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國影壇的寡婦專業戶,一生兩次結婚爲何孤獨離世?

如今提起“王漢倫”這個名字,絕大多數人會感覺很陌生,或許以為這是一個什麼港臺言情劇中的小鮮肉姓名,事實上,在九十多年前,這可是一個紅遍上海灘的女明星。

王漢倫,本不姓王,她祖籍蘇州,1903年出生於上海一個紳商之家,原名彭棋士。科舉不第的父親希望她成為一名大家閨秀,將她送入上海一家頗有名氣的教會學校讀書。可惜疼愛她的父親卻早早病逝,彭棋士只能由早已成年的哥哥嫂嫂撫養。

到了彭棋士16歲那年,哥哥嫂嫂卻告訴她一個噩夢般的消息:哥嫂已經作主,把她許配給了東北一個煤礦的督辦,叫她輟學回家,擇日完婚。

彭棋士萬萬難以接受這樣的安排,但她當時只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學生,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接受了這樣的命運。

她是民國影壇的寡婦專業戶,一生兩次結婚為何孤獨離世?

嫁到遼寧之後,她才發現自己上當了——丈夫不僅為人粗俗,而且常與一個日本女人鬼混,甚至有幫日本人做事的賣國行為,與彭棋士經常發生矛盾。沒過多久,終於鬧到離婚的地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離婚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很不堪的事,但彭棋士還是毅然決然走出了這一步。

帶著丈夫扔給她的300元“贍養費”回到上海,彭棋士無法再忍受兄嫂的冷嘲熱諷,決心自己養活自己。她先是在虹口小學當教員,但因薪資過於微薄,不久又轉做一間洋行的打字員。

1923年,彭棋士經洋行一位參股電影公司的同事介紹,前往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應聘演員職位。導演張石川在面試時認為她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有一種渾然天成的貴婦人氣質,而且具備一定的表演天分,當場便與她簽約。

彭棋士得知這份工作除每月可獲20元津貼之外,每拍一部片子還能得500元酬勞,自然喜不自勝,當即辭卻了洋行的工作。不料哥嫂卻對她去做“丟人現眼、辱沒門庭的戲子”大為不滿,極力阻撓。彭棋士一怒之下,宣佈與哥哥脫離關係,並改名為“王漢倫”,立志自新。

她是民國影壇的寡婦專業戶,一生兩次結婚為何孤獨離世?

在處女作《孤兒救祖記》中,王漢倫即擔綱女主角,飾演寡婦餘蔚如。完全沒學過什麼表演理論的她,完全靠自己的悟性與真實自然的表演將這個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給觀眾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觀演體驗。影片一經上映即引起轟動,王漢倫由此成為國產電影史上首位公認的女明星。

此後,她又先後在《玉梨魂》、《棄婦》、《好寡婦》等多部影片中飾演備受命運折磨又失去丈夫的女性角色,每一部均大獲好評,甚至在南洋一帶也廣受歡迎,從此成為電影圈中無人不知的“寡婦專業戶”。

1926年,王漢倫跳槽到天一影片公司,與剛入影壇即已名聲大噪的後起之秀胡蝶同為主演,票房再度大賣。雖然胡蝶風頭一時無兩,但她對演技非常成熟的王漢倫卻非常尊敬,稱其為“老大姐”。其實,王漢倫當時也才23歲,但胡蝶剛18歲,確實比王小了5歲。

眼看著自己出演的影片一部比一部紅火,既叫好又叫座,可是王漢倫卻發現一個問題:自己的收入為啥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提升呢?苦想良久,她下定決心:只有自己做老闆,才能真正擁有收入分配權。

於是,25歲的王漢倫毅然成立了“漢倫影片公司”,希望在越來越龐大的中國電影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她是民國影壇的寡婦專業戶,一生兩次結婚為何孤獨離世?

事實證明,她的這一決定是非常正確的。1929年公司成立之後,首部開拍的影片《盲目的愛情》就一鳴驚人。為了進一步打開市場,王漢倫親自帶著影片到全國各地片場去做巡迴放映,而且與觀眾進行互動,每一次這樣的活動都在當地引起轟動。

王漢倫開辦的影片公司僅靠這一部片子就收穫了她之前無法想象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然而,令人都難以置信的是,就在《盲目的愛情》上映兩年之後,漢倫影片公司正如日中天之時,王漢倫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退出電影圈,進軍商業領域。

不做最擅長的電影去幹什麼呢?原來王漢倫有了新的興趣和目標,那就是美容業。她在上海霞飛路一帶開辦了中國最早的一家美容院,躊躇滿志的開闢新的事業天地。

她是民國影壇的寡婦專業戶,一生兩次結婚為何孤獨離世?

1933年7月,已離婚十多年的王漢倫再度走進婚姻殿堂,這次出現在她生命中的男人名叫王季歡,認識五個星期即向王漢倫求婚。當時王漢倫已經30歲,並沒有多加審擇就答應與他結婚。

萬萬想不到的是,婚後王漢倫就發現,這個王季歡竟然存心不良,不僅騙了她的錢財,而且一喝酒就發瘋,甚至做出逼迫王漢倫吃他的腳垢鼻涕等物的變態之舉。王漢倫自然無法忍受,不久就與其離婚。

經歷了前後兩次不幸的婚姻,王漢倫經常自嘲“戲如人生”——演了那麼多寡婦和棄婦的戲,沒想到現實中自己真的屢屢被男人作弄。自此以後,王漢倫再也沒動過結婚的念頭,一直單身到她去世。

除了婚姻上的挫折,美容院的經營也遠不如預期中那般順利,不僅經常遭到地痞流氓的敲詐,而且到了1937年抗戰爆發上海淪陷之後,美容院再也無法維持下去,只得關門大吉。

她是民國影壇的寡婦專業戶,一生兩次結婚為何孤獨離世?

曾經風光無限的王漢倫在這段不堪回首的歲月裡極為落魄,手中的積蓄已經花光了,竟淪落到變賣衣物傢俱勉強生存下來的地步。

1945年抗戰勝利,苦苦支撐了八年的王漢倫打算回電影圈謀一份差事,卻被影業公司老闆一句“年老色衰”斷絕了門路,也傷透了心。

直到全國解放後,王漢倫才在上影廠找到了重登銀幕的機會,但由於時代鉅變,她已經無法跟上節奏,僅在兩三部影片中出演過戲份極少的配角。

1978年8月,王漢倫在上海一家醫院孤獨離世,享年7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