!”谁知当妈妈极不情愿地带着孩子返回文具店时,玲玲却恨恨的说:“算了,不买了。”然后头也不回的回家了。

到家以后,妈妈恼怒的冲到女儿面前,质问她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可是看到的是女儿的满脸泪水,她哽咽着:“妈妈,你们父母心烦的时候,可以对我们小孩儿发火;我们小孩儿心烦的时候,找谁发火呢?你知不知道,我们有时也很难受……”

女儿的这句话,像是一记重锤一样打在了妈妈的心上。让妈妈久久无法平静。她知道,自己粗暴的态度已经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是啊,大人不开心时,可以毫无顾忌的向孩子发火。更多的时候,大人责怪孩子,其实是在责怪自己的无能,但因为没办法向自己发火,所以把矛头都指向了孩子,然而孩子何其无辜?!

13岁男孩因母亲这句话,离家20年不归。父母这样做亲子关系才会好

女儿七岁,昨天收到女儿给我的一封信,信上写着这样的内容:

妈妈,我要给你评价一番,妈妈,下次要是我再磨叽,你就跟我讲为什么不能磨叽,对人有没有好处,不要发火。

看着女儿这稚嫩的字迹,我的内心不禁一酸。在这之前,我曾一度因为她做事情太慢而大动肝火。为了让她做事情速度能快起来,也曾想过不少奖惩办法,但都收效甚微。我也曾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她做事磨叽这个毛病给改掉!

可是,冷静下来仔细想了一下,7岁的孩子做事情我能要求她多快呢?难道不应该让她按照自己能够承受的速度慢慢来吗?

13岁男孩因母亲这句话,离家20年不归。父母这样做亲子关系才会好

记得曾经看过的那首小诗《牵着蜗牛去散步》: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我总是嫌孩子速度太慢,于是我就在后面不停地催促。我拉着她,扯着她,责备她,呵斥她,也许她已经尽了力,可我仍然嫌她慢。

我很庆幸女儿用了这种方式来跟我沟通,看到这封信,让我深刻的反省了自己的行为。由此我也发现,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我要求她做的事自己都未必比她做得更好,而她却毫无报怨,一直在努力朝着我要求的方向去发展。

13岁男孩因母亲这句话,离家20年不归。父母这样做亲子关系才会好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段话,我认为恰恰能表现家庭教育中最理想的亲子关系模式:

我爱你

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却执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爱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告诉你不能去

而是给你准备好最耐穿的鞋

备好雨伞

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

第五条街道有小偷

去吧

回来家里有饭

当前教育形式下,多数家长包括老师的沟通习惯和方式,就是拼命拉住孩子、用各种方式试图去告诉他哪条路不要走、哪条路必须走。

到头来,苦口婆心只能感动自己,却始终打动不了孩子。

其实,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沟通出了问题:家长自以为给了孩子生命,孩子的一切就由自己主宰,自己说的、做的都是为孩子好,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不能有违背自己思想的行为。

可是却往往忽略了一件事: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明确意识的正常人,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并且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

13岁男孩因母亲这句话,离家20年不归。父母这样做亲子关系才会好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怎么样才能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跟孩子像朋友一样去沟通呢?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放低姿态,跟孩子平等对话

许多父母遇到孩子不听话时大都会摇头大吐苦水: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肯告诉我?

其实,想要打开孩子的心门,探究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必须要放低姿态,因为没有人愿意仰望着别人进行沟通的,孩子也是一样。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急于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

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不对等,代沟也就越来越深了。

2、允许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尊重孩子

很多家长认为的“沟通”其实是“我的观点先告诉你然后按照我说的做”。

他们还会觉得很奇怪,明明已经先跟你说了,够开明了,怎么还是不满意?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法没有得到肯定和重视,家长的苦口婆心,大多时候只是在努力让他知道他的想法是错的,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在交流,而是在以“为你好”为理由、用各种方法拼命向孩子解释“我为什么说你是错的,而我的想法为什么是对的,你现在是多么多么幼稚、是怎么怎么不理解我的苦心,你现在不听我的你以后会怎么怎么后悔……”

如果是你,会不会对这样的说教越来越抵触呢?

13岁男孩因母亲这句话,离家20年不归。父母这样做亲子关系才会好

3、懂得聆听孩子的声音,并时刻反省自己

记忆里很小的时候——大概上初中,因为跟母亲实在无法平心静气的沟通,我也曾像我女儿一样,跟母亲写过一封信。在信中我阐述了我跟她在沟通上存在的问题,告诉她作为母亲她在我面前不应该那么专制,同时倾诉了我想跟她平等、正常沟通的意愿,希望能通过这封信切实的改进我和她之间的关系。

我的母亲是属于标准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但也是高中毕业,原以为这封信能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可是万万没想到只是一转眼,就看到母亲拿着这封信跟邻居边念边笑,仿佛在她内心来作为孩子的我,这种行为是多么可笑和自以为是。

当时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以后再也不做类似愚蠢的努力!

所以,当我长大了,有了两个自己的孩子,面对他们时,我会用对待大人一样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也会常常反省自己、改正自己。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父母也是普通人,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对的。而孩子一天天也在长大,在接触外界的人和事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主观见解和想法,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所以父母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懂得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时刻反省自己是否的教育方法是否存在不妥,并能及时加以改正。

4、用鼓励、说理代替讽刺和责骂

相信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很多家长会认为忠言逆耳,有些话虽然难听,但毕竟是为孩子好,终有一天孩子会理解的。但却不知道在日复一日的这些“逆耳话”中,你和孩子的感情也在慢慢的变淡,孩子对你的信任也在逐渐的减少。

举个例子。我曾经很认真的跟我母亲说,之前你们做的什么事伤害到我了。我妈是这么回我的:这都能伤害到你啊,真是看不出来你心思还这么敏感啊!可是你不想想看自己哪个地方做错了,我还感觉受到伤害了呢!我们不都是为你好吗?

语句里没有一句责骂,却句句让我戳心!

社会学专家、南开大学陈钟林教授表示,做到与孩子顺畅沟通,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主动跟孩子说说心里话,学会多倾听、少说教。还要多注意自身的修养,关注新鲜事物,培养与孩子共同的兴趣点,争取能在多方面跟孩子说得上话。

13岁男孩因母亲这句话,离家20年不归。父母这样做亲子关系才会好

教育专家指出:消除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就是不断消除与孩子之间的误解的过程。倾听孩子话语的弦外之音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想要在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上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得亲近孩子,取得他的信任,走进他的内心。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真正的把孩子当朋友来对待,心贴心的跟孩子沟通,听取孩子的意见,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块空间,真正去盛纳孩子的喜怒哀乐,接受他的不完美!

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

文章开头的事件是真实事件,如有孩子的线索,请务必留言文章下方,不胜感激!孩子父母日夜盼望孩子能早日归来!20年过去了,再大的恩怨也该消了,更何况是自己亲生父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