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往事!忆庙湾70年代的下乡知青《平舆原创文学》

我们村叫东北孟庄,是平舆县庙湾公社大杨大队的自然村。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来了4个知青,2男2女,他们叫小壮、王永昌、小党、何喜莲,其中王永昌会武术。他们的到来,给我村带来了生机。他们的故事也由此产生。

平舆往事!忆庙湾70年代的下乡知青《平舆原创文学》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队里安排他们住在队部。队部坐落在我们村庄西边,有养牲口的一排东西走向的房子,他们住东边南北走向的最南边的2间房子,附近有一个大水坑。刚来时,大家比较稀奇,有一天全村的老少爷们挤在他们的房间里,听他们讲郑州城里的稀罕事。讲到眉飞色舞处,突然只见小壮拿出一把手枪,给大伙展示。大伙一看是真枪,有些吃惊!傻民叔立即想起了我们村曾经去禹县拉煤,就是这把枪抢劫过他们,还把他们带的油条抢跑了。傻民叔说出来这个事,空气似乎凝固了,气氛有些尴尬,他们承认是他们干的,大伙有说有笑地又说其他的事。我看他们脸红了,可能是不好意思,这么冲又让当事人逮着了,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毕竟他们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有这个“插曲”不太好。

我们村是武术之乡,解放前没有人敢惹我们村。用现在的话说,有几个武林高手,当时40岁以上的人都会比划两下子。有两个泰斗,一个是孟宪魁,一个是孟宪书,是我太爷辈儿。孟宪魁身体不好拄着拐棍老在家门口坐着,不能活动,传说年轻时气功了得,石磙在肚皮上转毫发无损,用头可以顶农村舂米的“对窑子”。

因为王永昌会武术,有一天,在队部西边的麦子打场空地上,也是他们知青住地的西边,附近有麦秸垛,离我家直线距离不过500米,我太爷孟宪书和王永昌进行了一场比武大赛,切磋武艺。

我们小孩都在场边看热闹,大人们也起哄加油,只见他们棍棒飞舞,一点一式,招招相扣,你来我往,见招拆招,空中飞翔,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最后以平局结束。虽然我太爷60多岁,还像年轻人一样,还能跳到1米多,没有气喘吁吁,老当益壮,王永昌毕竟年轻,我太爷是点到为止。那次让我领教了武术的魅力,也知道我们村的武术不是吹的,是有真本事的。

是不是这次比武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王永昌当了我们大杨中学的武术教练,给全校的学生上武术课,那时候农村学校没有体育课。我记得我们放学回家后,王永昌还给我们村的学生单独教几招,复习曾经交过的套路。可惜的是我们村都没把武术当一回事,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也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学武术,没能把它作为一种技能传承下去。不像现在,青少年们动不动就愿意考进少林学校,拿钱学武术,说不定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还能露露脸,作为一种职业养家糊口,闯荡江湖。

虽然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队里没有安排他们劳动,结合他们的实际让他们干点能干的事,比如让他们护理村里的果园。记得75年的端午节,我和国富、双全到洪河河坡上打草挣工分,村东河堤“高櫈子”上有一片桃林,面积很大,绿油油的,五月仙桃已经熟了。他们俩年龄大,爬上树上摇晃桃树,让我在下面放风,掉下来后装到每个人的篮子里,大概每个人也就10来个桃子,上面盖上草,就往家里走。走的不到20米,突然王永昌、小壮还有邻村的一个知青从东河坡河底下窜上来向我们走来,手里拿着一把气枪。我们吓坏了,我就开始把桃子往河坡荆条地里仍。他们把我们拦着,让我把篮子草全部倒掉,看看有几个桃子,一看也就2、3个了。就开始呵斥我们,说我们偷了桃子,要告诉队里和学校。我们说了好话,承认了错误,就让我们回家了。究竟告没告学校也记不清了。

说起他们,还得讲一讲他们俩女的。1975年河南驻马店发了大水,我们的房子都倒了,他们住的也倒了。我家的房子在原址盖完后再次盖到地势比较高的祖屋的老宅上,队部给他们盖了几间房子,可能是我家收拾的比较干净,条件好一些,他们俩住在我们家了。因为我的父亲常年在宁夏工作,我那时还小,她们可能把我这个男人忽略不计了,没有感觉不方便,也算是我和她们一起生活了吧!

灾后,我的父亲后来回来了,他们俩搬走了。她们还和我父亲唠家常,问宁夏的事情和北京的事情,我也在现场。

我还记得发水后在我家院里有一次称麦子,她们俩过去了,帮了忙,随便还称了称自己的体重,小党的体重90斤,我母亲还说太轻了!看来,那个年代也是以苗条为美的。

后来,他们一个一个离开了我们村,开始是小壮,之后陆陆续续离开的,都回到了郑州。

40多年过去了,我也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不知道他们4个过的好不好?是不是还能记起曾经的岁月和那个和他们有交集的曾经的少年?

作者;梦呓(笔名),60年代生人,曾经在企业、政府工作,现在学校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