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舊影1980年,記憶中的津門市井味道


天津路邊的防震棚。☆1976年河北唐山發生了里氏7.8級強烈地震。那次地震,天津市區受災最嚴重的區域是四平道、甘肅路、貴陽路一帶。19世紀天津體積最大的建築戈登堂在地震中受損嚴重,不久後被拆除。

地震之後,天津市及時組織救災。市區搭建了抗震棚23萬間,256萬平方米,170多萬市民有了暫時的棲息之所。198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10週年紀念日這一天,天津抗震紀念碑在南京路隆重揭幕。直到這一年,天津的抗震救災工作才終於圓滿完成。

北安橋始建於1939年,橋樑位於和平區與河北區的交界處。連接天津市河北區勝利路與和平區福安大街的跨海河橋。1973年改建為鋼筋水泥橋。全橋三跨,跨徑為93米,橋跨為24.8米,橋寬24.6米,其中機動車道18米,人行道每側各3米,左右各0.3米欄杆。

天津地毯工業起源於清朝晚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天津地毯長期以來是天津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經過多年的技術改革,並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特點。天津地毯在國內外均獲得過獎項,使其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的聲譽。

中國大戲院,是一座有著七十年曆史,享譽海內外的具有代表型的大型文藝演出娛樂場所。是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九三四年,周信芳先生來天津演出,“天津八大家”之一、商界名流孟少臣先生召集本市金融、工商、娛樂業的巨賈,設宴歡迎周先生。席間,周先生提起,天津乃商賈雲集,九河交首之重鎮,名家薈萃,文風古遠,但沒有一座像樣大型劇場,實為憾事,孟少臣等人心中頗為震動。

嗣後,孟先生提議邀集天津各界及戲劇名家商議,為天津建一座具有當代最高水準、現代水平的大劇場,得到眾人的響應。眾多商家名流共籌資五十餘萬銀元,並向社會公開出售股票,投股興建,馬連良、周信芳、姜妙香、尚綺霞等京劇名家均參股投資。

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巴黎和會首席談判代表顧維鈞先生,自願出讓自己名下當時法租界二十號路天增裡旁土地二千七百平米,興建了建築面積七千七百七十多平方米的劇場,並定名為:中國大戲院。

一九三四年奠基,一九三六年八月竣工。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九日舉行隆重的開幕典禮。當時的天津市市長張自忠將軍及全世界名流為戲院剪綵。【天津舊影,1980年。攝影:古斯塔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