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爲何會成爲古代最開放朝代,其開放性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世界上最開放的帝國是哪一個?答案是盛唐!

盛唐是一個非常開放的王朝,典型的例子就是重用異族人士甚至外國人士。

現在的某國雖然號稱世界上最開放的國家,但是對於非歐裔人士採取三代後才能在政府任職的政策,這比我們的大唐,差之千里!

政治上重用異族和外國人

任何一個帝國的開放必先始自政治,盛唐也不例外。

盛唐在政治上非常開放。最大的表現就是敢於重用異族甚至外國人士。據統計,唐朝的宰相,有29人是外族人。

大唐朝最著名的異族宰相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字輔機,鮮卑族,唐初宰相。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等職位,並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本人最大的功績是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成為古代中國非常完善的一部法律!

唐朝為何會成為古代最開放朝代,其開放性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長孫無忌_圖

大唐朝曾經有一位外國人士被任命為大都督,這就是來自波斯的王子卑路斯。卑路斯,其父為波斯薩珊王朝末主,當時大食(阿拉伯人)東侵,卑路斯曾經於公元638、公元639年、公元647以及公元648年四次向當時的唐朝要求提供軍事協助,但都被時任的唐朝皇帝唐太宗拒絕。後來,波斯滅亡,王子東逃,大唐收留了他,並曾任命他為波斯都督府都督。

軍隊重用異族和外國人士

一個國家的軍隊是保障這個國家安全與穩定的根本。如果在軍隊裡也敢於重用異族和外國人,那麼盛唐的氣魄一定大得不得了!而唐朝軍隊恰恰就是一支融合了各少數民族的“混合部隊”——除突厥,契丹,高麗等少數民族外,甚至還夾雜著大量波斯人!唐朝軍隊中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少數民族將領!比較出名的有突厥人有阿史那思摩、哥舒翰,鐵勒人僕固懷恩,契丹人李光弼,朝鮮(高麗)人高仙芝、黑齒常之等!

阿史那思摩是東突厥貴族,阿史那·咄六設之子,頡利可汗的兄弟。在對待唐朝上,他主張對唐友好。後來降唐,為民族融合做出巨大貢獻,本人也成為大唐名將!

唐朝為何會成為古代最開放朝代,其開放性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哥舒翰據守邊關_圖

哥舒翰,突騎施(西突厥別部)首領哥舒部落人,最大的戰功是在天寶八年(公元749年)發動石堡城之戰,率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軍,以死傷數萬人的代價,攻佔石堡城,大獲全勝!

僕固懷恩,鐵勒僕骨部人,唐朝中期名將。因與回紇關係良好,本人最大功績是在安史之亂中曾出使回紇借兵,大破叛軍。故與郭子儀、李光弼並稱“中興三名臣”!

李光弼,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契丹族。唐朝名將,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子。本人最大功績是參與協助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戰功推為中興第一”!

高仙芝,高句麗人,大唐名將。

黑齒常之字恆元,扶余人,生於百濟。大唐名將。

唐朝為何會成為古代最開放朝代,其開放性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唐朝疆域_圖

開放的原因

盛唐能夠“海納百川”,首先與其強大的國力是分不開的!衡量一個國家強大程度的數據主要有面積、人口和經濟水平。我們就來衡量一下盛唐的實力!

大唐的面積不斷髮生變化,但是前期和盛世時期平均值在1200多平方公里,僅次於元朝!

大唐的人口在開元時期達到高峰期,根據《通典·食貨典》的記載,唐代國家控制的戶口由神龍元年(705)的615萬戶,到開元十四年(726)增加到706萬戶,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前,達於極盛,計有891萬餘戶,5291萬餘口。這是登記在國家控制的戶籍上的戶口數。實際上即使在天寶時期國家控制的戶口達於極盛時,仍是“浮浪日眾,版圖不收”,未登記的隱戶佔有全部戶數的三分之一。最高的估計認為天寶末唐代極盛時期的戶數在2000萬戶,人口達到1.4億。

大唐的耕地面積和單位面積產量也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比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700市斤。這就說明盛唐的經濟水平很高!

唐朝為何會成為古代最開放朝代,其開放性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唐人宮樂圖_圖

盛唐能夠“海納百川”,同時跟盛唐是在多民族與國際間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空前擴大有關。唐朝是建立在300多年國家大分裂民族頻交流的基礎上,漢族、匈奴族、鮮卑族、契丹族各族交流非常繁多;唐建立後,奉行開明的民族政策,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流與往來。同時,唐朝在國際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空前擴大!

唐朝能夠“海納百川”的第三個原因跟唐朝的建立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結果有關——唐朝的開創者唐高祖的母親獨孤夫人和夫人竇氏都是鮮卑族人,李世民自己是個混血,夫人長孫氏也是鮮卑族人,可以說唐朝前三代都流著鮮卑人的血液!這種混血造就了唐朝統治者的開放心態——既然自己是混血,也就毫不忌諱地重用異族甚至外國人士了!

唐朝為何會成為古代最開放朝代,其開放性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唐高祖李淵_圖

開放的弊端

所謂有利就有弊。開放的政策也是如此。大唐奉行開放的政策,重用異族,也帶來了巨大的問題和嚴重的後果。

最大的問題與後果就是安祿山的叛變。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安祿山勾結史思明在范陽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結果唐朝用了八年時間方才平叛——不僅耗費國力,同時還遺留下嚴重的藩鎮割據尾大不掉之勢,好端端的一個盛唐就此走上了衰敗之路!

文:牛奕達

參考文獻:《新唐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