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必读:从没有“下不为例”开始(醍醐灌顶)

温馨提示: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就可以每天第一时间免费获取“东方思维管理课堂”分享的职场及管理知识啦。原创干货,值得拥有!

企业规则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其内容包括流程和制度两方面。

前者是指导企业员工如何做正确的事,后者是警示员工不能做哪些事。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无论偏向于哪一方,都势必会让规则的天平失衡。

中层管理必读:从没有“下不为例”开始(醍醐灌顶)

在海尔集团,在厂区行走的所有员工,都必须右侧通行;

离开座位时,必须将椅子推进桌洞里;

用餐完毕后,必须主动用抹布擦干净桌面,并倒掉垃圾;

成品库房里的1964块玻璃,都有专人负责擦拭;

班车司机接员工上班时,必须分秒不差。

无论员工违反了哪一项,都会被罚。

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更是秩序井然的基本保障。

严格的制度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营,而员工严格遵守制度也确保了企业的井然有序。

中层管理必读:从没有“下不为例”开始(醍醐灌顶)

总有“心软”的管理者对初次违反规则的下属,出于“谁不会犯错?

如果犯一次错误就处罚,那就太不近人情了”的心理,不予以处罚,或是从轻处罚,并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之后加上一句:“下不为例!”

殊不知,管理者在允许“例外”存在的同时,也为之后的管理工作埋下了无穷的后患,你可能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修补,才能为当初对“例外”的纵容而埋单。

中层管理必读:从没有“下不为例”开始(醍醐灌顶)

美国犯罪学家,也是“破窗理论”的提出者乔治·凯林认为,混乱的环境会发出无声却强烈的信息,也会鼓励反社会行为。

他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没人修理的破窗会表明其没人负责也没人在乎。

“钢铁大王”卡耐基有句名言:“如果不处罚一个上班迟到的人,那么就给工厂里的其他人提供了一个迟到的理由。”

中层管理必读:从没有“下不为例”开始(醍醐灌顶)

每一个第一次违反规定的人都会受到其他人的关注,管理者对其处理也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如果你对下属采取“下不为例”的警告,那只会告诉其他人:看吧!制度是有弹性的,不必太认真了,在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也不必担惊受怕!

但如果你以“以此为例”作为示范,则会告诉其他人:别心存侥幸地想蒙混过关,还是认真执行制度吧!

否则你可能就是下一个!

中层管理必读:从没有“下不为例”开始(醍醐灌顶)

“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曾说过:“制度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为实现共同目标所达成的协议。”

规则和制度是企业的法则,对员工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

如果在制度面前“讲人情”,则是对制度的不尊重。

纵容违规者只会促使违规者再次犯规,也会引发越来越多的人违反规则。

因此,及时处罚违反规则的下属是帮助其改过的最好措施。

中层管理必读:从没有“下不为例”开始(醍醐灌顶)

小编推荐:花上万甚至几十万学习EMBA课不如关注东方思维管理课堂,我们已经为您准备了CEO百元成长课程,将各商学院EMBA课程内容进行了提炼,整理成100节精品音频课,课程包含企业管理、资本运营、战略及运营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项目投融资、企业并购重组、上市指导、互联网运营创新等丰富内容。

您只需要每天花15到20分钟的时间来收听既可以搞定了。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面的"了解更多" 链接即可,开启您企业发展进阶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