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生育產業化的可能性(獨家)

首先我們看一篇文章《 》,然後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評論出現,我們先看看馬光遠的《 》

論生育產業化的可能性(獨家)

馬光遠的評論

第一篇文章裡面有句個人認為最重要的話“我們認為,鼓勵中國生育的措施可以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應對政策。短期內,應全面放開生育,優先發展學前教育產業和公辦幼兒園服務,加強國家義務教育體系建設。”

這句話才是重點!重中之重!

交配和生育不是目的,生完如果就沒事了,孩子不用任何人照顧,到18以後自己過來找你喊爸爸媽媽,我相信每個家庭都不會因為孩子的教育、成長過程發愁,如果以後一鍋一鍋生孩子,婦女連懷孕都可以藉助人工智能的話,生孩子成為產業化並非夢想。因此關於生育和交配問題,專家這個觀點顯然落後了,他們還侷限於孩子必須在母體內懷孕成長十月懷胎生育這個傳統過程,顯然沒想到隨著科技的高度發達,理論上每個婦女每個月即可孕育一顆受精卵,然後取出來放到人工子宮內孕育,專家看管,做父母的還可以天天看著孩子逐漸長大,還可以胎教,還可以對話……想想是不是很美好呢?

專家之所以稱為專家,因為他們太專了,專到人一般人都無法理解的程度,思維高度受限於局部,俗稱鑽牛角尖了…… 光想讓女同志生孩子還不為女同志解決危機問題,這種想法是極端自私的!可以說毫無人性的!

如果你把生孩子過程設計成我剛才描述的過程,我相信不用說2胎,20胎都沒問題,一個月一個,趁著年輕,生他兩年的孩子,可以生24個,長大後成立足球隊連替補都有了和教練都有了,而且完全不影響孩子母親的體型、孩子母親完全不受拖累,你就問問女同志願意不願意吧?

尤其是經濟條件優越的人富二代富三代,反正家裡有的錢,先生他5年的,生60鍋,60個孩子,從孕育到成長都有專家團隊陪伴,不用擔心健康和營養問題,何樂而不為呢?專家如不信可以徵求一下意見?肯定有願意這樣的……

專家的錯誤在於,只提出了一個點,只想讓大家生孩子,生完之後專家就不管了,這種專家顯然思維太狹隘了,如果在家裡吃飯,好比吃完飯就不管收拾東西了,在單位,好比開完會不收拾桌椅一樣,這種員工顯然毫無主人翁精神,更缺乏換位思考 的能力,從內心來說,此類專家毫無體恤之心,對別人缺乏人性的關愛,顯然從小在缺愛的環境中成長,才會設計出這種缺乏人性的理念!

真正的愛,最起碼你讓女人生孩子,要考慮到生孩子對女人的諸多影響,還要看人家願意不願意啊?你作為男人,有本事天天拖著一個幾十斤的大面口袋裝到你肚子上,連續拖10個月,中間還不能好好睡覺,沒事肚子裡還要 動一動,還要噁心嘔吐……然後讓你體會十級疼痛(生孩子的痛感是最高級),你看看有哪個專家願意,有願意的可以站出來,以身作則讓大家看看,這樣我肯定佩服你專家,否則少放屁!

因此我上面說的一鍋一鍋生孩子的問題,一定要儘快解決,解決好之後,不要你說,年輕人肯定超額完成任務!你不解決根本問題,就想讓廣大婦女同志受苦,提的什麼狗屁觀點!

當然,專家是荒唐的,領導是智慧的!

我國既然能提出這種思路,說明此事必須解決,只不過專家給出的解決方案太荒唐了,不近人情……

我堅信我國領導的智慧,而且隨著我剛才說的生孩子過程的簡單程序化,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會很有興趣孕育下一代,這樣人口肯定會越來越多,對提高我國整體競爭力絕對有好處……因此生孩子產業化不是夢!

生孩子產業化之後,一定會限產,因為生孩子太容易了,以前10個月懷胎,現在是10個月可以懷10胎,過程加速,必須限產,這樣準生證就具備了資源型,比如一家限產兩個,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肯定想多生,那就可以向國家繳納生育基金,比如多生第一個繳納10萬,多生第二個繳納20萬……以此類推,如果還繼續生,那就繼續漲價,好比火車票一樣,再生就繳納100萬一個……200萬一個,至於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只想生一個,或者根本不想生孩子的夫妻,那就可以有價轉讓自己的準生證,比如第三胎要多交10萬,那麼從不想生孩子的夫妻手中可以5萬轉讓過來……國家收取契稅、印花稅……

產業化之後,下一步肯定是減產,提高質量的過程,淘汰落後產能,提高人口素質!符合條件的才能發放準生證,而且準生證每年年檢,年檢還需要交費!!!

舉例說明,具體指標量化考核,比如身高、體重、遺傳病史……借用HR考核人才標準,從綜合素質、身體素質、各種檢測,比如智商檢測,情商檢測、財商檢測……(這樣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我們知道企業發展是人才競爭,國家發展更是人才競爭,我們從沒生孩子之前就開始篩選優良品種,淘汰落後產能,提高中華民族的綜合素質,強國之本!對不符合標準的夫妻就不讓生育!如果非要生,限量交錢,並非交錢就讓生,而是根據人口數量按比例分配,還要每年繳納環保費、汙染費……總之各種費,這樣又支持了生育產業化。

生下來(孩子出鍋)之後,統一進行德智體美勞強化訓練,學習當年德國培育青少年體魄(注意是體魄,不是別的)的方法(並非學他法西斯,看清楚了!)、學習現在的日本教育,從孩子抓起,鍛鍊孩子強健的體魄和頑強的意志品質,還有獨自處理問題的方法還有團隊協作精神,中華民族何愁不強大?

我記得在30多年前我剛上初中的時候,我們的體育老師就說過,日本的孩子冬天背心褲衩鍛鍊,現在的小日本比過去的小日本更厲害了(實際二戰時期的小日本身體素質就比大多數國人都好),我們現在迎頭而上,實現生育產業化,加強學前教育培訓,投入大量基金是舉國之策,是強國之策。

我們現在學前教育包括 小學、初中教育都有極大的缺憾,大多數教師都是女性,情緒化是女性的特點,受激素影響每個月情緒都在波動,小孩們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後變得娘娘腔,這點在很多現在的小鮮肉身上完全得到體現,男不男女不女的,而女性處理問題情緒化,在此環境中成長的男孩長大以後處理問題情緒化,及時以後當了重要領導仍然無法改變童年在幼兒園那深深的女性情緒化烙印,對還是不對,捫心自問!

因此生育產業化之後加強學前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是人成長的基石!現實社會中,我國男人在家中是缺位的,父親缺位,一個男人如果成長的環境是女性娘娘腔+情緒化,那麼他長大之後能否突然自發變成具有陽剛之氣的大男孩,除非是 天才,目前本人是沒看到過,看到大多數平時說話溫柔,遇到不順心先壓著火,然後找機會扳回一局、報復對方一下,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厲害,讓對方知道自己不好欺負……這些絕不是男人的教育!是小女人的教育!這種教育出來的孩子,心胸會如何,我不說,自己捫心自問!

當然,本人並非指所有女性都這樣,但在男人成長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和在女性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絕對不一樣!

至於如何不一樣,自己都清楚,如果想本人在這裡辯解,不如花時間觀察一下你的寶貝孩子……

總之,國家讓生孩子沒錯,專家思維狹隘,沒充分理解國家的意思,看來專家也情緒化辦事了,這就是狹隘的思維造成的結果,沒辦法啊,環境培育人!

生育產業化,一定大有可為!通過產業化發展我國人口,通過限產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質,通過加強學前教育培養優秀的下一代,這才是我國生育計劃的真諦,專家就想著收錢交稅,這種專家不要也罷,國家白培養他們了,淨給國家添亂!

生育產業化,國家還可以獲以下收入:

1、首次發放準生證,夫妻雙方體檢包括綜合指標檢測收費

2、準生證年檢費,每年必須強制檢測一次,看看夫妻雙方是否符合生育要求

3、及時有準生證,以後生孩子也需要先排隊,抽籤,或者採用招標策略,條件優越的可以先生

4、準生證自由交易,收取契稅、印花稅等各項費用

5、先是準生證五年內交易要收取高額的交易費用,五年後轉讓就減稅

6、以後準生證五年內不允許交易

7、人口多的地方指標控制,人口少的地方生育指標放開,這樣促進人口向西部或者經濟不發達地區流動

8、……好處大家繼續想

附相關文章:

孕兒孵化器,六個月打開就生孩子不痛苦

觀察資訊. 2016-03-02 21:39

高科技已經應用到孕婦嬰幼兒上面來了!世界上第一對兒孵化器嬰兒問世,用此孵化器生孩子,開鍋就出世,母親也不再痛苦了。

論生育產業化的可能性(獨家)

世界上第一對嬰兒孵化器國外問世

就在六個月之前,德國德累斯頓的霍夫曼夫婦將兩個受精卵存放於新人類公司的孵化器中之後,就拿著公司給的一大筆獎金周遊世界去了。期間,他們兩次回到柏林隔著透明的孵化器看望他們的孩子。

六個月之後,正當他們在冰島旅行時,公司通知他們說,根據各項指標的測定,他們的孩子已經完全成熟,可以“出鍋”了。夫妻倆趕緊從雷克雅未克返回柏林,出席他們孩子的誕生典禮。

11月3日晚上9:43分,當新人類公司首席執行官格林博士當著在場的五百名科學家,記者的面,打開三號孵化器的時候,全體在場人員見證了人類生育史上的最偉大的革命。

開鍋孩子就出世!生孩子不再痛苦了!

鍋蓋一揭開,很快露出兩個小腦袋,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奇地向外張望,隔著透明玻璃,已經能夠辨別出這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霍夫曼夫婦早已熱淚盈眶,他們疾步上前,從孵化器裡提溜出來他們的一對雙胞胎兒女,抱在胸前。

這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而這掌聲,顯然使孩子們受到了驚嚇,他們縮著身體,緊緊依偎在父母的懷裡。

孵化器的原理

新人類公司孵化器的原理是這樣的,受精卵放置於模擬子宮環境的培養基中,由科學家掌控營養液的調配和投放,並進行準確的溫度控制。科學家根據直觀的和精確測量的胎兒發育情況,以及家長對於孩子身高,體型,容貌等方面的要求,對胎兒的發育進行干預和調整,使之達到理想狀態。

提醒注意

需要特別提請各位注意的是,這次嬰兒的誕生只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因為專家根據胎兒的各項發育指標判斷,六個月已經“足夠了”。並且認為在進一步的科研中,這一“孕育”過程還能大大縮短。由於這一顛覆性的科技成果,漫長的痛苦的十月懷胎,將成為過去。

深遠影響

雖然這一孵化器高新技術,只在國外,目前還未普及,尤其是國內還未曾有。但是互聯網+科技商業觀察者劉秀光認為可以想象這項科技將為人類乃至其他產業產生深遠影響,比如一項技術不僅對於人類,這一成果也將廣泛應用於動物界。肉禽蛋的產量將大大提高,必然導致價格的大幅下降。這一成果也將對瀕危動物的繁衍和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近日,一位從日本回來的朋友給萌叔談了下日本的幼兒園。

這位朋友常年居住在日本,自己的女兒只能跟著媽媽在日本上幼兒園,所以也算是對日本的幼兒教育有了一定的瞭解。

在與萌叔談話的過程中,朋友說的最多的詞彙就是“震撼”。

第一次震撼

幼兒園開學的時候,我帶女兒去幼兒園,因為女兒是園裡唯一的中國人,怕語言不通,想著給女兒找一個隨班翻譯。沒想到我剛到幼兒園,還沒提出這個話題,老師就說會為女兒免費配一名翻譯。這裡讓我震撼的不是服務水平,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為了讓所有孩子享受到同等教育,日本還是很捨得下本的。

論生育產業化的可能性(獨家)

第二次震撼

我第一次去接女兒放學的時候,到幼兒園門口就看到了女兒,順手就把她肩上的書包接過來了。後來我才發現自己當時有多尷尬。其他所有的家長來接孩子,都是空著手的,不管書包有多重,都讓孩子自己去背,即使在下雨的時候,不止背一個書包,還要自己打一把傘,父母根本就不會幫忙。日本很看重培養孩子自立能力,雖然在中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都會說,但做到的卻不多。

論生育產業化的可能性(獨家)

第三次震撼

有一次我閒著沒事,去幼兒園看女兒在做什麼。到了幼兒園,發現老師正帶孩子們在教師外邊玩耍。我注意到,玩耍區有一個小土堆(後來我發現日本公園裡也幾乎都有),有小朋友招呼女兒過去一起玩,女兒轉過頭看著我說:“好髒!”我說:“沒關係,衣服髒了媽媽可以再洗,去玩吧。”女兒由嫌棄慢慢接受,用模具堆了好多動物的模型,特別興奮。然後有個小男孩拿著做好的麵包模型放在我女兒鼻子下,問她好不好吃,我女兒嫌棄的說:“髒死了!”我一臉尷尬。反思了一下,我把大人思維裡的髒帶到了小孩世界裡,讓她忽略了本來應該擁有的樂趣!

論生育產業化的可能性(獨家)

第四次震撼

後來,隨著我對這個幼兒園的接觸,慢慢懂了一點他們的運營之道。但其中有一點我是很驚訝的,幼兒園根本就沒有小班中班和大班之分,完全是混班制。在園裡經常會看到大孩子抱著小孩子,小孩子追著大孩子,玩得不亦樂乎。這就使他們瞭解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覺,有利於成長。

論生育產業化的可能性(獨家)

第五次震撼

這次震撼於我女兒的變化。女兒在幼兒園過了一段時間後,變化很大。自主能力變強了,一些小事情再也不會麻煩我了。最明顯的是變得更加有禮貌了。吃飯前,會說“我開動了”;說話的時候總是笑眯眯的;說謝謝的時候會鞠躬致意了……總之是讓我省心了不少。要知道,我女兒以前可是任性的不要不要的。

論生育產業化的可能性(獨家)

萌叔有話說

對於日本的幼兒教育,萌叔早有耳聞。教育是一個國家最廉價的國防,孩子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樑,堅不堅固也是從小時候的教育開始的。日本的學前教育之所以那麼發達,一是靠幼兒園,二是靠家長。

論生育產業化的可能性(獨家)

俗話說“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日本家長心裡最適合不過了。他們對自己的孩子“狠心”也是出了名的,大冬天還讓孩子穿短袖甚至半裸著上身,日本媽媽對此,也就輕描淡寫:“就是讓他們生病啊!”在中國很少有家長做得到。其實萌叔也不提倡這種做法,但提倡的是這種思想:家長要注重磨練孩子意志力。

論生育產業化的可能性(獨家)

此外,往大處了講,日本幼兒園老師的待遇都是公務員級別的,所以幼師壓力很小,服務態度很好,很少出現虐童事件。

據相關媒體報到,日本有望在2019年實現完全免費學前教育,中國要想追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當其衝的就是提高幼師待遇和增強幼師素質。

以上文章轉載都有出處,首先表示對作者的尊重,如有侵權請立即通知本人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