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在法院上班,一定混得不錯吧

聽說你在法院上班,一定混得不錯吧“法眼觀察” 三十萬法律人的共同選擇

文起,推薦一首音樂

“在麼?”

“聽說你在法院上班?”

1

看著似曾相似的頭像,腦海中如快進放電影一般搜索了下認識的人,生怕等會出現尬聊就囧了。

出現以上兩句,又是久未謀面的老鄉、同學或者朋友,一般都能預感到,怕不是他遇上什麼事了。

果不其然,又是借錢出去,別人沒還,又或者交通事故了,再或者鬥毆了;又或者是自己的事,又或者是朋友的朋友的事,又或者是他二舅的三姑的表妹的堂哥的事,總之是八竿子能打著的事。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有事找熟人,我能理解,人情法則,每個人在所難免。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會保持耐心的給予答疑解惑,充其量也只能做到這個情分,再多的,也非我不願,而是不能。不能干預和過問他人經辦的案件,是鐵律。

其實有些事,點到為止,大家心領神會,自然是皆大歡喜,窮追猛打,搞得難以接話,反而見面尷尬。

朋友,同學,老鄉,但凡朋友有法律糾紛諮詢我,我都會熱情的解答,告訴他如何最大化保護自己的權益。但久未謀面,動輒就發個幾十頁的合同書讓我幫忙審查?你確定是認真的?隨意審核一下吧,到時哪裡出個小紕漏,於己不利,估計心理難免嘀咕幾句:還說是中國政法大學的研究生,在法院上班,原來水平不咋的。於我而言是得不償失,費力不討好。認認真真的審核修改,這真得是巨費時間的一項任務,而且我不在審判業務庭,久疏業務,更是耗時費力、事倍功半。

當然,也有不少希望能給法官說說情,行個方便的,畢竟還是篤信有人好辦事。你我凡人,這些,都能理解。我一般會反覆的告誡他,要相信法律,打官司打的是證據,法官不可能因為某一個人而作出有失公允的判決,更不會因為一個無關緊要的所謂人情拿自己的法官生涯開玩笑,甚至賠上自由,面臨牢獄之災,法官終身責任制可不是開玩笑,而且現在裁判文書全部都上網公示。苦口婆心一通,大多數人便不再堅持,當然,我能感受他的失落與對我的意見,甚至會認為我這人不近人情,想當初,兩人還一起玩過泥巴呢,甚至撅著屁股比過誰尿得遠,現在跟我來這些虛頭巴腦的。

中國人向來都是結果導向,只要事能辦成,無所謂規則,至於辦成事用什麼手段,促成結果的過程如何,人們並不會在意,相反,走後門破壞規則贏得的結果反而是一種能力大的炫耀資本。所以,我也能理解在某些人眼裡,我官沒當上,混得不咋樣,但卻沒人情味的揣測。

但是,最後的最後,跟法官打招呼這事,我真做不來。即使我硬著頭皮,賠上笑臉,鼓足勇氣,猶豫再三,歷經無數次腦回路和無數次心理鬥爭,最後的最後,我能跟辦案法官說的也就是這個朋友不太懂法律,別讓他吃對方虧就行,並且要再三叮囑和解釋,真不要影響辦案,真的,實在是迫不得已,抱歉抱歉。

以上情形多了,以至於我父親現在遇到此類事情跟我通電話時,他尚未開口,我一般就能猜出八九不離十,肯定是哪個鄉親或者哪個老鄉有法律糾紛找我。因為一有這事他打我電話,肯定是囁嚅半天,顧左右而言他,支支吾吾、欲說還休。因為他知道我的脾性,導致他現在處境有點尷尬。以至於,他有次喝酒和我聊天,吐露心聲:哎,我現在有點怕了跟人說我兒子在法院上班。

讓老父親為難,內心五味雜陳,猶記得父親在得知我考進法院後歡天喜地的樣子,臉上時刻洋溢著笑容,好像我有不得了的成就一樣。其實,不過公門小吏,也是拿工資吃飯,並不足道。

熟人好辦事,但在法院,於法官而言,並不適用,不要神話了熟人好辦事的人情法則,如果法院也盛行此道,那就不會有律師行業的蓬勃發展,在法院都熟人好辦事,那要律師何用?

所以,請相信法律和事實,用證據說話,與其挖空心思托熟,人人都陷入人情法則的泥潭,大家都累,不如相信專業的力量,請個律師,才是正道。

2

“聽說你在法院上班,收入一定很高吧?”

“這個……,工資真沒多少,一個月……”

等我說完這些,我一個初中好友兼死黨,一臉的嫌棄,一臉的驚訝。在他眼裡,我一直品學兼優,專業知識靠譜,再不濟哪能混得這麼慘。

“趕緊出來,我說真的。”

“有此心,也沒此膽量,還是隨遇而安吧,現在雖比上不足,但也比下有餘。”

“你就這點出息,高品質的生活你就得多掙錢。”

這是一次印象深刻的被人嫌棄。

我無法反駁他的這句話。何為高品質的生活,各入個人眼,有人看來,lv、豪車才是高品質的生活,也有人喜歡媳婦孩子熱炕頭,還有人中意啤酒小龍蝦,並沒有一定的標準。

在我買車之前,我父親,其實有意無意中,催促過我幾次,早點買車。其實我知道他的小心思。他不想看到我這個法院上班好幾年的兒子,每次回家還擠班車顛簸著回鄉下看他二老,讓鄉里鄉親覺得我混的不咋樣,法院上班連個車都買不起,還不如一打工的,因為村裡也確實越來越多的人買車了。

這是一次,是無需說透的被動嫌棄。

機關上班,其實大家都差不多,工資收入不能說是微薄,但也不富足,家裡沒點老底,苦逼的拱著房貸、車貸,一個月下來,口袋裡所剩無幾,父母要是有個大病,根本不敢想。隱形人口,大概說的就是我們這些人。

平時生活也講點品質,錢花起來也不點不心疼,有健身衝動了,就非得去辦張健身卡,吃完牛排還得來杯咖啡,然而每個月當信用卡、螞蟻花唄要還錢的時候,才知道透支一個月甚至兩個月的薪水,才覺得兩眼淚汪汪。

其實人生短暫,白駒過隙,高品質的生活也好,低品質的生活也好,生活也都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只要自己覺得幸福,知足常樂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

於我自己而言,儘管法院上班,工資收入不高,但也順心順意,粗俗一點說,千金難買爺開心。你吃哈根達斯,我也能吃根蒙牛伊利的雪糕,同樣清涼解暑,涼到心坎。你吃得起燕窩,我也能吃得起銀耳,不要瞧不起銀耳,首先你要知道,在古代,沒有現代化種植技術,銀耳靠採摘獲得,產量極低,和燕窩是同樣高大上的存在,古書上,關於銀耳的療效,那也是神乎其神。所以說,高品質的幸福生活,正如條條大路通羅馬,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抵達方式。有些人,覺得一棟大別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品質,是幸福;有些人覺得蝸居一隅,房子不大,但房子裡笑聲甜膩是品質,是幸福;有些人覺得保時捷法拉利豪車油門一轟,狂拽酷炫是品質,是幸福,有些人覺得買菜車慢悠悠起步,但後座是妻兒的歡笑,平安到家是品質,是幸福。

林語堂先生關於幸福的描述是這樣的: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

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

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

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曾經央視做的“你幸福嗎”調查欄目,街頭採訪,答案也是不一而足的,甚至鬧出了“我姓曾”的爆款網紅神問答。

所以,所謂幸福,所謂高品質生活,層次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理解和體會自然不同,如同結婚,圍牆外的人想進去,圍牆內的人想出來,每個人感受不一,難以衡量。小時候,一個五毛錢的冰棍就覺得幸福滿滿,就像我兒子阿波羅,因病十多天沒吃零食,昨天吃了顆再普通不過的糖,情不自禁地連說:“真好吃真好甜,美味delicious!”幸福得都彪英文了,也是沒誰了。

所以說,高品質的幸福,就是一種個人生活的狀態與感受,物質能左右一些,但不是決定性的,淡然面對,處處是和風順暢,海闊天空。

本來還想寫第三部分,關於法院工作的忙與閒,以及我們的定位取向不應是苦與累,暫時不寫了,下一篇文章繼續。

喜歡可以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