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周末看了张子枫彭昱畅主演的电影《快把我哥带走》。

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真的很!好!看!

作为独生子女,有时候觉得有一个兄弟姊妹陪伴,过着相爱相杀的日子,绝对不寂寞。

剧情和演员表现力都很赞。张子枫不亏为00后小花的杰出代表,女二赵今麦也很好,这两人当年在《小别离》里就很圈粉了。

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彭昱畅这次喜剧风拿捏得很稳,后半部的深情风也很真诚,演戏那股劲不偏不倚,没有过猛。

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点,彭昱畅弟弟原来是上戏木偶表演系专业的呀,以前是准备走剧场路线木?

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好了,说重点。

这部电影的广告植入应该算这几年来国产电影里top级别的。

电影一结束,我是zqsg地在某宝下单了浪味仙(蔬菜口味),并且下载了同款手机游戏。

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在剧情如此饱满真诚的情况下,我脑子里依然雷打不动地记住了浪味仙、哥哥时分玩的那个“啊啊啊”游戏(后来问下来知道是“不要停八分音符酱”)、迷妹用的QQ产品还有手机造型(抱歉,完全没有认出是啥牌子,就觉得兄妹两的手机壳好可爱)。

先说浪味仙吧,这植入的剧情篇幅还挺长,贯穿始终。

可是,完全不尴尬。

没有记错的话,台词里没有提到“浪味仙”三个字。

就是结合了浪味仙包装袋里的“集卡活动”,集满卡片可以获得全家旅游套餐(关于零食包装袋里的集卡,风风小时候参与过小浣熊干脆面的类似活动,哎呀,暴露年龄了~)

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浪味仙不单单是产品植入,它其实串起来了一条故事线,哥哥集卡,为家庭创造温馨环境。浪味仙+集卡活动,包含在故事线里:

1,我们看到商场里的集卡游戏,一池子浪味仙,这个布景不是空洞的,是提供剧情服务的。

2,我们也看到剧中人物去小卖部买浪味仙,一箱一箱测试里面有没有集卡,需要听声辨别。

3,看到小胖子拿到了最后一张集卡,时分一群人跟上去,结果还发生了闹剧。

广告植入,其实突破点在于:如何把产品植入变成故事线索,跟着这条线索走,后面能引爆更丰富的剧情。

这一次浪味仙做得挺好的,它充当了剧情元素,而不是口播台词。

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还有时分玩那个“啊啊啊啊”手机游戏的时候,这段剧情的画面感很强,充分体现了游戏性能,一定得用“啊啊啊啊”才能让游戏继续。

兄妹这段剧情的节奏感很强,“节奏”其实就是这个游戏的本质,节奏弱了,跟不上了,游戏就over了。

于是两人就因为游戏节奏而争起来,剧情节奏和游戏节奏的结合是天作之合。

游戏植入以后可以参照这套剧情设定流程:

1,抓剧情的冲突点,因为游戏里打关都是冲突。

2,提炼游戏里的精粹部分,普通游戏都是按键即可,这次游戏是要“发声练习”,这个很有趣。

3,把剧情和游戏的冲突点做巧妙融合,让整个剧情锦上添花。

看完我就忍不住去搜同款游戏了,嗯嗯,这游戏很训练肺活量呢。

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手机QQ产品是捆绑的女二号的迷妹属性,现在小迷妹们都要去QQ上给爱豆们应援。(没看清楚是哪个平台,好像是手机部落,之前我也进去过,都会00后们在玩,非常有活力)

为此,女二号的迷妹设定还是挺全的,在这个基础上植入迷妹们喜欢用的手机社交平台,非常服帖。整个植入其实是为人设服务的,不单单只是说产品如何如何好。

这也是植入里的一道难题:产品植入一定要有合适的人设来做背书。

这比较适合社交产品的植入,一个产品做影视植入,一定得找到影视剧里的特定人设,这个人设就是产品的受众,那么人设就能和产品一起好好玩起来。

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快把我哥带走》的植入做得这么好,也说明组创团队有格局:

宁缺毋滥,不会什么品牌都往自己身上贴。

如果影视剧的品牌介入太多,会影响整个剧情的美感。毕竟牌子多了,不可能每一个都能做好,A品牌植入得好,但C品牌植入很尴尬,也会影响到大家对A的观感。

像这部电影这样,植入品牌不多,每个品牌都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这样整体来看,植入这张牌是整体受益的。

组创团队有格局,才会用心去打磨剧本,剧本永远优先于品牌植入,植入是要服从于剧情设定的,绝对不能脱离剧情自娱自乐,那是植入灾难(虽然现在市面上大部分都是植入灾难)。

看完《快把我哥带走》,我立马买了10包浪味仙,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