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如何才能不被AI取代?

2016年3月,AlphaGo對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以4:1的彪炳戰績拉開了人工智能連續斬獲勝局的序幕。

同年年底,AlphaGo一路高歌猛進,中日韓數十位圍棋高手陸續成為手下敗將。

2017年5月,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它與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對戰,以3比0的總比分再下一"城"。

而更為可怕的是,早在2017年1月 ,名為Libratus的人工智能在美國大河賭場的德州撲克比賽上,輪流擊敗了4位人類高手,斬獲了177萬美元的籌碼。

幾年前,人工智能還只是一個遙遠的概念,而隨著AlphaGo的驕人戰績,人類被AI取代的危機感越發洶湧起來。我們已經不得不認真思考人工智能帶給我們的衝擊。

那麼人工智能對社會的最大沖擊是什麼?個體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大規模衝擊和社會的撕裂?全球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的情況是怎樣的?人工智能巨頭企業有哪幾家,它們將如何改變世界?在未來,個人、企業、政府究竟該如何協作,才能打造出繁榮的社會圖景?現在已是未來,站在人類社會分岔路口的我們,究竟該如何抉擇?

這一切,或許可以從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李開復的新書《AI·未來》找到答案。9月2日,李開復在北京昆泰酒店召開了媒體見面會,跟包括科技雜談在內的多家媒體分享了自己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李開復:如何才能不被AI取代?

2017年5月,李開復創新工場技術副總裁兼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長王詠剛 一起出版了一本《人工智能》的書,這兩本書都和人工智能緊密相關,兩者的區別在哪呢?李開復這樣回答:

"上一本書是一個科普性的、是一個客觀介紹人工智能是怎麼回事。

這本書是一個基於38年做人工智能從科研到產品、到市場、到投資全方面觀察人工智能,並且我自己得過癌症,看到了今天大家對AI的大討論,有感而發,(書中有我)對未來15年的預測。

我認為這個預測會大大改變世界,一方面會帶來巨大的機會和財富,一方面會帶來很多的挑戰。"

李開復:如何才能不被AI取代?

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是什麼?

工作崗位:將近50%的人類工作將在15年內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那麼如何處理4到8億勞動力的勞動再培訓問題,以及應對失業帶來的"意義喪失"問題就變得極為棘手。

安全:人工智能是算法程序,算法程序可能被黑客入侵。

隱私: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並防止過度商業化?

貧富差距:人工智能將加劇富人和窮人之間已有的巨大財富差距。

人工智能的偏見:人工智能給出的觀點源於其初始大數據。如何避免數據中的偏見導致的潛在歧視或不公平待遇?

人工智能行為的解釋:人當涉及到許多危險(人的生命、健康)或法律和道德問題時,需要對人工智能行為做出解釋。

人工智能壟斷:人工智能使會使得強者愈強,壟斷的問題如何解決?

哪些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這個問題與我們息息相關。李開復認為在15年內,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將具備取代40-50%崗位的技術能力。當然,由於企業決策、工會影響和政府政策,實際過程中實現取代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這些"高替代性"職業主要集中在以下工作和任務場景:

重複性勞動,特別是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地方完成的工作(如洗碗、裝配線檢查、縫紉)

有固定臺本和對白內容的各種互動(如客戶服務、電話營銷)

相對簡單的數據分類,或思考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完成識別的工作(如文件歸檔、作業打分、名片篩選)

在某公司一個非常狹小的領域工作(如銀行理財產品的電話推銷員、某部門的會計)

不需與人進行大量面對面交流的工作(如分揀、裝配、數據輸入)

雖然有媒體報道,聲稱鉅額投資將用於開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如自動駕駛汽車、人工智能放射科醫師),但這類人工智能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普及。

哪些工作難以被取代(就目前而言)?

相反,下面這些工作,短期內來說,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機會比較小:

創意性工作(例如,醫學研究員、人工智能科學家、獲獎劇本作家、公關專家、企業家)。 人工智能不擅長提出新概念。

複雜性/戰略性工作(例如,首席執行官、談判專家、併購專家)-需要了解多個領域並需要進行戰略決策的工作。對於人工智能來說,即使是理解常識也很困難。

靈敏性工作(例如,口腔外科醫生、飛機機械師、脊椎按摩師)。實際上在機器人和機械學方面取得進展比人工智能軟件慢。機器人仍然非常笨拙-看看機器人拿鉛筆的樣子,你就會懂我的意思。

需適應全新、未知的各類環境的工作(例如,地質調查、集會後的清潔工作)。機器人在特定環境(如裝配線)中運行良好,但不易適應新環境(如每天在不同的房間裡工作)。

同理心/人性化工作(例如,社工、特殊教師、婚姻顧問)-人工智能沒有人類的情商。人們也不願"信任"機器,讓機器來處理人性化任務。

作為個體,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全面來襲,我們應該怎麼做?

人類"面臨的是一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對手,AI會把一大堆工作都吞噬掉,你一定要知道它吞噬什麼工作,你不要走向那個路。你在游泳的時候,鯊魚來了,你不要往那兒遊,你往別的方向遊。"也就是說我們要以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工作為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應該致力於終身學習,更新我們的技能,瞭解新趨勢,並尋找新機遇。

鼓勵批判性思維和各種創造力,不僅僅是科學和工程,還有:藝術、建築、音樂、詩歌、表演、講故事等。

鼓勵更多的人進入服務業,選擇將心靈和靈魂傾注於這一行業的人,傳播他們的愛心和經驗。

積極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特別是專業人士,更多的數據和使用量能夠使人工智能不斷優化。我們應該使用這些工具來工作,保持開放態度,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更多的日常任務,使我們能夠關注更適合人類發展的領域。這就像是記者開始使用word軟件寫新聞,或者是攝影師開始使用Photosho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