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女学生的裙子长度刚刚好(连载一)


他们是80年代的中学生,生长于一无所有、却又心潮澎湃的岁月里。

1979年,摄影记者任曙林借由拍摄高考的契机,来到了北京一七一中学,立刻被眼前的年轻气息所吸引,兴奋地捕捉下一幕幕画面。图为北京第七十五中学高考考场。学生间有说有笑,丝毫不紧张。

北京第143中学,堆在考场外的书包。

采访结束后,任曙林再次来到一七一,提出拍摄学生的要求,并顺利得到了校方同意,可以自由穿梭于校园 —— 这一拍,就是十年。

于是,在没有手机和滤镜的年代,整整一代人的中学记忆被印在了褪色的胶片上。

80年代的中学生无疑是幸运的,在最求知若渴的年纪,碰上了改革开放。彼时,新鲜事物涌进校园,遇到一颗颗年轻的心,“所有的毛孔、触角都张开了。”

那日松是八十年代北师大附中的毕业生,他回忆 ——“那时候的我们喜欢诗歌,喜欢自己排话剧,喜欢电影,我们旷课跑到‘八一厂’,就为了看伯格曼的《处女泉》和《第七封印》。那时候,石康已经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开始狂写约翰·克里斯托夫式的长篇小说;王胖子正在北京八中的校园里弹着吉他,给他的小师妹唱情歌……”

正是如此,当任曙林步入校园后,他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生活没有被书本和试卷裹挟,反而拥有千姿百态的身影。比如,兴趣班开始流行。这不是打着“兴趣”旗号的课外补习,而是真真正正发展爱好的机会。

到了下午,副课变多,体育课还没为语数外让道。学生们有大把的机会离开书桌,去操场舒展身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