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長牛引機構加倉 基金:美股QDII仍可配置

8月30日,美股正式刷新史上最長牛市紀錄。受益於美股一路高歌猛進,QDII基金,尤其是投資美股的QDII基金今年在各類基金中平均收益排名靠前,QDII基金同樣得到機構的加碼。關於未來美股的配置價值,分析認為美國基本面尚未出現拐點信號,預計雖向上動能預期有所減弱,但在稅改刺激和金融監管放鬆的支持下,仍有一定的震盪向上空間。(天天基金網)

8月30日,美股正式刷新史上最長牛市紀錄。從2009年3月9日低點算起到8月30日,美股本輪牛市已經持續了3459天。美股長牛也帶動了投資美股的QDII業績大漲,數據顯示,39只美股QDII成立以來僅有3只收益為負,其餘均收正,其中,8只美股QDII成立以來淨值增長超過100%。反觀A股,今年以來市場持續低迷,大部分基金產品淨值出現較大回落,截至8月16日,基金收益排行榜前列多為QDII。

上半年A股美股“冰火兩重天”,機構紛紛加倉美股QDII基金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機構對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QDII基金的持有比例上升,而對混合型基金、FOF進行了減持。

經過兩年調整,在上半年貨幣市場整體維持較寬鬆態勢、經濟增長面臨一定壓力等因素影響下,債市今年整體走牛,債券型基金也水漲船高,根據數據,上半年超過八成債券型基金錄得正收益,機構也隨之加碼債券型基金。金牛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期,機構持有的債券型基金的份額由2017年末的15103.10億份增長至21185.71億份,持有比例2017年末期的82.28%上升至85.47%。

受益於美股一路高歌猛進,QDII基金,尤其是投資美股的QDII基金今年在各類基金中平均收益排名靠前,QDII基金同樣得到機構的加碼。根據金牛理財網數據,機構對QDII基金的持有份額和持有比例分別從2017年末期的162.68億份和20.24%增加至今年中期的184.83億份和20.88%。

上半年A股持續調整,但機構對股票型基金的持有份額和持有比例卻雙雙上升,金牛理財網數據顯示,機構對股票型基金的持有份額從2017年末期的1258.15億份增長至1475.74億份,持有比例從2017年末期的22.48%上升至24.24%。

但機構對混合型基金的持有份額和持有比例卻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持有份額從2017年末期的6392.16億份下降至4816.65億份,持有比例從2017年末期的34.12%降至31.08%。其中避險策略混合基金的機構持有份額從382.32億份減至284.51億份。

貨基方面,金牛理財網數據顯示,機構持有的貨幣基金份額和持有比例均出現下降,持有份額從2017年末期的28836.83億份降至26014.55億份,持有比例從69.84%降至65.83%。

此外,與2017年末期相比,FOF的機構持有份額和持有比例均出現下降,機構持有份額從3.82億份降至2.26億份,持有比例從7.45%降至3.13%。(中國證券報)

基金經理:美股QDII基金仍可少量配置

近一個月道瓊斯指數上漲2.11%(截至上週四,下同),納斯達克指數上漲4.54%,美股QDII基金平均上漲1.89%(主代碼口徑計算下同),其中11只產品漲幅達到5%以上,而非美股股混型QDII基金則平均下跌3.37%。美股最長牛市能否繼續延續,未來美股QDII基金是否仍具投資價值,投資者怎樣通過優選管理人篩選QDII基金,筆者將與投資者共同探討。

關於未來美股的配置價值,市場並非完全樂觀,從中報基金經理觀點來看,嘉實美國成長基金經理指出:“當前仍然是投資美股較好的進入機會。宏觀背景上,從全球經濟復甦進程、美國在全球產業鏈的頂層位置、美國能源資源及農產品獨立、科技水平的領先程度,本屆特朗普政府的減稅政策和進一步財政刺激、美聯儲穩健的縮表操作以及美元迴流和部分產業迴流,以及美國近期披露的經濟增長速度和失業率都非常靚麗,美股有較為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而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經理相對謹慎,指出“本輪納指上漲的驅動力更多來自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加之美股上升過程是不斷消化利空、恢復信心、長期穩健向上的過程,未來美股漲跌幅最核心的決定因素或是美國經濟數據以及全球資本流向。但與此同時,加息的累積效應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且目前市場對美國基本面正面預期過滿,且前期積累了過高漲幅,向上動能或有所減弱。”

分析來看,過去兩個季度美股尤其是科技股板塊經歷了高速增長,估值相對偏高,經歷了最長牛市的美股也面臨利率上升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延續上期觀點來看,美國基本面尚未出現拐點信號,預計雖向上動能預期有所減弱,但在稅改刺激和金融監管放鬆的支持下,仍有一定的震盪向上空間。投資者仍可繼續保持少量美股QDII配置,分散整體投資風險。尚未配置美股QDII基金的高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可考慮少量配置主動型品種。(中證網)

本文源自天天基金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