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交车先自燃,威马“火”了,但这三个问题得说清楚

未交车先自燃,威马“火”了,但这三个问题得说清楚

  威马果然火了。

  8月25日下午,一辆威马电动车在威马“成都研究院”发生自燃。没记错的话,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中,还没交付就被曝出自燃的,威马是第一个。当然威马的反应还是很快的,转天就发出声明,称起火车辆是报废的试装车、之前经过了多轮破坏性试验、在拆解过程中发生了自燃,等等。

  威马的声明对自燃现场没什么描述,所以车尚君又去网上找了两张自燃的现场图片。看过现场图之后,车尚君觉得,威马的声明与现场的真实状况有太多矛盾,有太多需要威马解释清楚的地方。(在此声明,威马自燃的图片来自网络,车尚君在鸣谢原作者的同时,也无法保证图片反映的是25日的自燃现场。没准,这是威马另一次着火的图片呢?)

未交车先自燃,威马“火”了,但这三个问题得说清楚

  作为第一个未交付先自燃的“新势力”,威马的反应还是很快的 所以,车尚君在这里提出几个问题,希望威马能给出一个清楚明白的答复。

1、“报废车”如新车一般,“破坏性试验”在哪里?

  在官方声明里,威马称,发生自燃的车辆是“经过了多轮破坏性试验”的报废车。看到这句,车尚君脑海中浮现的是“报废车”的凄惨。  

未交车先自燃,威马“火”了,但这三个问题得说清楚

比如这种解体厂的惨状

  但是,从媒体刊发的自燃现场图中可以发现,即便是包裹在火舌当中,这辆“报废车”的车身外形依然十分完整。特别是前脸,车灯锃亮、轮胎完整、车标依稀可见、甚至镀铬装饰条都亮晶晶。以车尚君所见,即将交付的新车,也不过拾掇成这样。哪里有一点儿“报废车”的样子?

未交车先自燃,威马“火”了,但这三个问题得说清楚

“多轮破坏性试验”之后的威马

未交车先自燃,威马“火”了,但这三个问题得说清楚

附上以上新车官图,各位可以做个“找不同”的游戏

  别忘了,这可是一辆“经过了多轮破坏性试验”的车子,读者诸君,能从这张图中,看出一点儿“破坏性试验”的样子么?难道说,威马的“破坏性试验”就是这样的温柔?果真如此的话,威马又如何保证测试的科学、完善?如何保证车辆在更严苛的情况下,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2、堂堂“威马研究院”,拆车都不会拆?

  当然威马可以说,所谓“破坏性试验”是在小心翼翼的保护车身外观的基础上(车尚君实在看不出如此有何必要),专门测试了底盘或者电池,比如拿个锥子戳电池包之类,把车辆戳到报废,然后拉去拆解。

  但是,各位看这张现场的全景图。自燃地点在一处公共停车场。这辆已经开始拆解、被移除了相应的保护装置的报废车,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停放在私家车的旁边。从上一张现场图,我们甚至可以看出,车辆起火时,距离旁边的车辆仅有一个车位的距离。

未交车先自燃,威马“火”了,但这三个问题得说清楚

  自燃的威马附近,停放有多辆私家车,且未见警告标识 也就是说,威马“成都研究院”的专家们,将一辆遭到了严重破坏的、被移除了保护装置的报废车,在缺乏必要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公然停放在公共停车场,并最终导致车辆起火。这就是在电池包和集成系统应用方面号称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威马研究院的所作所为?

3、“下半年交付”的威马有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

  当然,威马还可以说,不会拆车,不代表不会造车。但是,这依然不能解释下一组问题:报废车为何要拆解一半就停在户外?为何拆解了保护装置却没有拆解最危险的电池?或者说,在“威马研究院”,有没有一个科学的、完整的、安全的测试车、报废车拆解流程?

  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曾对媒体表示,威马不会采用4S店模式,对于车辆的维修保养问题,威马计划将采取自建与合营两种模式。那么,如果连威马研究院连基本的安全都没有保障的话,又让消费者如何信任威马的产品是安全的?在专家云集的威马研究院都无法保证车辆拆解时的安全,普通消费者遇到事故、或者是威马的授权服务网点在需要维护保养车辆的时候,又该从哪里得到指导?

  威马笃定了要“下半年交付”,想必离第一批威马上路行驶已经不远了。不知道陆斌和他的专家们,有没有想好,自家的车子,应该怎样拆?

未交车先自燃,威马“火”了,但这三个问题得说清楚

  汽车是关系到性命的商品,各位大佬,手下留情 威马此番声明发出后,车尚君第一时间将上述疑问发给了威马汽车,今天上午11点,威马给予了如下答复:

未交车先自燃,威马“火”了,但这三个问题得说清楚

邮件截图

PS:有人会说,车尚君见到威马自燃,怎么幸灾乐祸的?车尚君想说的是,汽车不比IT产品,这是关系到消费者身家性命的商品。威马在交付之前起火,总比在消费者手上起火强无数倍。今年交付也好,明年交付也罢,请威马诸君手下留情,把安全放在比“交付”更重要的位置上,莫负了那些还在支持你的消费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