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之地定格你的美

千亩之地定格你的美

刘园园

“看着你们两家能握手言和、重归于好,我真的很高兴,只要水路通了比啥都好,饭我就不吃了,我得马上去商量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事”,说完急匆匆的乘车赶去,这是洛川县政法委干部、老庙镇过村第一书记安礼民日常工作的一个剪影。

安礼民,洛川县委政法委干部,2017年9月被选派到老庙镇过村担任第一书记。自任职以来,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办实事促和谐,用真情打动百姓,用发展造福百姓,用行动赢得称赞。

 过村位于老庙镇西梁中部,距县城22.5公里,辖三个村民小组,共210户812人,党员22名,总耕地面积1136亩,其中果园面积1050亩,人均耕地1.4亩,2012年被确定为贫困村,2017年顺利脱贫,目前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36人,正处于巩固提高重要阶段。作为下派第一书记,安礼民深感责任重大,他常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走东家、串西家,与农民促膝谈心,虚心请教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党员,掌握村情民意,加班加点扎实学习与农村干部息息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党员管理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驾驭工作的能力。

健全设施强班子

千亩之地定格你的美

“我是农村出身的,村民也就是我的亲人!”这句话是安礼民担任过村第一书记后常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带动下,过村彻底扭转了以前那种软弱涣散的局面。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党员群众的信任度和拥护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发挥,普通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村务民主管理和村级集体事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安礼民结合村情实际,先后进行旧村改造,解决了27户近百人的安全住房,消除危窑危房安全隐患,协调老庙镇党委修建党员活动阵地一处,文体娱乐广场一处,并安装了健身器材,生产路砂石化3700余米,巷道硬化4310米,安装主巷道路灯16盏,栽植绿化树木600余棵,进村公路硬化2000余米,水龙头入园550个,使得全村水、电、网全覆盖化,基础设施全部达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精准拔除穷根子

千亩之地定格你的美

“村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早已是安礼民的口头禅。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安礼民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先后给3户4名学生办理了教育助推助学资金6750元;给10户贫困户落实了产业帮扶资助资金12700元;给7户贫困户落实了住房保障资助资金55万元,给14户贫困户落实临时救助资金5000元。另一方面为贫困户积极寻找就业创业机会的致富门路,多次主动上门与县级相关部门协调,先后为4名贫困户争取了公益性岗位,主要负责村级环境卫生保障工作。

潘红军一边铲着垃圾一边高兴地说:“自己是个农民,今辈子都没有想过还能有工作,这得感谢我们的安书记,让我从贫穷窝里走了出来。”

转变观念育产业

千亩之地定格你的美

苹果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始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过村比起其他邻村来说,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为不断提升群众果园管理水平,安礼民田间地头大力宣传老果园“挖改”政策的优势,功夫不负有心人,群众科学发展苹果的意识不断增强,截止今年,30多户群众挖改残败果园100多亩,打造了20亩高标准矮化苹果新建园,并有12户根据自家实际,制定了逐年挖改计划,培育壮大苹果专业合作社1个,互助资金组织1个,全村上下由以前的要求苹果数量转变为现在的追求苹果品质的观念逐渐形成气候,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不断增强。除此之外,生猪、羊子、鸡禽养殖业在过村也彰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贫困户刘智忠逢人便夸:“我和我的家庭能有今天,多亏了村里来的安书记,我和老婆都是残疾人,以前村里几乎没人看得起我们一家人,可安书记来了以后,他说服教导我们两口子养羊,现在我的羊从一开始的6只已经变成了现在的26只,不仅可以卖羊奶还能生产天然肥料,如今村里人见了我就问羊奶还有卖的没有。”

不仅如此,在过村,大家今年还在忙着另一件致富创业的大事。

“在安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今年正在计划实施全县第一个以草莓、甜瓜为主的50亩的时令水果大棚采摘园这一个项目,目前正在申报过程中。”过村村支部书记刘俊杰指着场地说道。

文明新风沐千家

千亩之地定格你的美

在很大程度上,文明的境界取决于文化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其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重点。过村在安礼民书记的带领下,坚持德育立村、实践育人的原则,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引导更多的村民学文明、讲文明、守道德。依托村级道德讲堂集中式举行主题宣传活动,不定时开展家电维修、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体活动、关爱空巢老人等菜单式讲座,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及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庆日,在村上组织扭秧歌、猜灯谜、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传统节日活动及文明礼仪活动,不断强化村级典型引领作用,努力使乡村文明与文化活动同频共振、润物无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