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策劃遠征菲律賓重建明朝,爲何最終功虧一簣?

馬迎旭


最大原因是鄭成功作為領袖,其病死的時候,並未將進攻菲律賓的計劃交給某個親信實施。

實際上,在鄭成功策劃進攻菲律賓之前的一百年。也就是在明朝中後期,就有中國人進攻過菲律賓。此人叫林鳳。雖然名字普通,但幾乎做出了改變東南亞格局的大事。

1、大環境的逼迫

在1570年左右,此時離明朝滅亡還有數十年。這時候的明朝官方雖然已經允許在漳州的海港進行對外貿易,但是單單一個海港是無法滿足東南沿海的對外貿易需求的。而且沿海的水師部隊經常聯合留居在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者一起,剿殺在東南沿海經商的中國商人。

林鳳在當時算的上是一個大海主,全盛時期旗下有超過300艘船、4萬名成員。當時的他迫於明朝政府剿殺的形勢壓力,不得不在閩、粵、瓊、臺一帶沿海輪流轉戰。最後甚至不得不將根據地從大陸沿海的島嶼,搬遷到了今天的澎湖列島。



2、偶然的機會

一次林鳳的船隊在海上遇到了兩艘由馬尼拉開往中國的商船,林鳳作為海商,同時也是一個海盜。他劫掠了這兩艘船,發現船上滿載菲律賓特產以及黃金和銀元。林鳳還通過審訊船上的水手得知,菲律賓物產豐富。最關鍵的是西班牙人剛剛佔領馬尼拉不久,兵力不足導致防守空虛。於是,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的腦海中形成:遠征馬尼拉,驅逐西班牙人,建立自己更大的基地。

3、付諸行動

時間到了1574年11月23日,林鳳組織來一支由62艘戰船、2000名戰士、2000名水手組成的艦隊。前往馬尼拉,準備擊敗當地的西班牙人。當時的西班牙殖民者在馬尼拉僅僅有600人的軍隊,除了300名來自墨西哥的殖民地部隊外,其餘的都是菲律賓當地的土著人。馬尼拉城的防禦核心,則是一座木質的小要塞。由於他們根本不知道林鳳一夥人的到來,疏於防備。面對數量佔據絕對優勢的林鳳軍,西班牙人措手不及,不得不退守馬尼拉城。

4、一敗塗地

然而,林鳳最大的失誤是沒有趁西班牙人衰弱的時候斬草除根。他在擊敗西班牙人後,沉湎於建立自己的王國,但西班牙人很快組織了反攻,最終擊敗林鳳,並將他趕走。最終歷史上林鳳也沒有更多的記載了。只知道他流落到了臺灣。




與林鳳相比,鄭成功的武力更強,戰艦更多,戰士也更加精銳。但我們也要看出鄭成功軍隊在攻堅能力上的缺陷。比如在攻打荷蘭人的熱遮蘭城時,無法攻下守軍不多的城堡,只能依靠圍困到守軍彈盡援絕的情況下逼迫敵人投降。

再比如鄭成功攻打南京時候,一樣是缺乏攻堅能力,頓兵城下,最終被清軍擊敗。

而且我們要知道,與十六世紀的林鳳相比,鄭成功在十七世紀中期再去攻打馬尼拉,面對的可就不再是木製的要塞。經過百年的經營,西班牙人已經在菲律賓設置了大量的石頭要塞,並且馴服了大量的土人為他們服務。

因此,不說鄭成功能否施行他的計劃,即便施行了,能否成功,我們也要打上問號的。畢竟兵兇戰危,沒有必勝的道理。


王斌兔斯基


鄭成功攻打菲律賓的計劃,其實是在他佔領臺灣不久以後就做出的決定。但因為他很快病死,所以沒有機會去準備和實施這個計劃。如果他晚死1-2年,鄭家軍可能真的會出兵菲律賓的呂宋。但結果也多半是不容樂觀。

鄭成功早年一直將目光侷限在大陸沿海地區。

野心大一點的時候,希望通過阻斷漕運的偷襲後方,來獲得劃江而治的結局。危險大一點的時候,也就只能希望在福建沿海留住一片立足之地了。至於揮師臺灣,主要是希望為自己開闢一片新的根據地。


奈何上島才發現,很多人向他描繪的資源豐富之地,其實非常荒涼。當時島上有過認為大規模開發的地區,就只有荷蘭人控制的臺南-高雄一帶,和曾經被西班牙人殖民過的雞籠地區。但殖民者的人口很少,所以開發的耕地面積非常有限。並且經濟作為也不普及,木材質量不足以用於建造大海船。

這才讓鄭成功很快就有了以臺灣為跳板,繼續進攻菲律賓的想法。因為他帶到臺灣的數萬軍隊,都需要吃飯。他頹敗的家族貿易網絡,也需要新的基地在南洋發揮作用。但也正是這些需求,反映出鄭氏在當時的財政窘境。同樣也是後來很多人從臺灣逃回福建的原因。


至於鄭成功到底能拿出多少部隊去進攻菲律賓,仔細估算下應該不足1萬。當初從金門和廈門出兵,越過一個臺灣海峽到澎湖,也只能出動2萬人馬。除去戰死、留下防禦、必要屯田的部隊外,能出動多少剩餘戰力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何況金廈守軍此時也無法再抽調兵力支援,否則就有被清軍端了老家的危險。

至於以馬尼拉為中心的西班牙殖民勢力,相比一個世紀前也強了不少,比起臺灣的荷蘭人也更為根深蒂固。當初的大海盜林鳳,率領數千人攻入馬尼拉城區,就被人數僅有400的守軍擊潰。一個世紀後,兵力不會有多少增漲的鄭成功,如何應對數目上千的西班牙部隊?


你從鄭家軍在攻打臺灣時,面對歐式城防系統的難堪,就能遇見攻打馬尼拉及其附屬的聖地亞哥要塞時的慘狀。

最後,很多人談到戰爭就喜歡說民心向背問題。然而很可惜,菲律賓土著一貫是站在西班牙殖民者一邊的。當年的林鳳,就在攻打馬尼拉失敗後,退到了島嶼北部發展。結果就是他和他的人,引起了本地人的極端反感。大量的土人勢力就在次年加入了西班牙人一邊,對林鳳一夥人大開殺戒。


這樣的局面在鄭成功的時代只會更糟。因為西班牙人總是在其統治區進行天主教傳播和文化扶持運動。你從今天菲律賓人的貨幣稱呼、人名姓氏便可以理解,西班牙統治對他們有多大影響。突然闖入這樣一個世界的鄭成功,將扮演一個徹頭徹尾的入侵者形象。


所以,還好他在1683年去世。否則真的鋌而走險去菲律賓,只怕會是晚節不保。


米南德王問道


鄭成功曾策劃征服菲律賓?菲律賓群島險些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聽起來匪夷所思,卻是確曾發生的真實歷史,只因鄭成功英年早逝,功虧一簣。

明朝末年,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以走私起家,發展成為統領一方的海盜首領,後來接受朝廷招撫,被任命為福建總兵。

鄭芝龍在福建勢力很大,擁眾數萬,艦船千艘,戰艦配備36門大炮,是當時最先進的艦船,曾多次戰勝荷蘭的殖民艦隊,並組織移民臺灣,開拓海外貿易,整個南洋都是他的勢力範圍。

鄭芝龍不是死腦筋的讀書人,而是個很務實的商人,因此明末清軍入關時,鄭芝龍沒有為明朝戰死,而是很識時務地選擇投降清朝,但清廷擔心他擁兵自重,非要脅迫他和家人進京,置於自己控制之下,並且派兵洗劫了他的老巢,鄭成功的母親因此死於非命。

鄭成功是個熱血男兒,自幼飽讀詩書,深受儒家忠君思想影響,受此國仇家恨,他衝冠一怒,一把火燒掉象徵儒生的衣冠,從此披甲佩劍,發誓終生與清廷為敵,他召集父親舊部,與清軍連番大戰,屢戰屢勝,甚至率領水師深入長江,圍攻金陵,險些成功,只是後來因輕敵失利。

鄭成功失利後,決定重整旗鼓,與清廷對抗到底,但福建已經丟失,他需要重新建立一個基地,招兵買馬,養精蓄銳,最後他選擇了由父親鄭芝龍移民開發,後被荷蘭殖民者侵佔的臺灣,並於公元1662年,成功率軍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為國家和民族作出重大貢獻。

鄭成功是一個深具韜略,眼光長遠的大英雄,他深知區區一個臺灣島只能讓自己偏安一隅,不足以與清朝分庭抗禮,實現驅逐韃虜,恢復大明的宏偉目標,他需要一片更廣闊的土地進行開發經營,最終鄭成功把眼光投向了廣闊的南洋。

當時的南洋地區,疆域廣闊,資源豐富, 而且沒有強大的政權,因此成為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眾多殖民者覬覦的地區,但他們的海軍實力都遠遠不如鄭成功,而且南洋的大批中國移民和鄭氏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是一箇中國人徹底征服南洋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鄭成功看到了這個機會,並且做出決策和實際行動,他把征服南洋的目光放到了菲律賓群島。

當時的菲律賓處於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下,華人移民慘遭菲律賓土著和西班牙殖民者無辜殺戮,死亡人數以萬計,抱有強烈愛國心的鄭成功對此恨之入骨。公元1662年,鄭成功攻下臺灣後,派使者到菲律賓向西班牙總督遞交國書,強烈譴責其罪行,嚴令其改邪歸正,俯首納貢。

與此同時,鄭成功還號召當地華人秘密起義,與自己裡應外合,驅逐西班牙殖民者。遺憾的是,由於機密洩露,起義尚未發動便被破壞,西班牙殖民者對華人再度進行血洗,幾乎屠殺殆盡。

鄭成功聞訊大怒,決定揮師征討,征服菲律賓,但他尚未出兵,便身染重病,最終壯志未酬,病死臺灣,時年39歲,正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如果鄭成功沒有英年早逝,他能否率領征服菲律賓群島呢?我覺得很有可能。

如果鄭成功不死,以他的雄才大略和海軍實力,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全面優勢,驅除西班牙和荷蘭殖民者,征服菲律賓群島不在話下(收復臺灣已經證明),然後以菲律賓群島為基地,陸續吞併南洋諸島,建立起一個廣闊的海洋帝國,並非不可實現的神話。如此一來,歷史會向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中國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或許是另一個樣子。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鄭成功在1661年從荷蘭人手裡收復臺灣後,曾計劃從西班牙人手裡奪取菲律賓。1662年,鄭成功因病去世,遠征菲律賓的計劃擱淺。

鄭成功的兒子鄭經也曾於1670年(康熙九年)和1671年(康熙十年)兩次準備派艦隊征討馬尼拉,但因為三藩之亂支援耿精忠而未實行。

如果鄭成功沒有生病去世,他要實現遠征菲律賓的計劃仍有一個很大的困難:如何攻破一個近代稜堡?可以說,鄭成功無法攻破,只能長期圍困,但遠程的軍糧供應就會成問題。

西班牙人的馬尼拉王城稜堡

1573年,西班牙人規劃了馬尼拉王城的藍圖,將來當作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王城是一個星形的稜堡要塞,佔地64公頃,周圍的石牆有2.44米厚、6.7米(22尺)高。總督雷加斯皮在王城區修建了堡壘、醫院、教堂和學校。馬尼拉王城於1606年竣工。當時在菲律賓,西班牙大約有2000-3000軍隊。

海盜林鳳曾攻打過馬尼拉城

1574年冬,林鳳率戰船62艘,戰士2000人,水手2000和婦女兒童1500多人,進攻馬尼拉,但沒有攻下馬尼拉。

此時的馬尼拉還沒有修建稜堡。

馬尼拉王城的規模可以與臺灣熱蘭遮城相當

當時鄭成功率領2萬軍隊圍困熱蘭遮城近一年時間,因為鄭成功的火炮無法打破熱蘭遮的城牆,只能採用長期圍困的笨方法。

熱蘭遮城裡面只有800荷蘭軍隊,被圍困近一年的時間後,荷蘭士兵還剩400多人。也就是說在近一年的戰鬥中,荷蘭士兵僅死了400人(包括病死的),而鄭成功損失數千人。

鄭成功在長期圍困戰中,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他不得不派出軍隊四處蒐集原住民的大米。

稜堡在火炮面前持續了200年的威力

把城搶從一個凸多邊形變成一個凹多邊形,使得敵人無論進攻城堡的任何一點,都會使攻擊方暴露給超過一個的稜堡面,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打擊。

公元1552年梅斯戰爭,使稜堡名聲大噪。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率4.5萬大軍圍攻梅斯。法國5800守軍在吉斯公爵和工程師聖雷米的指揮下已經在舊式城牆的背後重新修築了一道稜堡。11月27日,神聖羅馬帝國一天內發射了7000多顆炮彈,轟塌了70多米的舊城牆,但稜堡防線依然堅挺。最後神聖羅馬帝國攻城失敗,撤圍而去。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當時在菲律賓的華人受到欺壓,前後發生過三次起義都失敗了,在當局的煽動之下,西班牙人、日僑、甚至當地土著都加入了屠殺。

怒不可遏的鄭成功當即致書西班牙總督,要求停止迫害華人,並歸還非法掠奪華人的所得。但事與願違,太看不起人了,鄭成功大怒,於是鄭氏立即著手準備遠征事宜。就在這時天妒英才,在得知手下大將降清,兒子鄭經與自己的小妾私通之後,年僅三十七歲的鄭成功暴病而亡,遠征計劃也隨之擱淺。

但個人認為鄭成功是不會去打菲律賓的。打仗絕非兒戲,不僅需要精良的軍隊,堅強的意志,還需要充足的後勤供給。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忍酷,當時臺灣剛經戰火,百業特興,荷蘭人走時又把耕地毀了,而且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遠遠寬於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臺灣海峽,遠距離長途奔襲也是對後勤的極大考驗

而且,嚴格說來,鄭成功戰西班牙人,也要看在什麼時期。佔臺灣前,忙於與清軍作戰,不可能,佔臺灣後,其實他已經不能有效控制金廈的部署,說句不好聽的,就算他不會英年早逝,他也不敢出兵菲律賓,因為他除了要防著清軍和荷蘭人,還要防著自己在金廈的兒子和部屬。

如果鄭成功不早亡,控制好軍隊,讓他在臺灣站穩腳,在發展到某個時候,也許會去佔領菲律賓。但除非當時的清發生大亂,不然清政府也絕不會讓鄭成功去佔領,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清也會大力發展海軍,也許這樣更好,有對手才有動力,也許就不會近一百的恥辱史。

但歷史沒有如果!

請關注下蓉兒這個喜歡中國歷史喜歡古詩詞歌賦的小女子,謝謝!


蓉兒不姓馬


他要是去菲律賓,那今天的中國會把東南亞包括在內了,清政府會讓明朝遺老遺少在建一個朝廷與之對抗?康熙大帝滅葛爾丹,抗擊沙俄,這兩點就說明他不是個能容忍敵人在自己身邊晃悠的人,鄭成功在東南亞建立明朝,清政府必將圍剿,陸地肯定不行,清朝肯定會發展海運,沒準他會讓清朝進入航海時代也不一定,鄭成功沒成功是東南亞人民的幸福,也是不幸,他要是成功了,東南亞將被清軍踏平,但今天的東南亞屬於中國,那他們將擁有中國的發展紅利,


18847067308


這樣的事情以前不是沒有。

匈奴人劉淵說他要恢復大漢。沙陀人李存勖說他要恢復大唐。如果鄭氏真的趕走西班牙人佔據了菲律賓,過上幾代也許真會帶著以華裔為首腦,南島民族為主力,混合了日本浪人和西方冒險家的大軍打回來。但這已經不能說是明朝復辟了,只能算是新的侵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