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我在北京等你來

真實故事|我在北京等你來

文|嶽冰 圖|網絡

01.

春節,老家的節日氣氛顯得清冷無趣。就連往年村子街道上零星聚著的人群,也已經消失不見了,冷冷清清。

唯一讓秀兒感覺暖心的是,從年三十兒回家至今,她已經陪著兒子度過了三個夜晚。

同時秀兒又無比惆悵:大年初四一大早,她就把準備好的行禮打包,開始離家上路。

秀兒的老公前年因病去世,留下七十歲的婆婆、讀初中的兒子和秀兒,還有老公治病欠下那一屁股待還的債。

秀兒去北京打工,一邊還債,一邊給兒子掙學費。

秀兒一邊整理行李,一邊囑咐兒子:“娃兒,你今年都讀高二了,要鉚著勁兒拼你自己的學業。媽在北京為你掙好學費,等你來。”

兒子淚眼婆娑,他摟著秀兒瘦弱的雙肩:“娘放心走吧,不出兩年,我一定能陪您一起走。”

真實故事|我在北京等你來

02.

從家裡摸黑出來,秀兒翻山越嶺,終於在晌午頭兒,趕到柏油鋪成的公路邊。

棉衣裡的內衣已經被汗水溼透,秀兒坐在行李上,在瑟瑟的寒風中,等候去往省城的客車。

大年初四,離家的人還很少,秀兒孤身一人,在路邊等候一個多小時,終於有輛客車迎面駛過來。

車上也是冷冷清清的,零星坐著幾名乘客。

秀兒從隨身的包裹裡,拿出一個饅頭和水杯,就著饅頭喝著白開水。

三口兩口吃完饅頭,她就靠在椅背上,睡著了。

車子進入省城的客車站,已是華燈初上。

秀兒不敢乘坐高鐵:一張最便宜的高鐵票,那就是兒子一個月的伙食費。

秀兒在屏幕上反覆搜索,她乘坐過的那趟最經濟實惠的列車,終於找到了。夜裡10:55分發車,還來得及,此刻她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地。

列車上,卻是坐滿了和她一樣早早外出打工的人。

真實故事|我在北京等你來

03.

在“咣咣噹當”的列車聲中,秀兒又就著白開水,啃掉兩個饅頭。

正月初五上午11點鐘,列車到達北京南站。

隨著熙攘的人群,秀兒再次站在北京街頭的公交站牌處,寒風中等候著公交車。

公交車在路上晃晃悠悠,終於在下午兩點多,到達大紅門。

秀兒扛著笨重的行李,下車轉乘另外一趟公交車,趕往自己打工的南五環外。

夜色朦朧中,秀兒下車揹著行李,一路蹣跚往前奔,棉衣下的內衣再次溼透。

正月初五,夜裡十點五十,秀兒終於順利到達打工的住處,她們宿舍才只有她一個人來報到。

廠裡有規定:正月初六按時上班的員工,能拿到200塊錢的全勤獎。

200塊錢,可以夠給兒子買好幾套卷子呢。

稍事休息,秀定下鬧鐘,明早八點,準備按時上班工作,一定要拿到200塊的全勤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