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問靈魂:項美麗筆下的《潘先生》與《香港假日》

小說的靈魂是人物,人物的靈魂是性格,性格的靈魂又是什麼。

拷問靈魂:項美麗筆下的《潘先生》與《香港假日》

透過項美麗的筆端,《潘先生》裡的賢人潘海文、潘先生的瑪莎表妹、潘先生的父親老潘、潘先生在日本的“當漢奸”的弟弟,《香港假日》中人人愛的瑪麗小姐、邁克比恩中尉、沙爾文-克拉克醫生、長臂猿“小小”和米爾斯,以及作者自己,諸多人物的言談行徑、容貌內心,無不透露著這樣的訊息:性格的靈魂是命運。

拷問靈魂:項美麗筆下的《潘先生》與《香港假日》

構建時空、塑造人物、刻畫性格,到最後,都歸結為對命運——這一靈魂中的靈魂的、深沉拷問。

這與常理不符。幾乎所有勵志的文字說辭都在告誡我們:性格決定命運,將二者的本末倒置,是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論調。不過,悅讀完項美麗的小說《潘先生》,這種倒置就有了清晰的理由,而當散發著油墨香的《香港假日》,剛剛翻看幾十頁,就越發堅信,“命運塑造性格”,是一種事實存在。

拷問靈魂:項美麗筆下的《潘先生》與《香港假日》

當然,這裡講的“命運”,不僅僅所指發生在書中具體人物身上的周遭,也涵蓋了文章里人物所代表的那群、那類、那族人物總體的境遇,更包括了整個歷史時代的發展狀態與脈絡。由此,再番審視《潘先生》與《香港假日》中人物的性格,無不是時代的命運,在書中人物身上和心上,刻下的烙印。

拷問靈魂:項美麗筆下的《潘先生》與《香港假日》

即使參雜了一些獵奇與窺探,兩本書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在於:它們都是紀實小說。其中,《潘先生》是項美麗1935年至1939年在上海生活,珍貴資料的濃縮與提煉;而《香港假日》則是作者1939年至1941年、從重慶重返香港、生活經歷的真實寫照。彼時,時代的命運,可想而知。

拷問靈魂:項美麗筆下的《潘先生》與《香港假日》

作為“潘先生”的原型——詩人邵洵美,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30年代的“闊少”,是項美麗結識的、許多中國文人的代表,是最柔順的那一個。透過這位中國的斯密斯——Mr.Pan,以及他的孩子、太太、岳母、父親、弟弟妹妹、堂兄堂妹、以及雜亂無章的友人和傭人,項美麗縮影了抗日戰爭對上海普通市民生活難以言盡的深刻影響。

拷問靈魂:項美麗筆下的《潘先生》與《香港假日》

同樣的戰爭,把香港也變成“煉獄”。項美麗把此間煎熬的生活,命名為“假日”,並非反諷,那個時代,多少英國人按照政府安排,從九龍撤離到港島的時候,懷抱的,多是去度個週末的心態,只是未曾料到,會是一個如此漫長的“假日”。 香港本就彈丸之地,戰爭讓它加速萎縮,這一萎縮的過程,將人物形象與性格凸顯得愈發明顯,加之香港特殊的地緣政治,這裡的人物,便更加深深地嵌於背後的世界版圖。

拷問靈魂:項美麗筆下的《潘先生》與《香港假日》

暴行與反抗、絕望與希望、沉淪與新生,從人物主線的《潘先生》、到時空特設的《香港假日》,在項美麗的筆端,纖毫畢現地呈現出,戰爭這一特殊事件和時代背景,講人事逼至極端的景象,臨摹出每個人戰爭面前的窮形盡相。

如此,拷問靈魂,無非便是拷問將靈魂撫慰、或扭曲的時代命運。

拷問靈魂:項美麗筆下的《潘先生》與《香港假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