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智者,看谁都顺眼!

真正的智者,看谁都顺眼!

愚者的心,是在嘴上;

智者的心,是在内心里。

真正的智者,看谁都顺眼!

-1-

——白隐禅师能堪忍辱的背后

有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会淡淡地说一句:“是这样的吗?”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小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夫妇俩发现尚未出嫁的女儿竟然怀孕了。

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女儿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扫地,但他并不在意,而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横遭白眼,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别人委托在抚养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骗自己和母亲,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为了保护男青年就污蔑说是白隐禅师,孩子的生父是住在附近的一位青年人。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禅师那里,向他深深的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禅师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是这样吗?”仿佛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即使有,也只是当作风吹过耳一样。

一个法师为了给邻居女儿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罪,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大家的讽刺和诽谤,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只有平平淡淡的一句话“是这样吗?”

在人间有时候被冤枉、诽谤,要学会忍耐和忍辱,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跳起来、闹起来。希望大家懂得,学佛人的修养之一就是忍辱和智慧,能够忍辱就是智慧,一般人早就被气得半死,学会忍辱才是活在一个真正的人生当中。想一想,人是不是这样?有时候在家里夫妻能够好得长都是靠着相互忍耐。

如果一个人你问他活着是为什么,有人会说是快乐,有的人会说是幸福,有的人会说是成功,但肯定没有人说“我活着是为了生气”。活着不是为了生气,没有人喜欢生气。

佛在心中,看谁都顺眼;魔在心中,看谁都不顺眼,

其实不是生活当中不顺心太多,而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学佛人要活着为众生,不要生气,要脱离烦恼。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一些事情,我们以为是没有的,实际上人一生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是有的,就像看不见的空气,我们依赖它生存,我们看不见的细菌会侵蚀我们身体。灯光有电,但电是看不见的,科学上讲是暗物质。明物质就像这些花,我们能看见;暗物质我们看不清楚。

一个人的缘分也是看不见的,有人经常问师父:“我有缘分吗?”“有缘分。但是是善缘还是恶缘就不一样了。”要想通想明白,有时候眼睛看得见的东西都不一定是真实的,不要太相信自己。

真正的智者,看谁都顺眼!

-2-

夫子的愧疚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当时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只能以野菜果腹,大家已经七天没吃到一粒米饭。一天,弟子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了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的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供祖先才对!”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能再祭祖先了。”孔子问:“为什么?”颜回涨红脸说:“刚才在煮饭时,我不小心掉了些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夫子,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最信任,但仍然会怀疑他,可见我们人的内心很多不稳定的妄念是最难去琢磨和猜测的。”

就像现在很多人一样,想好的一件事情不停的在变化,明明要去做的事情,自己认为是对的,被别人一说,就马上变化了,天天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活在别人的嘴巴里,“别人会怎么看我,别人会怎么说我”,很多人婚姻失败就是被别人多说多看。

人有时候去判断问题的时候,不一定要用眼耳鼻舌身意,要用本性、善心来看别人,所以不要妄下结论,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么复杂。

人真正的幸福,不是身体健康,也不是财富,幸福是一种感觉和感受。想获得良好的一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用智慧控制自己的欲望。

学佛人要有道德,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不可能拥有智慧,一个人拥有智慧的人一定拥有道德。道德能常常填补人间智慧的缺陷,而人间的聪明只是暂时的利弊得失,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

人生苦短,不要将过去对别人的恨记在心中伤害自己。一个人恨别人一点记在心中,恨别人两点又记在心中,每一次将不好的记在心中,就像一个电脑的病毒一样,每天不断积累很多病毒在心脏,总有一天心脏会爆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难过,会死机。什么是空?难舍要能舍,难忍要能忍,看破放下就是空,自在安详就是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