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首先要知道搜什么,怎么搜重要吗?

谁能真正识别自己的信息需求,谁就是聪明人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各样的信息让我们晕头转向。但真正的聪明人,总是头脑清晰地识别自己想要的信息是什么。所以他们才能目标明确地获取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让自己一天天成长、成熟并高效率地工作,从而获得成功。

相反,还有一部分人总是对自己的信息需求模糊不清,总是在半路上被不良信息干扰,导致多走很多弯路,做事效率低下,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记得有一次,我同事有点感冒,跟我说去楼下药店买药。但在这家店里没买到“白加黑”,结果却在离公司500多米的药店,买了一盒板蓝根回来。我很好奇地问:“楼下药店也有板蓝根啊,如果买板蓝根,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买?不是浪费时间吗?”她说她本来到楼下药店是买白加黑的,但店员告诉她没“白加黑”,于是她想着离公司较远的那家药店或许有,于是就去了。结果也没有,但店里的小姑娘却问了她为什么要买药,得知是小感冒,就推荐她喝板蓝根就行了。就这样,她买了板蓝根回来。

这件事小事说明了什么问题?首先对我同事来说,她真正的信息需求是什么呢?是预防和治疗感冒的药,而不是白加黑。她刚开始对自己信息需求的识别是不够精准的,导致多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如果她对自己的信息需求认识得够精准够理性,直接就能在楼下药店找到几十种感冒药可供选择。

其次远的那家药店的小姑娘是个能准确识别信息需求的聪明人。她通过询问的方式获知了我同事真正信息需求,推荐板蓝根,从而成交了一单生意。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你能识别自己真正的信息需求,你就是一个聪明人。如果除了识别自己的信息需求之外,还能像这个药店小姑娘一样识别他人的信息需求,那么你就是一个智者!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你都将效率百倍、游刃有余。

明察秋亳的信息识别能力是是高效工作的关键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回答这个问题。”你看,连爱因斯坦宁愿把55分钟时间都花费在信息识别上面,而只有5分钟时间用在采取后续的行动上。

如何挖掘信息表象背后的真正“问题”

面对复杂问题,聪明人为什么总能脱颖而出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于能够挖掘出浅层表象背后所隐藏的真正需求和真正问题,并且能够不被局部或浅层的信息所误导。

从信息搜索角度来说,就是知道自己要“搜”什么,以及如何在纷乱的信息背后一针见血地锁定自己的主题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自己真正的信息需求呢?有这样两个很好用的方法:

学会用“6W2H模型”问问题,充分精准地挖掘信息需求。

学会用“柚子模型”分解问题,找到真正能执行的方案。

方法一:6W2H帮你问对问题

有人说,问问题谁不会呀,还需要学吗?事实上,提问是一门技术活,尤其是如何通过提问挖掘信息需求更是技术中的技术。如何才能掌握提问的技术呢?我整理出一套6W2H的提问模型。什么是6W2H?就是6个以W为开头的英语单词和2个以H为开头的英语单词。

6W——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在哪里),who(是谁),which(哪一个)。

2H——How(怎么做),How much(成本是多少)。

怎么样?6W2H框架模型是不是很简单?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去提问,就能够获取大量你想要的信息,并能挖掘出你真正的信息需求是什么。这一方法,可以说人人都能轻易掌握,能解决我们平时遇到的大部分问题。比如,领导在会议上给你布置一个任务:撰写一份关于竞争对手产品的调研报告。你应该如何回应呢?相信很多人会直接回复“好的”,可是这并非明智之举。

因为等你真正动手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棘手的问题在等着你。你知道领导要的这份报告是要分析哪些竞争对手吗?这份调研报告什么时候交呢?如果遇到困难,应该找谁配合你呢?如果撰写调研报告需要购买资料,是找公司报销还是自掏腰包呢?如果领导布置完任务就出国了,通过什么通讯方式沟通交流呢?是自己猜着做,还是等领导回来以后再说?……

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根据6W2H进行一系列提问,并从中获取大量有用信息,那么等问题出来后你就会束手无策。如果你肯在行动之前多花点时间,按照6W2H的框架,向领导问清该任务的真正需求和所需的信息情况,那么你就能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少走很多弯路。当然,6W2H只是提供一种科学提问的建议指导,很多时候我们没必要按照6W2H把所有问题都一个个地问一遍。有时候,提问的要点十分明确,我们就按照要点直接提问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了。

方法二:学会用“柚子模型”分解问题,找到真正能执行的方案。

我们为什么要分解问题?有时候一个问题比较复杂,就有必要沿着一个主题和方向深入下去,对问题进行分解拆分,从不同角度深入地获取信息,细致地剖析和研究,直到梳理出一套能够真正指导行动的方案为止。我们为什么要用“柚子模型”来分解问题?我们知道,袖子一般有三层,吃柚子的时候,先剥掉第一层黄色而厚厚的皮。只剥掉这一层皮还不够,还要剥掉第二层白色的皮,然后才看到第三层,第三层是真正有营养的果肉部分,可以张开嘴巴咀嚼开吃了。这就是分解问题的“柚子模型”。

高考之后,学生填写高考志愿。

这是包裹在柚子肉外最坚硬的一层皮。但其实这只是表层信息,真正的信息需求可分解为两个关键点:

1.保证所填志愿不落榜;

2.保证所填学校质量相对要好,专业竞争力强。毕业以后有出路、有前途。

这些问题就像是附着在柚子上的那层白皮,剥掉之后就能找到信息需求的核心——就是说搜索什么信息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吃到柚子肉了。

如何才能用“柚子模型”对问题层层分解,并最终搜索到你想要了解的真正信息呢?为确保目标学校录取,你需要在填报志愿之前,首先通过搜索查看两所备选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其次是通过搜索弄清两所大学的热门程度,尽量避免过于冷门和热度扎堆的现象;第三,通过搜索查看学校毕业后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搜索两所大学毕业后学生的平均薪资水平作为参考。

通过“柚子模型”层层分解,最后剥到只剩下最里层的果肉,这就等于直抵本质、找到解决方案了。我把这个方法叫做“柚子法”。不过,我们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问题,需要剥掉的皮层数量不一样,有的需要三层,也有需要四层、五层等等。但对绝大多数问题来说,基本上剥到第三层就可以让我们找到解决方案,吃到鲜嫩柚子肉!

如何检查通过提问所搜集到的信息是否全面为了获取有用的信息,我们拟定了一些提问,通过这些提问来搜索信息,从而获取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而指导我们的决策和行动。然而,我们通过提问所获取的信息是否全面呢?所提的问题是否抓住了要害和关键?对提问的问题和所获取的信息,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检查和评估它们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呢?在这里,我给推荐一个来自麦肯锡的著名模型一MECE。

什么是MECE?即四个英语单词开头字母的缩写,全拼是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翻译成中文就是“不重复、不遗漏”。根据MECE这两个原则,在信息搜集过程中,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提问的要点是否全面没有遗漏?

2、我提问的要点有没有啰嗦重复的?

第一种情况是如果发现自己提问的要点不够全面,存在好些遗漏,这意味着你由此所获取的信息也必将存在缺欠和遗漏。正确的解决之道就是弥补遗漏和空缺,让自己周密而全面,从而养成科学严谨的信息素养。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发现自己提问的要点重复啰嗦,怎么办?就要尽可能地进行精炼简化,让所提问题更简明扼要,让别人一听都明白,一听就懂,在信息搜索中主题清晰,对症下药,避免堆积更多的无效信息。

可以说,只要我们克服了遗漏和重复这两大问题,那么就能在信息获取中以全面、高效的姿态出现。

四、你需要掌握那些更高效的信息识别校正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大量信息需要输入和输出,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产生了错误。有错误就需要核实和校正。这个时候,我们或许就会问自己一—有哪些高效的方法可以核实并校正信息呢?

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办法:

人工识别校正方式。

以身份证号码核实和校正问题为例,在往常一般都是人工核对,如果负责核对的人员恰好疲惫不堪,那么就很可能在身份证号码校正过程中出错。

语音朗读识别方式。

人工识别容易出错怎么办?有什么更高效率的信息识别和校正方法吗?有!运用语音朗读识别方式,可以将身份证号码校正效率提高一倍。

然而,语音朗读识别方式难道就是最高效了吗?并非如此,事实上语音朗读识别方式同样存在弊端,只要是人在执行,就必不可避免会因人为疏忽而导致漏。

编程技术识别方式。

有什么好的办法超越语音朗读识别方式呢?编程技术。编程技术不被人类情绪干扰,只需要输入电脑中,就能让我们更进一步提高信息识别效率,并避免人类常犯的错误。不过,编程技术也有自身的短板和不足,因为编程技术不是每个人都会,而且编程技术成本价格太高,不利于大切横薄乃。

exce1识别方式。

既然编程技术不是最有效率的,那么更能多快好省高效完成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exce1!用exce1来识别和校正,结果就会又快又好,而且还没有太难的技术门槛。原来需要花几天时间才能做完的事情,现在40秒就能搞定!这就是工具的魔力!

以上四种识别和校正信息的工具,是不是非常有用?事实往往如此,换个全新角度思考,或者换一个更好的工具,我们就能在信息识别搜集中取得更高的效率,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然,识别和校正信息的方式并不局限以上这些,还将涌现更多的方式和工具。

如何训练“问题思维”,让自己聪明地问

所谓信息搜索素养,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问题思维能力。问对了,信息就搜对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问题思维,从而更好地挖掘信息需求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

书籍推荐

第一本书叫《探索需求》。本书原本只是探讨“设计前的质量”,而后全面而具体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别人真正想要的信息;与此同时,本书还将告诉我们识别需求和分析问题的工具有哪些;在事业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呢?……本书建议我们要善于挖掘真实的信息需求,并用系统性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就这样,以需求为导向,一天天把自己训练成了一名“问题思维者”。

第二本书为《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这本书分六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若干生动有趣而又有警戒意义的故事作为主线。书中解答了“人们如何思考”、“人们在遇到棘手难题时会如何思考和处理”、“对于某一个特定问题,人们会用什么样的角度去思考”等类似话题。不仅于此,本书作者还对“问题的核心本质是什么”这样的论题给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同时为人们思考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启发性的建议。

在此为您再重述下这两本书的名字,分别为《探索需求》、《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希望各位有空的时候可以翻阅下。

聪明人首先要知道搜什么,怎么搜重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