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六旬村医痴心未改 护佑村民四十余载

陕南扶贫动态:刊发扶贫信息/报道扶贫动态/宣传致富典型/聚焦扶贫问题/关注脱贫进展。

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陕南扶贫动态】,获取更多动态与资讯。

镇巴县|六旬村医痴心未改 护佑村民四十余载

数十年前的一天,镇巴县三元镇伍家垭村,一个英俊少年,背着药箱,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毒辣辣的太阳,丝毫没有给他面子,依然吐着“热火”,风婆婆也没有了往日的蛮狠,收起了风袋;烦躁的知了“叽叽喳喳”地发泄着不满。这个少年,就是该村的赤脚医生张成安。

镇巴县|六旬村医痴心未改 护佑村民四十余载

年少的张成安一次次亲眼目睹了乡亲们由于家庭贫困,再加上医疗条件差而丧失生命的悲剧,于是当一名医生的愿望在他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数十年来他背着药箱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成为乡亲们寄托生存希望的张先生(当地人把医生尊称为先生)。自197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在镇巴县杨家河卫校、地区医疗队进修学习,多次受到各级组织的表彰奖励。2015年被评为镇巴县优秀乡村医生,近三年来该村卫生室工作年度镇级考核一直位居前三名。

如今,张成安60岁了,俗话说“六十一甲子”,花甲之年的他,根植基层44年,年复一年,埋头苦干,工作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岁月的增添而减弱,熬夜加班,已是家常便饭。医路走来,他收获着领导同事的赞誉,拥有着父老乡亲的尊崇。

梦想托起希望之弦助力健康扶贫

现在的伍家垭村卫生室,其前身就是三元镇龙门合作医疗站,在当时资金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当地很多医疗站早就关门大吉了。而赤脚医生张成安怀揣着梦想,坚守着信念,每天背着背篓上山采集中草药,自家地里也种植了中药,平时省吃俭用,硬是把合作医疗站坚持了下来。2017年4月健康扶贫工作启动以来,作为伍家垭村村医,他成了镇巴县健康扶贫2+2+1模式中的村级公卫人员,同时也是贫困户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第一联络人。作为本村村民的健康守护人,张成安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某人患哪种病,某某经常吃哪种药,他都一清二楚。健康扶贫工作中,他积极发挥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村医的纽带作用,做着各种工作之间的衔接联络。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手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已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为了迅速掌握健康扶贫的各种信息运用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技术,已经六旬的他又下苦功夫学、一次次地向别人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掌握了诸如健康一体机、HIS系统等各项操作技能,学会了使用微信,也掌握了利用信息平台上传各种影像资料,成了名副其实的“新时代村医”。他是所在团队的“活地图”,“百事通”,带领队友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宣传健康扶贫政策,普及健康知识,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和贫困户“结穷亲”,扎实服务本村24平方公里,118户,370人贫困户的随访工作。

我最牵挂的人

村民冯德安一家三口、妻子朱世兰、儿子冯清太都是贫困人员,均患有不同的疾病。一家三口由于长期患病,致使一家人家徒四壁。记得那是去年10月的一天,天空下着大雨,他们家的处境始终牵动着张成安的心,于是他披着雨衣,冒着大雨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了冯德安家。水沟被淤泥填满,眼看雨水马上就漫进屋了,他和冯德安的儿子冯清太两个人冒雨把所有的泥土清理干净,此时汗水与雨水交融在一起,湿透了的衣裳紧贴在身上。毕竟年龄不饶人,一向身体还算硬朗的他,因为淋了雨,回家发起了高烧,当时一人在家的他半夜起来烧了点开水,喝了药才有所好转,后来还打了几天吊瓶才完全好利索。

远亲不如近邻

今年元月的一天,村民李传录不慎从楼上摔了下来,张成安听说后,立即赶去他家,给他进行检查,劝其到卫生院拍片子做进一步治疗。由于其妻身患严重精神障碍,固执的李传录担心妻子无人照顾,坚持不去医院。无奈之下,张成安检查伤势后,确定没有明显骨折,便给他送来膏药和一些止痛药品,做了简单的固定。当时天已经黑了,两人还没吃饭。张成安为他们做了简单的饭菜,一晚上守在他们身旁,连续三天,每天都早早来到他们家查看伤势恢复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李传录的伤势基本恢复了,也能下地活动了。由于其子远在外地务工,可怜的老两口只能靠乡亲们照顾。过了一段时间,李传录来卫生室结算医药费时,张成安果断拒收,这让他感动不已。“老哥啊,不就一瓶便宜酒嘛,你收下吧,有空了喝两口,就算我们对你的感谢!唉!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叫我怎么感谢你呢?”痊愈之后的李传录,提着一瓶白酒和张成安推来搡去。

一碗白菜面条背后

75岁的村民黄良富与妻子冯万秀都是贫困人员,独子又在城固当上门女婿,黄良富患有慢阻肺及慢性肠胃炎等多种疾病。其妻患有白内障,今年1月20号,黄良富托人打电话给张成安,请他去看病。一脸病态的黄良富躺在床上呻吟着,张成安一边为他做检查,一边询问其身体状况。询问中间,黄良富流露出很想吃白菜清汤面条,可是家里没有面条,而且妻子眼疾行动不便。随后张成安在回家为其取药的途中,在自家地里拔了几棵白菜,在商店里又买了面条,来到他家给他煮好,端到床边。黄良富一边吃着面条,眼泪一颗颗掉到碗里,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临走时黄良富非要把买面条的15块钱塞给他,被张成安拒绝。黄良富却要把自己农闲时间编制的背篓送给他,同样被他婉言谢绝。

他把心留在了这里

张成安育有4个儿女,个个都很争气,目前都在外乡打拼,其中二女儿也走上了医学之路,在三原县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在儿女们的心里,父亲已经辛苦大半辈子了,也该到享福的时候了,孝顺的儿女们每年都会带他到外面旅游。这几年下来,他已经去过香港、澳门、北京、广东等地。如今年龄大了,儿女们也心疼老父亲,都劝他辞去手头工作,安度晚年。儿女们的孝心,都被他果断拒绝。虽然已经见过大世面,但在他心里老家的乡亲、老家的一草一木都是他难以割舍的情怀。在一次召开健康扶贫大会交流发言时他说:“国家现在对我们这群人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干工作必须要有动力,有精气神,我要将这种精神留给我的子孙。我也想在我真正离去之后,让老百姓还会记得我,如果我们光为吃穿而活的话,那活着就失去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我就是要真实体现出我干这份职业到底是为了什么、需要做什么、将来留下什么,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与人!”。

撰稿:魏剑 王建菊

镇巴县|六旬村医痴心未改 护佑村民四十余载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