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該講究公平教育,可是背後卻各種有償補習班不斷,這對家境不好的孩子來說公平嗎?

來不及的陪伴丶


首先,公平指的不應該是大家平等,應該指的是付出越多收穫越多!題主的心態就是自己不努力還不準別人努力!

其次,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不補也可以自己學,管別人幹嘛?哪裡有絕對的公平!

2 有的人一生追求的東西,有的人一出生就有了。保持好心態你的孩子不努力,說什麼都沒用,努力學習的孩子是不用補課的,同一個老師教,同樣一節課,有的孩子學的好,有的孩子學的不好,這個和學習態度智力因素都有關,智力不高,態度不好,上啥補課班都白費。

3 什麼公平,只要孩子上進,就是公平的。自己孩子學習差,要麼補課,要麼家長輔導。否則只有放棄。要知道,孩子學習差不是什麼有理的光榮事。

4 公平就是如果別人比你聰明,比你努力,所以比你有錢,然後他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然才不公平。

5 你這種思路是不是如果你的孩子長得醜別的孩子長得漂亮就是不公平?你的孩子傻別的孩子聰明就是不公平?在任何地方投入都會影響產出,家裡有條件的想讓孩子多學點知識技能的,難道還讓需要考慮別人家如何嗎?

結束語:什麼是公平?投入產出成比例才是真正的公平。


遊戲大咖王


學校講究公平教育可是背後呢,卻有償補習班不斷這對家境不好的孩子來講,這對家境不好的孩子來講公平嗎?

我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問。學校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不管你家境好,還是家境不好,現在國家都是對你進行全民的教育。國家實行的是義務教育,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國家都實行的是免費的教育。到了高中已經不是義務教育,但是如果你成績好,不管家境好,還是家境不好,都是有權上高中。這就是一種公平!



每個人都可以去學校去上學。在教育上這是公平的。而且國家在教育上投資巨大。國家分配每一個學生身上的教育經費是均等的,不因為你的家庭環境好壞就分三六九等。家境好的同學和家境差,同學他們在一個班高高興興上學,快快樂樂的回家。一樣的享受著國家的優質的教育。怎麼能說學校的教育不公平的?


去校外有償補課那是一種消費。就像人家家境好的,人家去飯店吃飯,那是人家的正常消費,你無可厚非。人家通過勞動,獲得了金錢,然後去消費,人家的錢人家願意怎麼花就怎麼花,你是無權干涉的,也不能說三道四。你沒有通過勞動獲得收入或者你手雖然有收入,但是你捨不得花。看到人家消費,你就就覺得不公平,這不很可笑嗎?作為校外有償補課,其實也是一種消費。這是一種特殊的消費,是一種長遠的消費,是一種教育的消費。人家就是把自己的金錢投資在孩子身上。人家自己掙來的錢自己消費到孩子身上。為什麼說不公平呢?難道你想左右人家的消費嗎?


學習進步,學習優良的途徑非常多。可以通過補課的形式是自己的學習成績成績有所進步。但是學習最主要的還是靠自己的努力。你如果自己努力了。一樣能取得好成績。與其在這裡羨慕嫉妒恨,不如自己踏下心來努力學習。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你如果有蘇秦懸樑刺骨的學習毅力,有車胤囊螢映雪的這個學習勁頭。我們就不用去羨慕家境好的同學去補課。我們雖然家境不好。但是我們的學習好。我們不補課成績也一樣名列前茅。

讓那些家境好的同學羨慕吧!

最後說句俗話。生氣不如爭氣。

我是松高尋鶴,你身邊的教育專家。願意為您在教育上的問題排憂解難,期待您的關注!也歡迎您的轉發和評論!


松高尋鶴


這兩個問題能劃等號嗎?

現在,正值暑假,各種補習班的招生廣告鋪天蓋地,但是,題主應該去看看這些補習班中,有幾個是在職老師辦的?在上級機構三令五申,禁止在職教師辦班這樣的大背景下,有幾個老師敢頂風作案?在職老師不辦班,但是各種補習班依然層出不窮,那麼題主應該想想是誰在辦班?


以我所在的地方為例,有條街上補習班林立,三步一個,五歩一個,但是大家都知道,所有的補習班老師都是社會上招聘的,以大學畢業生居多。有的專業補習機構,長年招聘老師,如果是在職老師辦的,還用招聘嗎?社會上流行“課內不教,課外教”,“上課不講,課後講”,實際上是對老師的誤解和歪曲。

學校應該講究公平教育,這句話沒錯,學校也確實做到了教育公平,一樣的老師,一樣的課程,一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但是背後各種有償補習班不斷,與學校沒有絲毫關係。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把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也無可非議,畢竟都是希望孩子學有所成。但是,學生成績的好壞,和孩子上不上輔導班沒有直接的聯繫,並不是說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不把孩子送補習班,孩子的成績就一落千丈了。孩子學習成績好壞與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家庭的教育有密切聯繫。


不能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孩子上不了輔導班,就責怪學校教育不公平,這是不合情理的。


靜等花開2579


社會現象中,確實存在有錢的各種實習。據我所知,一方面是家裡有錢能夠支撐起培訓,另一方面就要去思考:為什麼有錢家庭的孩子熱衷於課外補習。

客觀的情況就是,一是有錢的人家在意識上也重視教育,二是有錢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有錢是因為父母輩們也是辛苦工作,努力賺錢,會賺錢。可是有錢不是憑空拾得的,而是拼來的,所以要花費很多時間。於是對孩子的教育時間與關注也會有所影響。但是他們會選擇自己可以承擔得起的方式——培訓來解決問題。三是即使有家庭情況好的,能擁有各種各樣的培訓,那個孩子也在耗費時間學習成長。

家庭情況不好的,如果能利用好學校教育資源,好好學習,甚至要求再高一點,琢磨培養與發揮自己的自學能力,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人生也是一種助益。

畢竟這種追求大面上的普遍公平,實在不大現實。縱觀歷史,公平,也是一種相對的公平,而普遍的公平,只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理想追求。

我們普通人既然能認識到自己所處環境的不足,最需要做的就是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尋求方法與途徑改變自己所處的境遇。與其心懷不滿,抱怨社會發展的不公平,不如起而實踐,去改變現狀。

如果個人因為糾結於某事公平與否,而忽視了個人專注於利用身邊資源奮力拼搏的過程,那麼最終也只會得不償失。


超級飛俠說育兒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家境好的孩子禁止在外補課,只能在學校上完課回家玩,而且也不能玩有助於提高學習成績的遊戲,必須玩消磨時間的遊戲,這樣是否就實現了公平?

家境好與不好,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一員,享有公民的一切權利和義務,教育公平要看站在什麼角度,如果站在提供教育的學校或教師,那麼所謂的公平就是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保證班上每個學生都能接收(不是接受,請注意,此處劃重點)到教育信息,事實上,這在所有的學校,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都早已實現,不可能出現教師在課堂上只針對某一部分學生講,而完全不允許另一部分學生聽。

換個角度,站在學生方面,接受教育信息的程度差異很大,這就和題主的問題緊密聯繫起來了,通俗點講就是對教師講的內容的理解程度,一個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程度,其實從幼教便開始有差異,而幼教階段的主要教育者,是父母,顯然,家境好的父母在教育重視程度和對教育的理解程度上遠高於家境一般的父母,隨著教育的進展,經歷小學、初中、高中,家境好的家庭優勢不斷體現在最終學生成績上,就非常巨大了。

補課,只是家境好的學生父母拉開差距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方式奏效最快,成本最低。成本高的方式還是學區房的購買,一線城市戶口的購買,出國留學機會的購買,有錢,真的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家境一般的父母,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經過奮鬥,孩子也能獲得成功,但請不要把眼睛盯在那些家境優越的孩子身上,你們比不過,因為家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父輩之間的較量結果,也就是說,作為父母,你就已經比別人輸了,還眼紅別人補課,甚至不允許別人補課,典型的“我窮我有理”,自己不行,也希望別人和自己一樣不行,負能量。

因此,教育公平為什麼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根本不存在絕對公平這種事。


愛數學做數學


提出“教育公平”的家長是什麼心態?

現在有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社會上很多提公平的人,他要的並不是真正的公平,而是在不公平體制當中獲利,說白了就是:想佔便宜。之前我們在悟空問答上就解答過關於“家長覺得老師不公平,把他們家孩子的座位排在後排”的一個問題,看了家長的描述,就能發現家長關注的並不是孩子在課堂聽講效果的公平問題,只是在抱怨他們家孩子沒坐前排。我在解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跟家長建議說:如果你真的介意教育公平的問題,其實你應該去跟老師商量怎麼樣才能讓坐在教室每個角落的孩子得到一樣的聽課效果,而不是抱怨自家孩子坐在後排。家長真正想要的不是公平,而是在目前所謂的不公平的體制中,怎麼讓自己家的孩子獲益。現在同樣提教育公平的家長大概也是這樣的一個心態。

現行的教育本身是公平的,家長失衡是因為內心的矛盾、糾結!

學校教育的公平問題,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只要老師在課堂上按照教學大綱講課就不能說老師不公平。現在的義務教育,老師按照教學大綱來講課,之所以出現很多學生補課的情況,普遍的是因為家長在“搶跑”,在大比例“搶跑”的情況下少數不“搶跑”的家長就顯得非常的弱勢和個別。

我的親身經歷是我姐姐的孩子上小學時,考慮到孩子本身的需要,想讓孩子多睡一會就選擇了離家近但教學質量很一般的小學。外甥女幼升小的時候沒有上學前班、也沒有上補習班,結果孩子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我姐幾乎每週都要被老師叫到學校去,老師說只有我外甥女和另一個小朋友沒有提前上過幼小銜接的補習班,不可能因為兩個小朋友拖慢整個班的教學進度。所以我姐當時為了孩子不被邊緣化,按老師要求給孩子報了補習班兒,一學期很快就趕上了。

學校從官方執行的教學大綱上,肯定是要兼顧教育公平,不分家境好壞給每個孩子提供一樣的教育。但實際上,在家長中間有很多的競爭,所有的家長都會說:“沒有辦法、是受了老師的暗示、脅迫”其實都是家長怕自家孩子掉隊。

目前的教育當中最矛盾的就是家長。大多數家長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又特別怕孩子掉隊,但在家長糾結之後還是選擇放棄了孩子的童年,隨大流“全民搶跑”,家長心裡的怨氣就會越來越多,但歸根結底是家長自己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如果家長的內心足夠強大,跟孩子溝通好說:“我可以給你一個快樂的童年,從我的角度出發,我不強迫你,我可以不在意你在學校的成績,咱們達成共識,只要你自己不在意,老師對你的評價、你在學校的排名,我們都可以不在乎。”如果家長真的能夠這樣堅持,就不會覺得學校教育不公平。之所以家長會抱怨,現在學校教育不公平,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家長自己患得患失,一方面怕孩子掉隊;另一方又嫌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供養孩子不掉隊,所以就只能去抱怨學校的這種不公平。

家長的心態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

首先,家長抱怨不公平的態度,對孩子的傷害特別大。

一方面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很強的挫敗感和自卑感,會覺得:“我學習不好是因為我們家沒錢”或者是“我們家沒有處在不公平競爭當中的優勢地位”,漸漸的孩子總會去歸因給別人,會覺得是自己條件不行、學習不好、產生自卑感。

第二,會影響孩子自我面對問題和努力的決心,把所有的不如意都推給別人。有人說:“窮人的孩子永遠改變不了,富人的孩子佔有優勢教育資源”,一開始窮和富是怎麼分辨出來的,勢必還是有一部分人既抓住了機遇,本身又夠勤奮,夠聰明,所以才先富起來。其實教育的過程中相對的公平,學校已經提供了一個相同的基礎教育,對於學習這件事情上不上輔導班真的不是孩子能學到多少東西的關鍵。

家長要學會去平衡自己的心態!

只要是孩子足夠努力,以現代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孩子完全不上輔導班也有可能成才。如果家長一味的去抱怨學校資源的不公平,那麼怎麼去解釋,生活在貧困山區,家裡連電都沒有的孩子,他們逆襲考上大學,一步一步改變自己的人生。所以家長與其去抱怨不公平,不如去教會孩子如何面對現實,以目前的條件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改善命運或者實現階層的晉升。

公平是強者的善意,而不是弱者的抱怨!

我是一個倡導無論如何都要自己帶孩子的媽媽,因為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他給你的遠遠大於你付出的。上述觀點供您參考,歡迎留言討論,也歡迎關注我的號——講常識、說真話,認真探討養育孩子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親媽學堂


絕對的公平只會帶來絕對的不公平

試想一下這個世界要是絕對公平後會出現什麼情況?

假如一個企業的工程師技術員寒窗苦讀學了幾十年,結果你特麼搞了一個絕對公平。

工程師技術員和普通門衛一樣的工資,試問誰還去學習,誰還去讀書?反正這個世界是公平的,我幹嘛要讓自己這麼累?

公司創始人也和門衛拿一樣的工資,那誰還願意去創辦公司?我創業就是想多賺錢,讓自己家人過更好的生活,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受最好的教育。

其他什麼社會貢獻都是屁話,只有錢賺夠了才會去談責任。

常常把公平掛在嘴上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是弱者,因為強者很清楚“叢林法則”,與其去嘮叨公平,不如自己去創造公平。

還在講公平你太天真了。


大熊叨叨叨


如何看待學生課外補習

大家好,我是風雪武士,專注於教育熱點問題的分析研討,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在當今國家倡導公平教育的大環境中課外補習班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首先表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課外補習班能夠存在這麼長時間,依然火熱、經久不衰,是有它存在的道理和價值的。


我們所說的教育公平,更多地是指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打破地域、區域、城區分配不均的情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畢竟,知識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那麼補習班是如何捲入教育公平這場戰役中來的呢?對於課外補習班,我們要以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正規的補習班的確可以彌補學生的薄弱學科、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開拓學生的興趣眼界;但是市場上還存在一種暗地裡的黑補習班,這類補習班的老師往往是某學校的在職老師,他們在正常的學校課堂上講課不講重點內容,誘導學生去報他們私下開設的補習班,在補習班裡講本該上課講的內容,以此來牟利,這類補習班才是整治的對象,不能一杆子把補習班全打倒。


如果說那種不規範的補習班帶給人的是無奈和憤怒,那麼市場上的正規輔導班就是根據個人情況自由申報去學習了,這是自願的,我個人感覺不應該算在教育公平的範疇內。


對於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永無止境,誰都想不斷變強,所以學生依據自身的情況和興趣,自由、自願去上輔導班。但是輔導班對提高學習能力和成績到底有多少效果,這個我們不得而知。我只記得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哪上過什麼補習班,完全依靠自己學習、做題。但是藝術類的輔導班還是有必要上的,畢竟自己學習還是有困難的。


希望早日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坐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您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歡迎與風雪武士交流!請您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和悟空問答發佈和使用!謝絕轉載!

風雪武士


這個世界上不會有絕對的公平,在哪裡都一樣。家境好的孩子除了參加各種各樣的有償補習班,他們的父母還有時間帶著他們到全世界各地去旅遊,讓他們有時間和金錢去嘗試自己所喜歡領域的各種各樣的內容,玩音樂,學街舞,學各種各樣在一般家長看起來“沒用”的東西。

對家境不好的孩子來說,確實挺遺憾。但是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在應試教育的這條通道上改變自己。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人有很多,這條通道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相對公平的,只看分數,不看他們分數背後的各種各樣的能力、家境、知識體系。

絕對的公平,永遠不會存在,所謂的教育公平,是指每個人都有機會進入學校,接受義務教育。不管你有錢還是沒有錢,你的父母從事的是哪一份工作?九年制義務教育對所有的孩子都敞開著大門,這就是標配的教育和定製化的教育之間的不同。

在城市和鄉村,孩子所能夠接觸到的教育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形態,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和不適合。對於家境好的孩子來說,排除他們的父母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家庭財富之外,我身邊所有的特別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他們也都是在職場拼了命的工作,努力賺錢,去支撐孩子的教育投入,用自己的努力幫孩子去拓寬眼界,讓孩子在面臨各種選擇的過程時不會因為金錢而為難。

很多的因素促成了家庭和家庭之間的不同,在孩子教育這件事情上,父母眼界格局和視野確實對孩子的影響也很不一樣。

但是不管什麼樣的家庭,不管什麼樣的經濟狀態,如果有了孩子,每一個父母都應該更努力才對!


九鬥學生心理


記得《發展經濟學》裡有個理論,叫“貧困的惡性循環”,意思是說,上代貧困,往往下一代貧困的幾率很大,貧困有著代際傳遞。現在的社會,這種惡性循環存在。

題主所述,應該是貧困惡性循環的表現,也是將後來貧困家庭根本不能和富裕家庭相提並論的原因。



國家提倡均衡教育,是給人以公平的機會,並不是給人以公平的結果。富裕家庭孩子足夠優秀可以讀清華北大,貧困家庭孩子也可以讀。富裕家庭孩子的分數不會比貧困孩子分數低。這就是公平。窮人孩子有學上,富裕家庭也有學上,這就是公平。

不能強求人家富裕家庭孩子,跟窮人家孩子接受一模一樣的教育,那樣是對富裕家庭的不公平。人家有經濟實力,一年孩子教育可以花幾十萬,而普通孩子可能五千都不可能,這就是差別。



筆者一同事上次和我在一起,說到他兒子,當年武大畢業,現在年入一百多萬,其孩子讀小學一年教育方面花近五十萬,聽得人瞠目結舌。但上次聽了一個付費講課,人家說在北京上海,一年教育花費幾十萬的比比皆是,人家上幼兒園要考家長外語,有錢家長素質不高也上不了,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感到汗顏。看來貧富差距還是很大。

投入不同,產出的結果也會不一樣,最終教育的效果也會迥異。目前城鄉教育差距已經體現,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教育差距也越拉越大,正因為上面看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才提出均衡教育的理念。



家境不好的孩子最終受不到很好的教育,這不是公平問題,是條件問題,是命運問題。比如你出生在偏遠鄉村和大城市,一出生就有了區別,這是沒辦法的事。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不要成天拿公平說事。

正因為如此,作為家境不好家庭的孩子,更應該努力學習,奮力打拼,為自己的下一代創造好的條件。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