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使明式家具荣光再现

明末,尤其清初,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史学家,才学广博,见识非凡,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但是他们谁也不会想到,当时富贵阶层使用的黄花梨家具,经过漫长的沉沦,潮起潮落,在近两个世纪后,又声名再起。

其原因是,在另外一个大陆上,新的设计思想的出现和盛行。它就是现代主义,又称“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以德国包豪斯学派为先驱和代表。它诞生在1919年,从建筑出发,涉及家具设计、日用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

现代主义是极其庞大复杂的体系,建筑是其最重要的成果。本文关注其家具设计,富有针对性。

现代主义使明式家具荣光再现

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学校的第一任校长,与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主义的三大旗手和主要代表。1923年,格罗皮乌斯为包豪斯在魏玛的校长室设计了装饰包布扶手椅,这件作品由多个“立方体”组成,可以再分成几个立方体或长方体。

现代主义使明式家具荣光再现

格罗皮乌斯的包布扶手椅

马歇尔·布劳耶是包豪斯学校的第一期学生中的学霸,是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家具和建筑成就,使其成为一位真正的功能主义设计的先驱。

现代主义使明式家具荣光再现

马歇尔·布劳耶

1925年,他设计了瓦西里椅,以钢管弯曲成为正方体,是其一系列功能化、优雅的钢管椅中最可珍贵的瑰宝。它是划时代的伟大作品,是现代主义的传世经典。几十年来,世界各地不知多少厂家生产过不计其数的仿制品,成百上千的后辈设计师效仿改进,它的流韵遗香,至今未绝。

模仿包豪斯大师之作不是耻辱,而是光荣,因为这在西方,就象是在模仿耶稣一样,他们都是神明。

现代主义使明式家具荣光再现

布劳耶和瓦西里椅

现代主义使明式家具荣光再现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和旗手,他系统地建立了现代主义的理论体系,对20世纪后半叶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之大,无人法比拟。他丰富的作品和设计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他设计的家具不乏传世经典,代表有巴斯库兰椅和躺椅。巴斯库兰椅,大约1928年生产,椅子主体构架材料为钢管,焊接而成。简单、轻巧,姿态高贵。

现代主义使明式家具荣光再现

勒·柯布西耶的巴斯库兰椅

现代主义使明式家具荣光再现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是包豪斯学校的第三任校长, 1929年,密斯·凡·德罗设计了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德国馆,被尊为现代主义建筑里程碑。一同设计的“巴塞罗那椅”同德国馆风格相协调,成为家具经典。它用两根弧形钢材交叉焊接组成骨架,其上皮质的坐垫和靠背通过皮带与金属架相结合在一起。巴塞罗那椅轰动一时,成为二十世纪最经典的椅子,流行至今,发展成一种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使明式家具荣光再现

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椅

现代主义作品表现了强烈的功能主义倾向,摒弃所有的变化对比,提倡直线为主的机械美、简单的几何造型和简洁分明的线条,选择最简单的框架结构,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图形,认为“立方体就是上帝”。它强调形式服务功能;反对线脚,拒绝装饰性图案,甚至包括点缀性装饰;作品构件多是横平竖直,某角度看,就是回归最简最初,分别为各自的“初始状态”。

包豪斯出现后,西方人在遥远的东方,发现在明式家具上,充满了框架结构、立方形的特点。浸淫在现代主义中的洋人,油然而生惺惺惜惺惺之情。西方人开始在中国购买黄花梨家具,作为装饰实用品。

同时,再西方,出现了介绍、传播黄花梨家具的声音。附带说明,此前,在西方传播的中式家具是当时流行的清式硬木家具和大漆家具。

1923年,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在任教包豪斯学校之后,东赴中国,任教于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美术史教学之余,他研究、收集明式家具,历尽辛苦。

1944年,艾克出版了图文并茂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汇聚了以在华洋人为主的收藏,收录明式家具实物122件。书中开创性地收录了精致的照相图片,用科学“三视图的方法,绘制出第一批正规图纸。有总装配图,有节点大样图,有细部装饰纹样图,有榫卯斗拼图。” (艾克《中国花梨家具图考》,陈增弼序。)这些都首开先河,是以艺术和科学的高度研究中国家具的第一部专业著作,也是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专著虽然仅印制区区两百册,但西式新世纪的美学理念、科学精神和德国人的严谨,让废墟中的明式家具在现代焕发出第一道光芒。

建国后,艾克当时的绘图合作者、建造师杨耀、杨耀的学生陈增弼都成为明式家具研究的主要推动者和研究大家。

当时一位与艾克相识的青年人,冷眼旁观,看到艾克常年自得其乐地拍照、测量着中国人的那些老家具,他被激发,萌生了一个改变家具学历史的意愿,从此走上了收藏和研究明式家具之路,此人就是今日我们视为一代宗师的学术和收藏泰斗王世襄。

1985年,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导致明式家具空前的收藏热潮。

一条线,可以串起了明式家具传播史上的中西大家。这似乎是一种巧合,实际上又可以把这看成是一个暗喻。

现代主义的巨大影响对明式家具品评的提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理念是全球人热衷简洁线条器物的思想基础,给了当代人一个新的审美观和价值感。当代的全球人都是被现代主义主宰的一群。

现代主义者促进了明式家具走向全球,但它们过度关注早期光素类家具,忽略发展晚期的雕饰类家具,也带来了某种弊端:丰富的明式家具被简单化,“简约”一词成为明式家具的定义,从而导致一些相关问题走入误区。

1992年,王世襄曾说“因此严格说起来,洋学者们的研究都有偏颇,没有强调及细心研究明式家具也有精雕细琢的一面。当然,这种精细跟清朝宫廷式的繁琐是不一样的。我们自己的研究更应全面而精致”。(王世襄:《明式家具萃珍》,第27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其20年前平实的文字,今日看来仍闪耀真知灼见的光芒。

明式家具的收藏、传播史,就表现为中西两种文明框架的对话。在两者间,千头万绪的关系和纠缠的表层下,其实有一条隐秘的纽带,是重要的连接,这就是现代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