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揪心!世界唯一的瑶族大型壁画岌岌可危

近日,省政协常委、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教授在政协云委员工作室值班时,有5位网友不约而同地为同一个话题——水龙祠壁画,或询问研究最新进展情况,或提出壁画保护迫在眉睫,也有当地村民希望政府帮助村里把壁画保护下来。

太揪心!世界唯一的瑶族大型壁画岌岌可危

水龙祠壁画位于江永县勾蓝瑶寨,它的发现与胡彬彬团队紧密相关。

3年前的暑假,中南大学中国村落研究中心田野考察组在勾蓝瑶寨发现了这处大型古代建筑壁画遗存。经研究,水龙祠壁画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地面建筑中,遗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好、面积最大、规模最盛、题材与内容最为丰富和独特的壁画,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所见的瑶族地区大型壁画。

然而,3年时间过去,水龙祠壁画的保护却依然方向未明,形势严峻。

太揪心!世界唯一的瑶族大型壁画岌岌可危

极具价值的大型壁画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灿姣是发现水龙祠壁画的第一批考察组成员。当时,经当地村民引导,考察组在荒草丛生、大门虚掩的水龙祠墙壁上发现了两小块模糊不清的壁画。

初见壁画,被灰尘所覆盖,拍下的图片质量不好,并未在第一时间引起大家的重视。半年后,胡彬彬率队再次来到水龙祠一探究竟,对壁画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认真清理后,才发现其精美程度和重要价值。

据研究,水龙祠壁画绘制于明洪武年间,共计5铺,总面积达348平方米,现已清理出162平方米,画面描绘了勾蓝瑶族祭祀水龙神的宏大场面。从题材上来看,水龙祠壁画不同于我国目前所发现的任何一处古代壁画,如此大规模的军队仪仗出现于中国古代建筑壁画中,尚属首次发现。

太揪心!世界唯一的瑶族大型壁画岌岌可危

但遗憾的是,发现时有一面墙已出现坍塌,其中一铺壁画损毁严重, 有2铺部分缺失;所幸剩余的2铺基本完整,但也是靠木桩支撑着。

胡彬彬介绍,近几年,通过研究发现,壁画中的人物亦民亦军亦瑶亦傩,在古代宗教建筑壁画中极具特色,饱含了汉族和瑶族的文化元素,体现了汉、瑶两族的文化融合。同时,团队也对壁画中的梅山猖兵身份、折扇等器物的功能进行了考证。

他认为,相较于壁画所展现出的大量丰富内容,这些发现仅仅还是开端。水龙祠壁画艺术所承载和反映的有关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瑶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信息量巨大。大量涵盖于宗教绘画形式之下的有关瑶族生产生活方式、少数民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等大量内容,都值得专家学者深入研究。

太揪心!世界唯一的瑶族大型壁画岌岌可危

民间的自发保护行动

水龙祠壁画保护迫在眉睫,但3年间,除了开展多次学术研讨,实质性的保护行动难尽如人意。

刘灿姣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湖南江永勾蓝瑶寨水龙祠壁画研究》项目的首席专家,多次到水龙祠进行考察。

太揪心!世界唯一的瑶族大型壁画岌岌可危

除杂草是团队每一次来到水龙祠的常规工作。今年5月,刘灿姣又来到水龙祠,与3年前初次来到一样,这里依旧是荒草丛生。

水龙祠本是瑶民议事、供奉祖先、继承传统、团结瑶族的重要场所,是瑶民精神寄托及宗教信仰的场所。多年来,出于天然的敬畏和传承的情结,当地村民一直在自发地在做着保护工作。2012年,因发现水龙祠已经多处墙壁倒塌,村干部每人拿出2000元,村民自行捐款来维护水龙祠,捐款数额达到4万余元,通过简单维修,才把水龙祠基本上保存了下来。近日,水龙祠又出现漏水,村干部再次组织了村民去修屋顶。

太揪心!世界唯一的瑶族大型壁画岌岌可危

胡彬彬认为,水龙祠壁画能够历经数百年风雨,保留至今,村民们功不可没。

但村民所能做的,不过是架起木桩保证墙体不坍塌,以及锁好那两扇形同虚设的木门。今年春节,水龙祠里的一对石墩便被盗。

被边缘化的保护

“水龙祠建筑已经破败不堪,一旦坍塌,水龙祠壁画也将不复存在。”刘灿姣说,作为学术研究机构,从他们的角度能做的更多是研究和呼吁。

她认为,这几年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保护工作,整体而言,对勾蓝瑶寨、勾蓝瑶文化的保护进度和重视程度已有极大改善。但针对水龙祠的保护还不够大,其中有多方面的现实原因。

太揪心!世界唯一的瑶族大型壁画岌岌可危

文物保护需“师出有名”,才能获得资金和资源的分配。当前,水龙祠的身份有两重:一是独立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资金有限,要获得更有力的资金支持,须层层申报为市、省、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需要大量前期的研究、论证和准备。二是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勾蓝瑶古建筑群中的一个点。但这样的“打包”形式,水龙祠也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和保护,主要原因是水龙祠在古建筑群中地处偏僻。

实际上,自2011年勾蓝瑶古建筑群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并依托于此打造了景区,洗泥节等文化民俗的知名度越来越大,随着游客的到来,瑶寨也越来越热闹。

位于中心景区的另外两座庙宇的境况与水龙祠相比,大不一样。盘王庙位于核心景区路口,相公庙则承载了民俗表演,得到的重视和关注较多,修缮和保护较好。

水龙祠因远离景区,位于勾蓝瑶村的偏僻位置。因此,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部分,但水龙祠明显被边缘化了。

“提高水龙祠保护层级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熊建华说,但从目前来看,单独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难度较大。

今年开展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就水龙祠保护,省相关部门已做了两手准备,一是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勾蓝瑶古建筑群,今年省里已经将水龙祠与勾蓝瑶整体打包,正在积极申报国保单位。二是将水龙祠纳入原国保单位“湘桂古道”中。

太揪心!世界唯一的瑶族大型壁画岌岌可危

熊建华说,对水龙祠壁画的情况监测和保护方案评估,一直在进行中。但壁画保护,对湖南来说是一个过去涉及较少的技术门类,技术、经验准备不足,几乎从零开始,如何保护正在进行大量的前期研究和论证,也有邀请省外专家参与,因此进展较慢。

“文物保护领域,在没有成熟的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应优先采取最稳妥的办法。否则,大兴大建不符合文物保护的理念,贸然进行的文物保护可能是一种伤害。”熊建华说,目前,文物保护专家倾向于对壁画所在墙体进行加固,再通过博物馆展示手段展示。

先保护还是先论证?

在政协云委员工作室值班中,胡彬彬与网友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当天,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率队在勾蓝瑶寨现场办公,拟将勾蓝瑶寨村落文化打造成生态博物馆,其中就包括了将水龙祠与周边相关联的文物、景观、生产生活,立体地保护利用,通过生态博物馆的构想,诠释勾蓝瑶的文化内涵。

目前,围绕水龙祠保护正在开展的工作包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协助江永县政府撰写申报国保单位文本;省博物馆专家团队围绕勾蓝瑶重点文物点做展示方案规划;省文物保护利用中心编写保护技术方案,提供可依据的技术支撑;考古专家进行学术研究,为申报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提供学术成果支撑。

但是,即便有了上述种种工作,让专家感到担忧的是,水龙祠始终处于勾蓝瑶寨的整体打包中,即便申报成功,能否得到足够有力的支持,仍是未知数。

在年初召开的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胡彬彬提出了《关于抢救保护我省江永勾蓝瑶水龙祠壁画的建议》,提案除了建议尽快将水龙祠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积极申报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外,更将重点放在了需要尽快成立团队实施修复,在水龙祠壁画未列入“省保”“国保”前,深入实地考察,专题调研,下拨专项经费,抢救性保护水龙祠壁画。

“尽量避免成为文化遗憾。”胡彬彬说,这不是湖南文物保护的孤例,专家团队也在探讨,有无可能建立对文物的抢救性制度,先保护再论证。

太揪心!世界唯一的瑶族大型壁画岌岌可危

自被发现以来,水龙祠壁画的保护行动从未停下,村民、学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在做着工作。然而,这不是某一方的力量能够迅速推动的。刘灿姣希望各方合力,尽早完善好水龙祠壁画的保护工作。

END

文|湘声报记者 程琴怡 实习生 刘雨涵

美编|陈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