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橫空出世,我們該如何正視養老問題

“以房養老”橫空出世,我們該如何正視養老問題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通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以房養老”橫空出世,將正式推向全國,引發社會廣泛討論。

“以房養老”橫空出世,我們該如何正視養老問題

一、養兒防老的傳統道德觀念

我國有句流傳千古的俗語,“養兒防老,積穀防饑”。這句俗語中蘊涵了一定的道理,因為積穀確實可以防飢,至於養兒防老這個問題,有它的歷史淵源和現實意義。百年前的封建王朝統治,民智尚未開化,養老不是一個社會問題,而是一個家庭內部問題,也是幾千年來經濟落後及重男輕女的客觀反映。所以,養兒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防老。小農經濟下的小農思想,造就了無數個原生態家庭,而原生態家庭在歷史的進程中,並沒有完全褪去小農思維的色彩,不管歷史如何演進,不管文明如何進步,許多農村家庭甚至還在堅守了“養兒養老”的道德高地,老無所養仍然是不孝中的大不孝。所以,在當下,很少有年輕人有勇氣把養老的責任推向社會,而社會層面,也沒有把以家庭養老為主的方式轉向於以社會為主的方式。

前段時間,一位好友向我抱怨,他父母是農民,沒有養老保險,但他想趁現在還沒有生二胎的情況下,把手上的一些餘錢幫他媽媽買一個養老保險,等他父母到了六十歲之後,就能領到養老保險金了,如此,到他小孩面臨上大學、結婚生子的時候,他負擔也小些。我說這是好事,可以去買。但我那朋友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說出了他真實的想法。他家屬於典型的原生態家庭,他怕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后,父母有別的想法,因為他村子裡的年輕人在外面務工,都是每月定期給家裡的父母寄去一千元零用,如果他幫父母買了養老保險,等於把自己的義務推給了社會,有不想養老人的嫌疑了。聽到這種想法後我非常震驚,但我還是告訴了他,第一,你父母到時候領的錢就是你目前支付的錢。第二,養老不是一個單純的個人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第三,我為你的孝心感動。

“以房養老”橫空出世,我們該如何正視養老問題

二、“以房養老”的現實意義

我們知道,養老是大問題,那麼如何養老?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很多家庭還是那種“養兒防老”的固有模式,由於很多農民沒有養老保險,連最基本的養老生活費用都領取不到,所以大多數依靠子女的贍養,這是典型的家庭養老的模式。而新近推出的“以房養老”的模式,在模式上有所創新,但實質還是家庭養老。但對於農村地區來講,以房養老似乎不太合適,原因是觀念上的差異,畢竟以質押的方式賣祖宅地,在農村是要受到輿論的譴責的。所以,以房養老的模式,大概在城市才有市場。

但這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市場,這種模式也不大被市民接受。在城市居民的思維中,養老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現實問題,他們也逐步意識到,社會養老終究應取代家庭養老的模式。而現實狀況是,由於國家人口老齡化,這為國家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而出臺的具有探索性的養老模式,一定程度上能為財政緩解壓力。

以房養老就在這個背景下運用而生。根據人民網的解讀:

“以房養老”保險並不是通常所見的保險產品,而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養老年金保險相結合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簡而言之,就是房屋所有人把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然後每個月從保險公司領一筆養老金,待所有人去世後,保險公司再處置房子,並扣除相關費用,房子抵押並不影響居住。因此,養老問題也在另一個維度上轉為了一個家庭經濟決策問題。那就是房子作為產品,如何把它轉換為現金,再用到養老的事情上來。顯然,根據此模式,把房子質押作為養老金髮放的方式,並沒有達到收益最大化的效果。所以,該保險認為,此險種優先適合失獨的老人,言下之意,該群體逝世後,房子帶不走又無人繼承,那麼,還不如你給我房子,我每月給你養老金。但問題是,有投資觀念的老人,肯定會想到在未來的二十年中,房價是否會漲?而目前每月發放的養老金對比房價漲的部分,可能是杯水車薪。

不過,該模式的推出確實可以作為養老模式的補充,但推廣到全國,並且以宣傳目的引導老人選擇這種方式,筆者不太贊成。也有網友悲觀的說,做了一輩子房奴,又因為養老的問題,房子灰飛煙滅,真是來去空空如也。

“以房養老”橫空出世,我們該如何正視養老問題

三、拉動內需的新三駕馬車拉動實為新三座大山

由經濟報發文,人民網轉載的《養老、醫療、教育有望成為拉動內需的三駕馬車》一文一度引起輿論譁然,我們知道,國民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和出口;決定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一是投資量,二是勞動量,三是生產率。而經濟日報研究員則撰文首創“拉動內需”的三駕馬車。

不能否認的是,雖然此觀點存在極大的爭議和影響,但實則真正暴露現階段下我國日益突出的社會矛盾,那就是養老、醫療、教育問題還不能完全得到很好的解決,於是,拉動內需的新三駕馬車的論斷也就運用而生。

養老問題其實是一個社會問題,它涉及到了養老保險的政策、人口結構、人口老齡化、放開二胎、醫療保障等方面,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問題。政策方面的支持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要素。由於人口老齡化,養老的確成為“剛需”,在某個層面,也確實有著市場前景,但把它作為拉動內需的手段,是不符合社會經濟規律的。如果養老產業化,其勢必成為具有服務屬性的第三產業,這種需求,其實在拉動內需的同時,無形中給無數個家庭帶來新的負擔。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張愷悌表示“大問題背後是大機遇,只要措施得當,養老會較快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大問題背後是大機遇,這並不值得誇耀。在養老嚴峻的形勢面前,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大問題本身,以及去探尋造成問題的原因,然後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而不是一味的把眼睛盯著問題背後潛藏的機遇。筆者認為,這種機遇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政策的遏制,而不是任由其發展,也就是如果說養老問題是雪球,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去阻止雪球越滾越大,而不是成為雪球滾動的推手。

有評論稱,新三駕馬車其實就是迴避問題的本質,拉動內需是冠冕堂皇的理論依據,通俗說,新三駕馬車其實就是如何賺老人的錢、如何賺學生的錢、如何賺病人的錢。“三個如何”的評論也有其極端的一面,養老、醫療、教育適當市場化是合乎情理的,它們一定程度上能夠豐富對應的模式,可以作為現階段養老、醫療、教育模式的補充,但絕不能起到主導作用,更不能成為拉動內需經濟的新三駕馬車。

筆者認為,養老、醫療、教育是長期以來人民群眾的三座大山,我們每個人都走義務秉持愚公移山的精神,共同努力把三座大山移除。而不是站在山頂瞭望遠方,感嘆前程錦繡,於是努力在山頂種植花花草草,打造令人炫目的自娛公園。

四、就養老問題,醫療可以做什麼?

養老和醫療是密不可分的,養老問題不但包括退休的基本生活費用,更為重要的子女的陪伴和醫療保障。基於家庭而言,如果父母選擇和子女住,那麼,基本上可以解決陪伴和看病問題。對於有些家庭,其中包括父母留守農村,子女外地發展,以及城市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分開住,前者由於地域限制,父母可以得到子女的贍養或者之前有買養老保險,到齡後能領取養老金,這能夠解決基本的生活費問題,但不能得到子女的陪伴和醫療照顧,比如,父母生病後,沒有人幫忙掛號和辦理住出院手續,以及住院期間的照料。後者情況好些,住一個城市,雖然不住一塊,但定期聚會也能緩解父母的孤獨感,生病了也能及時地送往醫院救治。

在這些情況中,如何把養老和醫療結合起來就顯得十分重要。由於醫療資源配置不均,基層醫療和養老相結合顯得不太現實。

第一,就目前而言,基層醫療水平薄弱,就縣級醫院包括以下醫院,都沒有設立老年科,就更不要談有條件建設老年醫院。

第二,大部分縣城及鄉鎮經濟落後,多數留守的父母沒有跟隨子女去城市養老,很大程度是因為經濟原因,另外還包括戶籍限制以及醫療保險跨地域限制,無形中給家庭增加支出成本。簡而言之,留守大多數出於現實所逼迫。因此,沒有經濟支持,醫療很難和養老相結合。

那麼,如何解決這一部分人的養老問題?

筆者認為,總體而言,要堅持的目標是“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但出於現實狀況,不管是通過贍養的方式還是社會養老的方式解決基本的生活後,改善老年人就醫體驗是首要目標。譬如,在基層醫院,真正的落實老年常見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疾病的普查與統計,建立真實有效的健康檔案,並讓留守老人定期隨訪。在縣級醫院,設立老年科,開展老年預防、保健、康復相關項目,簡化就醫流程,一站式為老年人提供出入院服務。並且,為急症老年患者開通綠色通道,節約時間。而社會方面,相關公益福利部門牽頭,成立半公益半盈利的專業護工機構,為有需要的住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務。

相較於農村留守養老問題,城市養老有更多的優勢和提升空間。那就醫療而言,能為養老帶來哪些改變?在經濟發達的城市,養老和醫療的結合確實有很大的市場前景,譬如,建立養老醫療一體的養護中心,為失獨老人或願意在養護中心頤養天年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另外,可以在城市區域內根據老人人口密度分佈建立老人健康醫院,為老人提供更為便捷的就醫服務。

養老問題關乎到民生工程,加大養老資金投入才是解決問題本質的根本途徑,讓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