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天才的能力,不如持续的努力

01 能力与努力

关于“能力”,未必人人都可以成为李杜(李白与杜甫),然而关于“努力”,却是人人皆可以成为舜尧的。

也就是说,仅仅依靠能力方面的激励只能够是小范围的事情,然而提升正向价值观的努力的激励则可以是大多数人的事情,对于可燃性员工、甚至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可以起到点燃激发的作用。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能力激励看做是成果主义,是果逻辑;而努力激发则是一种过程主义,是因逻辑,在过程之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还记得在接触稻盛思想之前,阳光100易总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挣钱看能力,花钱看品德。”

当时我就已经觉得与众不同,然而在学习了稻盛思想以后,我进一步知道,连挣钱都需要依靠品德。

稻盛和夫:天才的能力,不如持续的努力

02 努力的意义

谈到“努力”的意义,最重要的事情可能还是需要大家看一看稻盛先生著名的成功方程式,也就是“成功 = 价值观 × 努力(或者激情)× 能力”。

其实“努力”可以看做是在正向“价值观”加持之下对“能力”爆发式、激发式、点燃式、挑战式的使用。

对比稻盛先生通过“努力”换取成功的思想,在中国当今社会里、在中国物欲化的人群之中,到处都充斥着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比如许多中国房地产老板前些年都体验到的睡大觉赚大钱的经历。

那些不努力的烂尾楼,因为后来高房价的机会赶对了,于是天上就掉下了馅饼,烂尾楼甚至最后比有品牌、有理念、努力销售的一线品牌企业赚得还要多。

企业界学习稻盛思想其实也起着改变社会价值观取向的意义

,这也是许多奔波于企业界义务传播稻盛思想的人们的良苦用心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在企业界改变价值观取向比在学校里面的意义都大,因为现代人类社会实际上是生存在一个企业主导社会组织形态的时代。

稻盛和夫:天才的能力,不如持续的努力

03 阿米巴是衡量努力法

阿米巴经营的人才经营机制实际上是一种“衡量努力法”,而不是与静态能力相挂钩的“衡量成果法”。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挺简单,然而真的做起来并不容易。

比如,在具体核算阿米巴收入的时候,我们体会到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不是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业绩,就不能够算作你这个阿米巴经营体的业绩,也就不应该纳入你的核算或者不能够计入你这个阿米巴经营体的收入。

有一次阳光100某个项目发生质量索赔问题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的问题。

一个部门的损失和成本成为了另一个部门的核算收入,这就是收入与努力脱节的情况,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并没有真正做什么,却产生了收入。这或许应该叫躺着也中枪、睡觉也赚钱。

不知道大家是否想到了这样的问题?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这种把自己的收入建立在别人过失赐予的基础之上的做法绝对不应该被鼓励。

心理学家也经常奉劝大家:绝不要把别人的帮助计算在自己的决策之中,那可能是不靠谱的,是会令人失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