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是有规律的生活

上班是有规律的生活

明天就要上班了

一眨眼间,一个月的休假就要结束了。

明天就要上班了,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其实,就在前三天,心中的“倒计时牌”就已经树立起来了:还有3天。

有时突然就觉得“只有3天”了,真他妈快呀;有时又宽慰自己,还有一个“五一”那么长呢,我且受用这三天吧。

眼下,明天就要上班了,想想都有点“可怕”。

还记得刚休假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情景:“我有一个月的休假时间了。”

我要每天做许多好吃的犒劳自己,我要利用这段时间到国外走一走开开眼界,我要回一趟老家联络联络感情,我要看多少本书充实一下空虚的脑袋,我要写几篇有分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找一找自己存在的价值……总之,计划了许多许多。

可是放假第一天,就彻底放松了。晚上翻手机翻到凌晨一点才睡觉,早上一觉醒来,已经上午10点钟了,好像回到了童年一觉睡到太阳晒到了屁股。匆匆忙忙洗漱,随随便便填饱了肚子,慌慌张张赶到正在装修翻新的房子,东张西望的走遍了几个房间,像模像样的指指点点,充当一阵老板以后,又屁颠屁颠地跟在老婆身后走街串巷。和东家谈太空调,和西家搞抽油烟机、炉气灶价;上午讲“沙发”,下午论“床铺”;今天买窗帘,明天购马桶;白天物色电脑、电视,晚上挑选冰箱、洗衣机。送走这个送货的,迎来那个安装的。折腾过来,折腾过去,20多天就这样过去了,好不容易搬过去,却发现洗脸盆的下水道严重堵塞,无论怎么“捅”就是通不了。去找卖马桶的,一察看,确实不是他们的责任。找了两三天,才找到一个街头流动打孔的帮忙疏通了管道。

好不容易连同许许多多的“小强”一起搬回了家,还没有享受新居的喜悦,就进入了上班倒计时。

这假休得真窝囊。国也没有出,家也没有回,书也没有看,“论文”连个影子都没有,开工初期我必须要做的别人无法代替的那个重要报告更是连个 “行文思路”都没有——想起来压力特别大;每天只吃两顿饭,生物钟全打乱了。这三十来天就这样稀里哗啦过去了。

虽然时时刻刻想起钱福前辈的《明日歌》和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警醒自己,可是又总能找到这样那样的借口为自己开脱。除了哀叹时间如流水,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

假期是别人的,充实是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我什么都没有。

明天要上班了,又要把闹钟定在每天早晨的5:40了,喊个一二三,从床上来个鲤鱼打挺跳起来,穿好衣服,洗漱,出门,15分钟的步行,穿过两个风景如画的小区,走进办公室,整理这整理那,6:50去单位食堂吃过免费的早餐,回到办公室,整理完仪容仪表,开始工作,11:40吃午餐,12点午休,1点5时开始上班,17:40吃晚餐,18点踱回家去。当然了,每周还有两个夜班。然后是周末。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就是这样重复着、循环着。脑力劳动,虽然有时累得不想吃饭,压力大得睡不着觉,但总体上还是挺快乐的,不像休假时的散漫、慵懒,无所事事。

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转化前总有不适应,不习惯乃至特别痛苦的感觉。

昨天,在花园里转悠,碰到了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同事,聊了一会天,临别时,我对他说:明天就要上班了,很难受。他呵呵一笑,好像大彻大悟地说:“上班好呀,上班是一种有规律的生活啊。上班使人年轻,退休催人衰老。”

听了他的话,我突然想起在内地工作时另一位老同事的话:人是“鳖”啊。人受“憋度”武艺高,没有压力轻飘飘。

唉,这个假期,我之所以过得杂乱无章、一事无成,恐怕就是没有压力所致吧。既然“上班是一种有规律的生活啊”,我又何必恐惧明天的“上班”呢?

走上前,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吧。

上班是有规律的生活

顾盼生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