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的說法,而後新股井噴式發行,爲什麼?

天佑173294466


說法歸說法,畢竟沒有落到實際文件中。再說了,這種說法也只是民間說法,並不成立。我國股市有著特殊的意義,為實體經濟企業融資。

股市跌破4000點時,每次都是井噴式發行新股,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的時間,2015年“股災”以後的時間,均是以每年幾十家、幾百家上市公司融資上市。為什麼?

一、股市熊市之後會沉澱較多的股票投資進入,可以說是牛市之後的剩餘資金,這部分資金一部分是來回交易股票所用,還有一部分是認購新發行股票。在這段時間裡擁有著這樣的資金,而在牛市初期是沒有這樣的資金體量來完成這樣的活動,藉此機會來完成更為優勢。

二、為實體經濟“輸血”。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可提前預知市場經濟3-6個月,這樣提前預知的情況的出現,每當經濟出現問題時,股市也是提前下跌。那麼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哪裡最需要資金?就是企業。而股市的特殊意義在於為實體經濟企業融資,在此階段就得到了最大化的發揮。

三、藉此震盪市擴大我國股市的容量,我國經歷了2001年-2004年、2008年-2013年、2015年至今的三個階段的大幅發行,由原來的幾百只、千餘隻股票發展到了至今的3500餘家上市公司。可以說在如此大規模的發行新股的狀態下,我國依舊能夠保持在2500點之上運行,十分給力。


炒股哥說


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這應該是2015年下半年股市非理性波動風波期間的市場表現。然而,對於當時的A股市場而言,關鍵還是在於防風險守底線原則,但不發新股的核心原因,還是在於穩定市場,讓市場投資功能迅速修復。此外,對於後期新股重啟,乃至16年之後的IPO發行常態化,更大程度上來自於市場投資信心略有修復,但在股市投資信心略有回暖之際,市場卻加快了IPO步伐,這與當時的市場政策定調有所背離,但還是離不開融資功能定位的背景,這也是中國股市長期牛短熊長的關鍵因素。


郭施亮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僅僅是在2015年7月市場非理性(其實很理性)下跌時市場的一種傳言,現在看可能是某會的一種表態,但沒有明確文件來承諾這件事情。

當時打新是需要實繳資金的,所以每次打新期間,市場都會劇烈波動,因此在市場非理性下跌(其實很理性)開始後,市場有停發新股這個呼聲,某會為了救市,也默認了。

後來打新的規則調整,打新時不需要再實繳資金,等中籤後再交款,打新期間市場波動不會像之前那麼劇烈,於是某會又開始發新股了。但是大家都把“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當成了官方承諾,所以大家才不買賬。

不過要注意的是,股市的作用就是給上市公司融資,而非讓股票漲價。停止IPO只是一種呵護市場的短暫行為,而IPO數量和金額才是真正的業績。

所以呀,千萬不要覺著市場不好,IPO就可以停。除了散戶,其他人是不care市場走勢的。

只能說,認真你就輸了!


首席投資官


新股發行是A股市場的一個重要職能,可以說,如果失去了新股發行這一功能,那麼A股市場就不會有現在的局面。以前確實有4000點以下不發新股的說法,但那個時候是為了保護市場情緒,彼時市場正處於高點調整之後的低迷期,無論是市場情緒還是結構都需要修復,那時候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消息也會對股市的走向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同時那個時候市場情緒比較低迷,即便是發新股,融資功能也會較差。與其說釜底抽薪,還不如給市場一個喘息之機,讓其自身緩慢修復,所以那個時候有一種說法是4000點以下暫停發新股,更多是的是給市場信心,並不是一種剛性的制度性安排。



但隨著股指的緩慢抬升,新股發行的壓力比較大,有一段時間,甚至新股發行速度有點上高速的味道,每天平均都2到3只的發新股,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排隊過長,大家都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等待上市,甚至上市對某些公司而言就是生死存亡問題。能夠上市就雞犬升天,大家歡喜,不能夠順利上市,那就一拍兩散,甚至某些公司還會出現解體,如此高昂的上市成本投入,必然會要求其產出。

那時候上述情況確實存在著堰塞湖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也催促著管理層加快上市速度,在現實需要和理想願望之間,管理層一段時間選擇了現實,極大的提升了新股發行的速度。一時間,市場上也是怨聲載道,絕大多數人把中小創的低迷歸結於新股發行過快,後來隨著股指的穩定,新股堰塞湖現象得到了一定的緩解,新股發行速度才逐漸慢了下來,並提高了審核的嚴肅性,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正常的新股發行節奏。

新股發行的快與慢,更多的是根據實際情況去考慮,跟具體點位的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最近點贊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動動小手,您的點贊與評論就是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小散李大鵬


你這個問題是讓股民們回想到2015年股災的時候;當時是情況緊急人民日報那段時間連續發文“4000才是牛市的起點”“4000點以下不發新股”“4500點以下國家隊不減持”之類的標題,弄的財經界沸沸騰騰的,讓股民忘記了股票虧損的痛,反而去相信了人民日報的標題黨來提振股民信心,結果還是讓股民們失望到冰點!


2015年股災時候發出這些標題很暖心,彷彿從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穩定軍心,讓股民們不要恐慌,不用怕;現在不是股災,只是短暫性的下跌;結果還是被坑了,讓多少股民在4000點看到了希望還加倉,結果又一次被收割,徹底打破了這些謊言;

“4000點才是牛市起點”結果不用多久股災2.0版,3.0版陸續爆發,直接殺跌到2600多點,截止目前大盤還在3000關口奄奄一息。

“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結果只是暫停幾個月後恢復發行,而且是變本加厲,告訴2016年總髮行247家公司,2017年更加瘋狂發行394家,創了A股27年發行數量以及速度記錄;2018年收斂很多,每週發行2到3家左右,終於睡醒了。因為發佈這些話只是穩定股民信心需要的,穩住股民們不要盲目恐慌而已


“4500點國家隊不減持”最終也只能呵呵一笑而過了,GJD從接盤俠身份轉變成收割者,把籌碼還是丟給了散戶們買單。

總之話也說回來,這些標語雖然不是監管層直接發出來的,但是這些標語發出來也是要負責的,不能胡言亂語;如果管理層想要追究發文者是不是也很簡單的事呢??總而言之笑笑就好。

“4000點一下不發行新股”這話我第一時間就不相信,畢竟一個健康股市是不可能停掉IPO的發行,而IPO的發行也不是有大盤指數點位來決定的,4000點以上可以發行新股,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管理層也不會出臺這個規定吧,所以用頭腦想一想就知道這是謊言,不可能實現的事!



目前A股緊缺優質企業上市,特別是2018年管理層也意識到這點,為“獨角獸”優質企業打開綠色通道,讓優質企業上市,類似騰訊、京東、百度、阿里等等鼓勵通過“CDR”方式迴歸A股,造福A股股民!讓這些企業儘快回到A股上市,讓垃圾企業逐步退出A股市場,這樣才有競爭性的健康市場,所以A股的IPO是不可能取消的,只有暫停不可能停止。


老金財經


前幾年,確實曾經說過,在股市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但是後面,又開始新股的發行,這個情況和這個過程,還是有些瞭解。

一,與大家分享幾個情況。

第一個情況,4000點以下的時候,不發行新股的原因,因為那個時候整個股市,非常的低迷,人心慌慌。所以,那時暫停新股的發行,同時也提出4000點以下不再發行新股。這個說法的提出,主要是為穩定股民的心態,2015年下半年的股災導致的持續暴跌,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那個過程的人們,是沒有辦法體會當時的恐慌,因此,穩定要壓倒一切,所以暫停新股的發行。

第二個情況,後來,大盤指數還沒有到4000點,又開始發新股,這也是事實,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裡就要清楚。股市的本質是什麼?股市的價值是什麼?股市的意義是什麼?

股市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在於兩點。

第一點,融資,為實體經濟融資。股市是資本市場的重要部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給實體經濟做得比較好的公司,提供融資的途徑,做得好的公司可以通過上市拿到資金,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從而提升整個經濟的競爭力。

第二點,股市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場所。如何實現優化配置?就是讓好公司能夠上市,不好的公司不能上市,讓上市之後的好公司,能夠不斷進行融資,業績不好的上市公司是沒有辦法持續融資。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實現重要的資源資金與最好的公司,匹配在一起,好像現實生活當中的結婚,男才女貌,漂亮的女孩嫁給有才的男孩。

第三個情況,證監會主席劉士餘上任之後,釋放的信號就是IPO常態化,不能因為市場大跌,不能因為市場行情不好,就暫停新股IPO。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近日又有最新的表態,表示要加強加大股市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加強直接融資。股票融資就是直接融資的最重要的方式,銀行貸款融資只是間接融資,因為銀行貸款是需要資產抵押物。

第四個情況,2016年新股IPO總體情況。

2016年A股IPO共23批總計247家,數量居有史以來之首, 其中上海主板114家,中小板47家,創業板86家 。2016年A股IPO,247家新股總募集資金為1521億元,每隻新股的平均募集資金6.17億元,新股發行的平均中籤率0.0445%。

第五個情況,2017年新股IPO總體情況。

2017年A股IPO情況,截至11月10日,兩市已有合計394家IPO公司完成上市,數量在創新高,募資1989.42億元。有業內人士稱,已經進入11月中旬,今年新股批文下發的數量和融資額,都會比此前業界的預期要低。業內普遍預測,今年全年IPO核發數量將會達到500家,融資額會在3000億元左右。

二,對未來新股IPO發行的預測和分析

1,通過2016年A股ipo情況,與2017年A股ipo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之後,2017年確實是比2016年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額度,有明顯的上升。

那麼,2018年,是不是還會繼續加速呢?新股的發行數量和融資金額是否會在創出新高呢?

這是很多股民朋友們,非常關心也是非常擔心的事情。根據最近幾個月,證監會新股發行的節奏來看,每個星期發行十家左右的新股發行。根據這樣的節奏,2018年繼續維持500家的發行規模和發行數量,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2018年融資額還是3000億左右。

2,股民在新股發行的矛盾心理。

擔心。連續兩三年,相對比較大規模的新股發行節奏和發行數量,讓A股市場的股民,非常擔心,認為新股猛於虎。

希望。但是,股民朋友們又非常喜歡下單申購新股,然後參與免費中獎的機會。

矛盾。所以,股民的心中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不喜歡新股發行,因為擔心影響大盤,走勢導致下跌,使得自己做股票虧損,但是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夠中籤新股。

3,理性看待新股發行。

對於新股發行這件事情,我們要客觀理性的進行評價,要站在長期的角度來理解。

如果一個證券市場,沒有新股上市,沒有新鮮血液,那麼對市場裡做投資的股民而言也不是好事,相當於河水是死水一潭,河水裡的魚也是沒有生存機會的。

對於新股發行,最重要的是,監管層要把關好質量,新股上市,一定要審核好,要讓真正好的公司才能上市。上市之後也要監管好這些公司,不能讓他們違法違規,惡意圈錢。要讓他們加強分紅,給股民朋友們更好的回報,讓這些公司通過融資,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通過業績的快速增長,帶動股票的長線健康上漲,這樣就形成整個證券市場的良性循環,股民朋友們也不會有意見,從而支持新股的上市。

對於新股發行,您有什麼看法呢?是不是有更好的建議和方案呢?


雄風投資


肯定很多人會斷章取義,認為這是一次徹底的失信行為,把廣大的股民利益於不顧,但是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知道當時說這句話的背景是,正好處於2015年股市第二波快速大跌的時候,同時股市處於強制清理配資的關鍵時間點,由於擔心大量平倉盤導致市場發生更大的系統性風險,出於維穩市場信心而發出來的,畢竟如果繼續發行新股,在當時股市那麼脆弱的時候,肯定不合事宜,所以本質上是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

但是其後大量發行新股,一方面是為了解決長時間形成的ipo堰塞湖,另一方面很多民營企業貸款融資難,上市融資是比較理想也相對廉價的融資渠道。本生股市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發揮證券市場對實體的融資支持,所以正常發行也沒有錯,只不過對於股民不利的是,如今股市已經十分低迷了,依然沒有降速的打算,實在令人不解,不過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發行監管趨嚴,尤其在去年發審委成立之後,上市企業的過會率明顯降低,這也是成熟股市必須具備的屬性之一,不然什麼垃圾公司都湧入股市,對散戶進行收割,那就太令人寒心了。

如今連續下跌三年了,而且市場流動性嚴重緊張,場內資金嚴重不足,真的可以考慮降低新股發行的節奏,雖然市場大跌的主因非新股發行,但是多少還是對市場存在一定的吸血效應,而且在如今低迷的市場,任何利空都會被放大,暫停或者降發行節奏至少對投資者的信心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侯賢平


  • 曾經是有“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的說法。那是幾年前的事了。當時的股票非常低迷,為了穩住大盤,穩住投資者,就提出了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

  • 以前,發行新股是為了控制大盤的節奏。在大盤不斷上漲出現風險時,會通過不斷髮行新股來提示風險。如果提示風險無效的話,就會來更大的新股來衝擊大盤。之前6000點左右的中國石油就是為了防止風險進一步上升而發行的。2015年那波,印象中是國泰君安這隻新股阻止了大盤的上漲。然後在大盤下跌過程中,一般都會不發行新股。

  • 這兩年來因為積壓了很多的新股,再不發行,股市就失去了融資功能。股市除了要保護投資者之外,還要讓正常的融資功能釋放出來。現在銀行貸款比較困難。股市這種直接融資的功能就顯得更為重要了。特別是對於那些中小微企業來說,有的沒有融資上市,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一定的瓶頸。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支持實體經濟,所以重新開放了新股。在4000點以下也發行新股。而且是井噴式發行。

  • 到現在,新股發行的數量要比去年少多了。壓力也小了很多。從實體經濟的角度出發,新股發行也是無可厚非。只不過,與新股發行不斷上來形成鮮明的對比就是退市個股太少了。有進有出是初衷。現在我們小散看到的是隻進少出了。希望有關方面可以多多在退市的路子上研究一下。這樣,有進有出才會是正常的。否則,只進不出只會導致供過於求。市場就會缺少流動性了。

最近問答點贊好少啊,雖然行情不好,但還是希望多多幫忙點贊哦,謝謝!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關注!


股海重生2015


這是一句坑人無數的話,在2015年股災的時候不脛而走,多少人因為這句話,在大水淹沒頭頂的時候依然相信,相信有人會來救自己。

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呢?我查了不少資料,很多人至今都認為這是一條官方承諾,這是不對的。其實說這句話的人不是什麼權威部門,而是一位神秘的知情人士。




某會背鍋多年,但也不冤枉,因為能叫知情人士的人不多,敢以知情人士發言的人更少,至少存在一種可能那就是一個內部推手故意洩露了消息。

為什麼要洩露這個消息?簡單的說是實現和股民的互動,2015年7月牛市閃崩,很多人將原因歸咎於新股超發,市場情緒悲觀。面對廣大股民的嚴重質疑,一個表態是必要的,不管它來自哪裡,有人信就行。

那麼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這句話到底對不對?我只能說,此一時,彼一時,也對也不對。

2015年的時候這句話也許是對的,因為那時候牛啊,都牛到5187點了,以4000點作為心理線是合適的,很多人會覺得到4000點已經夠了,因為從2400點啟動到5200點登頂,4000點差不多就是半山腰的位置,上山的人會在這休息,下山的人也會在這休息。

但是還是錯誤的估計了形式,A股一如既往的不穩定,事實證明4000點什麼都不是,那麼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自然也就沒用了。但在新股發行過程中講究策略性的原則被保留下來了,不再侷限於4000點,而是更加靈活。



拿2018年為例,我們上半年經歷了一大波獨角獸的衝擊,很多人被衝倒了,IPO也不知不覺慢了下來,最近行情稍微好了一點,與之相伴的是IPO也準備好了。

另一方面我們要想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要上市?如果不上市長生生物老總的兒媳婦能那麼有錢嗎?每一個企業都不想像小米那樣,上市首日就破發,我們要的是板,一個接一個的漲停板。這種情況在成交額不足1000億的市場是很不容易的,達不到很好的融資效果,大部分上市公司不想在這個時候上市,A股也不想自砸招牌。

所謂的4000點不僅是心理線,也是融資的效果線,所以說這句話沒錯,只是點數可能會一直變。


徐徐成翔


曾有“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的說法,而後新股井噴式發行,為什麼?鑑於這種狀況,有解嗎?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啊,曾經的4000點以下不發新股,按照現在的滬指大盤走勢,曾經的 那些豪言壯語,簡直跟放屁一樣,我忘記了是誰說的話。但是為什麼股市這麼差,還樂此不疲 的發行新股IPO,沒玩完了,讓很多散戶想不通,對股市失去信心。

而這些問題,在我看來,“發行新股IPO”,資本市場的主要功能就是融資,所以發行新股不是不行,但是也要控制數量和節奏啊,節奏太快,以次充好,怎麼可以呢?而且很多公司就想著上市圈錢跑路,前不久“華誼兄弟”的董事長的一番言辭,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一點都不負責任啊,赤裸裸的減持套現,還覺得有理,一點企業家精神都沒有啊,現在也是什麼樣的公司都想上市,前不久又來一個CDR,雖然公司的前景確實是不錯,但是融資額度太大對市場衝擊太大,所以股市跌了。

  • 首先,我們來一下,今年以來發行新股的節奏和數量,給大家做一個數據統計,希望大家有個明確和清晰的認識。

新股IPO:發行數據(截止6.22)
今年以來,A股市場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規模均較去年上半年出現明顯下滑,據統計,截至6月21日,今年有60只新股完成發行,總計募集資金886.65億元,與去年上半年比較,分別下滑76%、29%。

證券日報報道,展望下半年趨勢,聯訊證券分析師彭海表示,預計下半年IPO市場整體將趨於平穩,審核從節奏和尺度上將趨於常態。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股發行常態化將會延續不變,同時新一屆發審委審核更加全面、精細、專業,新股質量將進一步提升。
2016年以來,在堅決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和充分考慮市場承受能力的基礎上,A股市場實現了新股發行常態化,審核週期大幅縮短,審核效率明顯提升,“堰塞湖”現象得到有效緩解。
目前IPO排隊企業已經從2016年份的近900家下降至當前的270家左右。據證監會官網披露,截至2018年6月14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託憑證企業307家,其中,已過會26家,未過會281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4家,中止審查企業7家。
  •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新股發行IPO與股市大盤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發行數量多的月份,股市大盤的走勢?

舉例:

新股申購與中籤繳款日期:2018年1月1日至今詳細情況:

從上訴圖表可以看出,今年以來1月份和6月份均是IPO新股發行數量比較多的月份,所以對應的月份股市大盤也跌最多,跌幅最深。

2018年1月份滬指大盤走勢:跌幅統計:-11%

滬指大盤

2018年6月份滬指大盤走勢:跌幅統計:-8%

如上如所示,今年1月份和6月份新股IPO發行最多的時候,股市大盤跌幅最大,所以新股發行和股市漲跌不無關係!

  •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為啥要發行IPO,曾有“4000點以下不發行新股”的說法,而後新股井噴式發行,為什麼?鑑於這種狀況,有解嗎?

我個人的觀點是,發行新股IPO是必須的,但是無終止發行,過度發行肯定是不行的,樓主問我有沒有解,我只能說,最好還是控制一些節奏,控制一下數量還是可以的!


我是牛哥說投資,最近點贊比較少,大家多點贊啊,多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