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要以世俗感情来衡量金刚上师的标准

勿要以世俗感情来衡量金刚上师的标准

以下内容

摘自上师希阿荣博堪布开示录音整理文字

刚才皈依时也提到了,在自己具有信心后,须由一位授戒师按照仪轨来为我们授皈依戒。

皈依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自己必须具有皈依戒。其他的授戒师也是,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授别解脱戒的戒师必须具有别解脱戒的戒体,授菩萨戒的戒师必须具有菩萨戒的戒体。尤其是授密乘戒,要求更是非常严格。

勿要以世俗感情来衡量金刚上师的标准

一般来说,金刚乘上师要具有证悟实相的智慧、现量面见本尊等诸多法相。《普贤上师言教》等教言中对此做过详细讲解。

正是由于需要满足的条件非常多,所以对金刚乘上师详加观察极为必要。如果不具足上师的条件,不仅会毁了他本人,毁了依止他的弟子,甚至也毁了佛法。

有人可能认为毁坏佛法这种话是危言耸听,其实的确非常严重。因为,他的弟子们还以为自己已经获得灌顶和传承了,可实际上连上师都没有得到过传承和灌顶,就算是他给别人传了法,别人也不会得到传承的。由于这种行为导致传承中断,确确实实毁掉了佛法。

但是现在有些人选择上师不考虑这些,而是受到世间个人情感的影响,最终很可能把和上师的师徒关系变成了世俗的感情,这确实是不如法的。

所以在这里再三强调,大家在求灌顶之前一定要认真观察:

你选择的灌顶师,不是因为他得到了一些与佛法修行毫无关系的赞叹,而是经过了你自己的慎重观察——他的确具有菩提心,有灌顶的资格和能力,能传授续部窍诀等。

以前听说过这样的事,有的人在为别人灌顶结束之后说:“哎呀,你们的福报太大了!我都还没得过这个灌顶,你们却得到了。”这里面其实有特别大的问题,所谓的“灌顶上师”他自己都没得到灌顶传承,怎么可能令别人得到呢?大家不要仅仅觉得这种事情看似滑稽,在末法时期已经浮现出来。

之所以反反复复强调这些,是因为的确有些人可能没那么重视观察上师。

勿要以世俗感情来衡量金刚上师的标准

授皈依戒、别解脱戒、菩萨戒的上师都需要观察,特别是授密乘戒的上师,在灌顶和求续部窍诀之前更是一定要慎重。

很多人往往只是看见有位师父穿着出家人衣服,就什么条件也不观察,在他面前皈依、求法,甚至进一步接受了灌顶等。如果说对方是真正的金刚乘具德上师,而且你对他一直保持着视师如佛的信心,那能依止这样的上师非常好;假如一开始未经观察,可是后面又发现他不具备善知识法相,并因此而退失了信心,那从皈依到灌顶,从依止到舍弃,这些事情不仅没有给你带来什么解脱的利益和加持,还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过患。

现在有些人可能比较盲目,习惯以世俗感情来衡量金刚上师的标准——“我要在这个上师面前求灌顶,因为他对我非常好,送给我东西,到我家来吃饭、喝茶,平时很关照我,这个上师真不错!”——就这样接受了灌顶和传法。可后面一旦发现他是不合格的上师,就又生起很大的烦恼。

在经论中所说的具德上师的条件里,没有哪一条说“送东西、一起喝茶、对你生活上特别照顾、经常对你微笑”就是上师的法相。作为合格的上师,不论安住在哪里,一定是全心全意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另外,很多人有这个疑惑:“上师是多了好,还是少了好?”

依止上师数量的多少,是依你个人的情况来决定的。

如果依止的都是真正的具德上师,你又全部有信心,那么数量多也不是问题,像顶果钦哲法王、法王如意宝他们,一生有几十位上师。但如果你对上师没有信心,那无论依止多少,都不会给自己带来解脱。

——本文摘自上师希阿荣博堪布开示录音整理文字

三世一切善逝诸如来

自前显现殊胜善知识

无比胜恩功德大海藏

祈祷于您上师如意宝

勿要以世俗感情来衡量金刚上师的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