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家庭的故事:小白兔之死

今天是中国首个医师节,对于我的家庭来讲,应该算是全家人的节日了。因为不但本人是医生,妻子是医生,就连女儿也成了马上进入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一个即将成为医生的准医生。

对于孩子的选择,其实我一直是很纠结的,总是由不起心理忐忑,还有那么一点迷茫,这种感觉从孩子报志愿的那一刻就有了,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当医生的不易不易不必细说,而想到这一切即将延续到女儿那里,尤其看到她欢天喜地、无忧无虑的时候,心里就老大的不忍。

医生家庭的故事:小白兔之死

不过今天要讲的故事,倒不是抱怨医生的不易,而是女儿和医生妈妈的一个小故事。

女儿自小在医院长大,也是在穿白大衣的叔叔阿姨怀里学会的说话和走路,所以,孩子对医院不反感也是有渊源的。

在她六、七岁的时候,有次家里养了只小兔子,女儿喜欢的不得了,专门去医院找了一个纸箱,里面铺上各种棉絮,喂食喂水,乐此不疲,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写作业睡觉以外,几乎每时每刻都和小兔子腻在一起,各种宠爱不必细说。

医生家庭的故事:小白兔之死

可是,这种欢喜在某个冬天的晚上发生了改变,女儿写完作业后发现小兔子躺在纸箱里一动不动,呼吸微弱,抱起来的时候,小兔子的头无力下垂,已经不行了。

见此情景,女儿大哭起来,赶紧给妈妈打电话。

那时我们住的是妻子所在医院的家属院,距离医院只有几十米,那天她妈妈上夜班,我也不在家。

女儿哭着告诉妈妈说小兔子要死了,要妈妈一定想办法救一救小兔子,然后不容分说,大冬天只穿着小秋裤就抱着小兔子跑去了医院。

医生家庭的故事:小白兔之死

好在这天不算忙,但给动物看病,还是第一次,何况小兔子已经奄奄一息。妻子和另一个同事束手无策,翻过来倒过去不知从哪儿下手,只好和闺女说,小兔子恐怕救不过来了。没想到女儿大声指责:“你们能给人看病,为什么不能给小兔子看病,你们一定要救救小兔子。”然后放声大哭,惹得楼道里不明真相的住院患者家属都围拢过来。妻子赶紧把她拉进值班室,关好门,安慰她一定会想办法救小兔子,然后和同事嘀咕了两句,看看能不能真的给小兔子用点药,安抚下闺女的情绪。

医生家庭的故事:小白兔之死

上学的时候曾经在动物实验室里给兔子做过耳缘静脉注射,于是想到可以试试做个穿刺,哪怕做个样子静脉用一点点抗生素,也算是给了女儿一个交代。最终,在女儿的监督下完成了兔耳缘静脉注射,顺利的注入了几毫升的药液,然后告诉她回家放回箱子里,明天没准就好了。

虽然小兔子并没有起色,但女儿却是看到了希望,抱着小兔子一边抹着眼泪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在女儿还睡觉的时候,爷爷从箱子里拿出已经死亡很久的小兔子,拿到外面埋了,起床后告诉她小兔子是活着跑街上丢了。

医生家庭的故事:小白兔之死

转眼这么多年过去,这件事情我都差不多忘了,偶尔一次提起来,女儿却仍有较深的印象,原来她一直都认为小兔子让妈妈救活了,没有死,这让我很意外。闺女虽然有时强势,但骨子里却是个善良的孩子,善待生命,渴望救治,也许就是她宁愿在心底相信小兔子没有死的理由吧。

中国外科学之父裘法祖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恰逢医师节,在孩子即将步入医学之门的时候,希望她能更多领悟医学的神圣和使命,多一份责任和担当,把这份善良贯彻到医疗工作中去,祝福孩子医路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