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之謎:三星堆出土的神樹與《山海經》中的扶桑樹

不解之謎:三星堆出土的神樹與《山海經》中的扶桑樹

古代典籍《山海經》中記載,扶桑、樟樹、桃樹等都是神樹。那麼三星堆的青銅神樹更接近於哪一種樹木呢?

3000多年前的古蜀王國,正處在傳說中的魚鳧時代。當時的魚鳧王國,是一個以氏族為單位的社會,幾個氏族構成了一個王國的整體。每個氏族都由一個祭司帶領,氏族裡所有的民眾都聽命於他。整個王國則由一個大祭司掌控。大祭司的地位相當於當時中原的皇帝,他掌握著整個王國的生殺大權、經濟命脈及政治體系。

有一天,古蜀國的大祭司突然病亡,這一消息對於古蜀國來說,無疑是一大噩耗。頓時,整個王國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為了防止外族趁此機會入侵,也為了穩定人心,當務之急是要確立大祭司的人選。古蜀國對於大祭司人選的確立,並不像中原地區一樣,採取繼承製,而是推選制。這種制度,和我們現在的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制類似,國家領導人由群眾投票推選而出。而古蜀國大祭司的推選權利,則集中在幾位祭司的手中。

為了儘快確立大祭司的人選,幾位祭司聚在一起,共同商討此事。在當時,符合祭司資格的人選要從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是他所掌握的財富,包括他手下的奴隸數和他所擁有的土地數;第二是他的法術能力,是否能夠準確預測災禍及治病救人;第三就是他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符合這幾方面的條件,無疑就具備了當選大祭司的資格。經過兩天兩夜的考量,終於確定下了三名候選人。最終由誰當選,就得由大家投票選舉,得票率最高的毫無疑問就是大祭司了。經過選舉,古蜀國最高領導人終於產生了。接下來,就是要舉行祭祀,也就是新領導人的登基儀式。

通過觀測天象,一個適合就任的良辰吉日定了下來。在這一天,新任領導者要帶領人們舉行一系列儀式,來向眾人宣告他的就任。

這一天風和日麗,陽光普照,人們紛紛穿上最華麗的衣服,前去參加祭祀典禮。在城裡的空曠處,祭臺高達三米,分三層,整個形狀呈梯形,全部採用木質結構搭建而成。頂層高聳著一棵青銅樹,樹的造型十分獨特,以樹幹為支點,分上、中、下三節,每節上依次排列著三根樹枝,每根樹枝上都棲息著一隻神鳥。

中層祭臺周圍放置著各種造型的青銅人像和各種青銅祭器。下層是給祭司們舉行儀式用的。祭臺前的桌子上,放著一根全身包裹著金皮的手杖。手杖的製作十分精細,金皮上雕刻著魚、鳥、神人頭像和箭等圖案。魚和鳥是魚鳧時代的圖騰,箭表示威武,神人頭像則代表了魚鳧王國的各代首領。來自各地的民眾將祭臺圍了個水洩不通,等待著神聖的一刻。

吉時一到,幾位祭司依次來到祭臺前,他們頭戴花冠、身著長袍,手持祭文,嘴裡唸唸有詞。半炷香的時間過去了,這些祭司們合上手中的祭文,將其放在祭臺上。緊接著,隨從把祭司所戴的面具以及銅鈴等交到了各位祭司手中。

這些面具全部用黃金製成,面具的鼻子十分飽滿,嘴唇寬闊,兩個碩大無比的耳朵向外側展開,與整個面具不成比例,鼻子和嘴部都繪有黑色的油彩。戴上面具的各位祭司,一邊搖動手中的銅鈴,一邊跳舞,嘴裡吟唱著祭祀之歌。踩著歌聲的節奏,他們整齊地變換著各種舞蹈動作。在一系列祭祀舞蹈之後,氏族首領開始帶領祭臺下的民眾對天、對地行六叩九拜之禮。禮畢,氏族首領中最年長者將手杖從祭臺上取下,遞給新上任的國家首領,這位年輕的大祭司雙手接過代表著王權和神權的金杖,然後高舉過頭

時光在歷史的更替中流逝,3000年後,這柄金權杖在三星堆重見天日。

在三星堆的黃金權杖上刻著一組奇怪的符號:魚、箭和鳥。這組圖案是否表示這個金杖,就是三星堆其中一位先王魚鳧王的金杖呢?這個金杖的長度大約兩米多,基本上相當於古代一丈的標準,古代八尺為一丈,十尺也是一丈。古代的人以身高夠一丈才能做丈夫,才能做首領。十尺男兒是丈夫,是丈夫的人才能拿權杖,高度基本上和眼睛的高度一樣高,所以權杖也叫“博目”,跟眼睛平行,向遠處觀測。

三星堆金杖的出現,令世人震驚。然而,由於年代久遠,表面的金皮雖然保存良好,但包裹在裡面的物質早已炭化。3000年前,包裹在權杖裡的究竟是什麼?

無獨有偶,在成都金沙遺址出土了一條金冠帶,上面刻有與三星堆金杖一模一樣的魚、箭、鳥圖案。說明它們兩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而且都是當時最權貴的人佩戴和使用的東西。三星堆的金杖和金沙出土的金帶,專家認為很可能是同一個大祭司的物品。權杖表示在神界的地位,而金帶表示在世俗人間的地位。很可能當時是一種神權和王權合一的政治體制。

經過測定,專家認為三星堆金皮裡已炭化的物質是木棍。代表著王權的權杖,是整個國家獨一無二的珍寶,誰擁有了它,誰就擁有了控制國家的能力。因此,不管是在製作工藝和材料的選擇上,都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從木棍到權杖的歷史也經過了一個從灰姑娘到王后的過程。

人類與樹木結緣可以上溯到以樹木為生的靈長類,從那時起,樹木的形象如同基因一樣,深深地印在了人類的腦海裡。當類人猿從樹上下來,開始了漫長的陸地行走,他所倚仗的工具除了手邊的石頭,可能更多的就是一根樹枝。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樹枝逐漸經過加工變成了木棍。人們用木棍驅趕野獸,挖掘地下可食用的植物塊莖;用木棍作為手中的另一個支點,走出泥濘,登上高山。最後當人們垂垂老矣,步履蹣跚的時候,這根木棍又成了支撐他站立行走的柺杖。如果說人類最早的祖先起源於非洲,那麼他們就是拄著木棍遷徙到世界各地的。人類使用木棍的歷史就是一部從猿到人並不斷走向文明的歷史。據考證,木棍由工具變成權杖至少經歷了十幾萬年。就是這樣一根人類不可或缺的木棍,演變成了代表最高統治的權杖。

第一根權杖的歷史已不可考。但是最早的大巫師和祭祀活動卻是有跡可尋的。1995年,德國海德堡大學考古學家克羅斯,在土耳其邊境的哥貝克力山地,找到了一座11000多年以前的龐大廟宇遺址,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石刻雕像,專家們認為他可能就是當時的大巫師。還發現了燃燒過的木頭的痕跡,可能就是一次祭祀活動的殘存。這位石雕大巫師手中似乎握著什麼東西,有人認為握著的是他的生殖器;有人認為就是一根木棍,也就是祭祀中發揮作用的權杖。因為人類從母系氏族社會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後,人們手中的木棍才變成了權杖。這也是男性成為主導地位的一種標誌,而且只有最具權威的男人才能夠擁有它。三星堆青銅器中,有一個身高丈餘的青銅大立人,雙手做握持狀。專家認為他就是當時的大巫師,而他手中握著的就是一根權杖。

權杖的作用並不僅僅是表示權威,因為人類的活動離不開生產,棍棒仍然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在大巫師手裡,棍棒被賦予了新的作用。他們在祭天拜地的時候,發現權杖還可以用來測量大地的寬窄和星辰的位置。

在中國有一種樹木叫“扶桑”,在中原地區又稱扶桑樹為“建木”,西方叫“若木”。用扶桑木做的木棍就叫“天杆”,其高度十尺或八尺,從神農時叫立柱,古代又稱圖騰柱。天安門前的兩座華表,就是從古代的圖騰柱演化來的。華表頂端橫置的石板,又稱橫木,是用來測量風向的。由華表我們也可以看出過去的天杆造型,也就是在立柱上加一塊橫木,這塊橫木叫風向儀,現在叫風向標。

人們還用它來觀測影子的變化。通過觀測,人們發現,一天中木杆的影子在正午的時候最短,夕陽時,木杆的影子最長,於是人們就以正午時的影子長度來確定節氣和一年的長度。

如今在北京世紀壇的頂端,依然矗立著一座叫日晷的計時儀器。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圓盤的正反兩面刻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2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圓盤上時,指針的影子就會投射在圓盤上,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射在圓盤上的指針影子也會慢慢由西向東移動。日晷這種計時儀器,起源於立杆測影的方法。三星堆的神樹,就是日晷中指針的雛形。

一直以來,很多專家都贊同“古代中國無權杖”的說法。三星堆金杖的出土,讓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埃及,那個與中國同樣古老的國度。三星堆金杖真的是來自於遙遠的埃及嗎?

江浙一帶的史前良渚古墓中,曾經出土過用來顯示墓主人生前地位的玉杖首。而且在中國的西北地區也曾發現過與埃及極為相似的權杖頭,經測定,距今已有5500年的歷史。

歷朝歷代的史料記載中,都有皇帝賜杖給老臣的慣例。《禮記》中就有“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的記載。賜杖給為國家立過汗馬功勞的老臣,這杖的意義可想而知。雖然不是皇家最高權力的象徵,但至少說明,中國並不是一個“無權杖”的國家。

世界上任何一種古文明,都有相似性,例如對神樹的崇拜、天文學中二十八星宿的定義,等等。同樣的,對杖的使用,也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在歐洲文化中,由於神權和王權常常是一體的。金杖在埃及、羅馬等地不僅代表了執掌者的身份和權力,同時體現了宗教最高統治者的意志。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和西方的權杖非常相似,不僅代表了王權,也是神權的象徵。

從三星堆出土的器物具有明顯的外域文化特色來看,至少可以說明幾千年前的古蜀國並不是不通人煙的蠻荒之地,古蜀人早就形成了一條連接波斯、埃及等國的信道,一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帶來了他們的文化,中原文明和異域文明在這裡交融、發展,逐漸孕育出了燦爛而又獨特的三星堆文明。

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些至高無上的權杖都來自某種樹木,所以這種樹木也就成了神樹。三星堆權杖皮裡包裹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樹木?這種樹木具有什麼樣的特性,讓古蜀人捨棄其他的選擇,而獨獨鍾情於它呢?

3000年前的古蜀國,氣候溫暖溼潤,適合樹木生長。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年代,吃住作為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必須依靠自然界提供。從金杖上所刻畫的圖案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主要還是以狩獵為主。樹林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的場所,人們在森林中獵狩動物,作為食物解決溫飽問題,而且,人們發現,利用樹木來搭建房屋,遠比居住在山洞裡要好得多。久而久之,人們對樹木形成了一種依存的關係。人們不經意間發現,樹木的生命力遠比人類要長,它們的生長也會隨著四季的變化而枯萎、繁茂,週而復始,不曾間斷。人們對這種死而復生的現象十分好奇,同時也無法理解,於是人們把這種自然現象歸結為是神的旨意,甚至將參天大樹奉為神樹,認為它們能與上天進行溝通。

神樹崇拜觀念,在中原文化中同樣存在,只不過這種對植物的崇拜已不僅僅侷限於通天入地,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桃樹和艾草自古就被人們認為具有驅鬼避邪的作用,每當端午節來臨,人們都將艾草掛在房門前,或者將桃木劍掛在房間,祈求能夠驅走鬼怪。一直到今天,人們仍將桃樹和艾草視為神聖之物。

對神樹的崇拜,不光中國有,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神樹文化。在古代印度的有關文獻中,有一種“閻浮樹”,樹頂達到了天的高度,能將天與地劈開。在北歐地區的古代神話中,有一種神樹,樹蔭可遮蔽宇宙,根、枝則可以將天與地及地下世界連接在一起。神樹可以通天入地,是人類通向天堂,與天神交往的途徑。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銅神樹,向我們展示了古蜀人的神樹崇拜觀念。專家認為,這棵青銅神樹是古蜀人幻想成仙的天梯,也是大祭司連接天地、溝通人神的工具。

如果說這棵青銅神樹代表的是成仙的天梯,那站立在神樹樹枝上的九隻鳥是用來幹什麼的?它們和神樹又有什麼關係呢?

專家王大有告訴我們:這九隻鳥叫太陽鳥,又叫天雞。有一個傳說,東南有一棵淘金樹,淘金樹上有十隻天雞,一隻站在樹頂,另九隻站在樹枝上。每天早晨,太陽要出來的時候,樹頂上的天雞首先知道,它和太陽有心靈感應。古代人認為太陽和公雞有感應,所以太陽出來時,公雞要打鳴。只要樹頂的天雞一叫,天下所有的公雞都開始啼叫。

專家所引用的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但不可否認的是,三星堆青銅神樹的造型和傳說中的淘金樹不謀而合。從神話中,我們似乎還能感受到關於神樹另外的秘密,這個秘密究竟是什麼?難道神樹在當時除了祭祀之外,還有其他的功能嗎?

古代氏族社會里,權力最大的是祭司,而且也是氏族裡最博學多才的人。他們在氏族裡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驅鬼唸咒的人,也是溝通天地的代表。他們的身份也是多重的:氏族裡有人生病時,他們充當醫者給人治病;出現天災人禍,需要祭祀時,他們代表的又是溝通天地的神;需要預測災難時,他們又成了占卜師。給人治病,必須精通醫理知識;溝通天地、預測災難,又必須具備天文常識。當然,這一切在當時的人們眼中,理所當然地認為是神賦予了他們能量,因此祭司無疑成了氏族裡最受尊敬、最有權力的人。神樹既然可溝通天地,那麼祭司就成了唯一能夠與之交流的人。從神樹上取下的樹枝,也就成了祭司手中觀天測地的工具。

三星堆的神樹可以說是這批青銅器中最為精美和壯觀的祭祀神器。這種造型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發現,但是與它相似之處最多的地方還是在中國。過去有人總是把它當作供奉的神器對待,我們這次的考察發現三星堆神樹絕非這樣簡單。神樹暗合了有關天上九個太陽的傳說,儘管以後的傳說提到后羿射日,射掉了其中的八個太陽,但是在神樹上依然是九個不落的太陽。它們的造型又是九個金光閃閃的神鳥,如果看得夠仔細,你會發現這九隻神鳥和三星堆青銅器物上雕刻的鳥十分相像,或者說完全是一類。謎底就在這些鳥的身上,這些鳥在更久遠的時候是某一個氏族的圖騰。世界上用鳥做圖騰的部落也很多,北美的印第安文化、瑪雅文化,圖騰標誌也有許多是鳥。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三星堆還是美洲土著器物上,鳥的造型都是寬大的或者是矩形的。有人說,這種鳥是鸚鵡。

難道在成都平原的遠古時期也有鸚鵡嗎?最早的記載為《山海經·西山經》:“黃山有鳥,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鵡。”鸚鵡的產地,就在甘肅、四川一帶。三星堆神樹上的鳥,說它是鸚鵡看來也能成立。不過無論是烏鴉還是鸚鵡,都是古人視為神聖的象徵。它有翅膀能夠在天上飛翔,因此它和天上的太陽、月亮、星辰都有了共同之處。有時候太陽化作烏鴉,有時候月亮化作鸚鵡,也是非常自然的事。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還是把古人看得太簡單了。古代祭司觀天象都在晚上,這個時候天上的星星最明亮。通過經年累月長時間的觀察,他們發現所有的星星都在移動,特別是太陽系中的行星,它們的運動軌跡更加明顯。如果把星星移動的軌跡按照時間連成一條條線路的話,就會發現這些縱橫交錯的線路宛如枝繁葉茂的大樹。閃亮的星星就像樹枝上結下的果子。當然如果僅僅是果子,就太缺乏詩意和神聖的感覺了,還是把它們看做是棲息在樹間的神鳥更好。

根據這種觀測繪製的天象圖就是神樹的原型,古人不僅僅用它們來觀測天象,而且還把它們當成一種天人感應的徵兆,用它來與神祇溝通,占卜吉凶。可以說具象的天象圖就是神樹,或者也可以把三星堆的神樹視為最早的渾天儀。

除此以外,按照古人“借物託神”的慣例,他們總是把虛無的事物通過現實存在的東西加以形象化。三星堆的神樹也不例外,它一定也有在現實中存在的樹木原型。

古代典籍《山海經》中記載,扶桑、樟樹、桃樹等都是神樹。那麼三星堆的青銅神樹更接近於哪一種樹木呢?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著一段直徑約一米、高八米多的巨大烏木。在三星堆遺址發掘中,也出土了許多巨大的烏木,這些烏木的年代有的達八九千年,就是說在三星堆時期還生長著許多這樣的大樹。有專家認為,這種烏木就是三星堆青銅神樹的原型。

蜀人將烏木稱之為“陰沉木”,它的年代久遠,距今至少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更久的達到了四萬年。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是烏木最集中的出產地之一。主要是由於古四川盆地曾遭受重大的地理、氣候變化,致使許多名貴的千年古樹被深埋於古河床中。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經過了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炭化,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神木”。

由於陰沉木具有耐潮、萬年不朽、不怕蟲蛀的特點,因此是製作傢俱和棺木的上等材料。許多達官顯貴都把陰沉木傢俱及出自陰沉木雕刻的藝術品視為鎮宅之寶、辟邪之物。在我國民間還流傳著“縱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和“黃金萬兩送地府,換來烏木祭天靈”的民諺。這也充分說明了陰沉木的珍貴難求。清代帝王曾一度將陰沉木列為皇家專用的材料,民間不能私自採用。袁世凱為了顯示自己的帝王身份,耗費大量家財尋找陰沉木,為自己拼了一副棺木。我國古籍中記載的陰沉木還具有藥用價值。

從已經發現的烏木來看,烏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柏木、杉木、楠木、椆木、野荔枝木、苦梓、綠楠、鐵力等,因此烏木並不單指某一樹種,所以也不大可能是三星堆所屬的神樹。

《山海經》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墨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意思就是說,在東海湯谷,生長著一棵名叫扶桑的神樹,樹上居住了十個太陽,每天由三足烏馱著輪流值日。每當一個太陽昇起,其他九個就在神樹上休息。這與三星堆青銅神樹上九隻神鳥的造型不謀而合,青銅神樹很可能就是古書記載的扶桑。

如果說這種猜測成立,那麼扶桑樹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樹木?我們在古蜀文明起源的考察中,在北川九黃山猿王洞景區,看到了當地人所供奉的神樹。在山腰間,沿著一條小路的石階向下行去,就來到了一個小平臺。這個平臺四周,鬱鬱蔥蔥長滿了挺拔的樹木,將整個平臺包裹了起來。在平臺的正中央有一棵高大而筆直的樹,四周樹木的遮掩使人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目,陽光艱難地從樹隙中透出星星點點,整棵樹都籠罩在霧氣之中顯得格外神秘。按照當地的習俗,到這裡祭拜的人,只能從右向左逆時針,心裡默想一個願望,圍樹繞行三圈並且絕對不能回頭看,只有這樣才算是虔誠。這樣的一個規定使我們即便在樹下走了好幾圈,也沒能看清這棵樹究竟長得什麼樣。也許,這就是神樹之所以神的地方。羌族人經常在這裡祭拜,小到祈求全家平安,大到祈求風調雨順。

據專家介紹,只有在這裡還保留著羌族最原始的祭祀方式。難道這棵神樹就是三星堆神樹的原型?

為此我們拜訪了當地專門研究羌族文化的專家。專家告訴我們:這棵神樹,就是當地最常見的榕樹。由於它生長的位置非常奇特,是在一個凸出的山崖上。而且比其他的樹都挺拔高大,枝葉茂盛,加上四周眾多樹木環繞,有如眾星捧月,使這棵樹顯得與眾不同。據說這棵樹的樹齡已達千年。但是榕樹的木質不適合做成筆直的棍棒,也就是說,權杖不會採用榕樹來做。

印度的菩提樹,傳說佛祖釋迦牟尼當年在菩提樹下得道,因此被佛教奉為聖樹,同時也成了印度的神樹。中國所獨有的銀杏樹,最早出現於3.45億年前的石炭紀時代,是果樹中壽命最長的樹種,有活化石的稱號,因此被譽為中國的神樹。由此可以看出,在人們的觀念中,神樹都是一些高大、樹幹筆直而且生存年代久遠的樹木。

3000年前的古蜀國,氣候溫暖,適合樹木生長。從四川烏木的類型可以看出,古蜀地區以樟樹、楠木、桑樹居多。古書中講到的扶桑究竟特指它們中的哪一種?

樟樹、楠木、桑樹的生存年代都比較久遠,而且樹幹也具有高、直的特點,木質都比較堅硬,適合製作權杖。

專家根據古文獻的記載以及這幾種樹木的特性,認為扶桑樹是神話中的樹木,不可能栽培。當時有神木崇拜的上古先民,便選定了一種樹,來作為太陽神樹扶桑的替代物,而這種替代物就是桑樹。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將桑樹奉為神樹的例子,《呂氏春秋》中記載,湯滅夏後,曾遭遇大旱,五年內農田沒有收成,於是湯王率領眾臣在桑林中禱告求雨。古蜀國的第一代蜀王蠶叢,自立為王后,開始教導大家養蠶。正是由於蜀國境內有大量桑樹,才會有高超的養蠶技術,才會產生蜀錦,遠銷印度。

金杖裡所包裹的木棍,如果從堅硬程度上來說,應該是神樹的一根樹枝,而這三種樹木中只有桑樹的樹枝適合做權杖。因此,桑樹最有可能成為古蜀地區的神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