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人生没有失败,只有铺垫,不敢尝试的人,都是错把铺垫当成了失败。

每个人都会过桥,桥上基本都有栏杆,然而大多数人是不去扶它的。

一天, 有人问一个过桥的人:“不扶栏杆你不害怕吗?”

那人回答:“不怕。”

“既然不怕,不如干脆把栏杆去掉算了。”

“那可千万使不得”,过桥人说,“至少是个备用,有了它,即使不扶,心里也安啊。”

《尚书·说命中》云:“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如要修桥,必备扶栏,尽管不一定会直接派上用场,但它却能让我们不担忧,能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甚至还会事半功倍。

这就是备用的价值。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在《朗读者》第二季的一期节目中,董卿曾采访过一位航天员邓清明。

他是我们国家现役的,但还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航天员,他每天矜矜业业、刻苦训练。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他一直非常努力,等待着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但这一等就是20年,遗憾的是,每一次他都以微弱的分差落选了航天任务。

当“神六”成功发射,邓清明刚上初三的女儿邓满琪走出教学楼,看到有记者采访“神六”航天员的子女时,想到爸爸,心里有了落差难过得哭了。

父亲邓清明反而安慰她:“下次还有机会,你好好准备中考,我也好好备战下一次‘神七’任务,让我们共同奋斗。”

当“神十一”最终确定了人选,还是没有邓清明时,他心中又升起了一丝失落,但还是面带笑容地走到了景海鹏身边抱住他说:“海鹏,祝贺你。”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2013年有次体检,他身体被查出有个非常细小的小结石,正常人根本可以忽略不计,但航天员的特殊身份容不得有半点马虎,怕在失重状态下游离出来影响任务。

邓清明毅然决然地去医院动手术,第一次手术没完全取出,尿血了一个月又到第二次手术才取出来。

从98年成为预备航天员,到真正有机会去执行飞天任务的2010年“神九”、再到“神十”、“神十一”,邓清明总是以微乎其微的差距与他的梦想失之交臂。

他一次又一次的满怀信心,却又一次又一次的失落,但他依然重拾信念,继续前行。

人这辈子,有多少个20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有多少人在漫长的20年中能默默坚守。

他这种坚持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的信念,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的精神。

他们所做的工作和正式入选的航天员毫无差别,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和准备,我国的航天事业才越来越强大。

著名作家雾满拦江曾提到,人的一生,要经历三次成长:

第一次,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

第二次,发现即使再努力,有些事情也终究无能为力;

第三次,明知有些事情无能为力,但仍然会努力争取。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据《庄子》记载,一个年轻人拜一位老船工为师学划船,一开始老船工并没有教他怎样划船,而是教他先学会游泳。

徒弟不敢有意见,于是乖乖地学习游泳,这一练就是半年。

终于有一天,徒弟练得不耐烦了,就问:“师父,我是来跟您学划船的,可您却一天到晚让我学游泳,这是为何呢?”

师父回答说:“你要划船,就得先学会游泳,道理在于,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自己失足落水,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以专心致志地去划船,这样去学,船能划得好吗?”

徒弟顿悟,于是潜心学好游泳再学划船,很快他就成为了一名划船好手。

若学划船,先学会游泳,虽然不一定马上能救命,但是有了防备,心就会放下,集中精力,用心做事,效率反而会更高,这就是备用的力量。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有打牢地基就建牢房,怎么能够避免墙倒屋歪?

没做好充分准备就上考场,怎么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扫除道路中的障碍,加速前进的步伐。

曾看过这么个小故事。

扁鹊家里的三兄弟都会医术,但只有扁鹊天下人皆知,魏文王不明其理,故问扁鹊。

魏文王:“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照你这么说,应该长兄最出名,中兄次之,你最不出名才对,但为什么反而你最出名呢?”

扁鹊说:

原因很简单,在病人的病情还没有发作之前,我长兄就能铲除病因,但人们却以为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病,而误以为我长兄也只是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伎俩,而实情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

我中兄则是在病人发病之初进行治疗,人们以为那时得的病只不过是一些小病,所以中兄的名气也只有本乡人才知道,而我是在病人病情严重之时进行治疗,人们以为那时得的病才是病,他们看到的只是我能把那么严重的病治好。

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故名气超过了两位兄长而闻名全国。

扁鹊这么说也许是自谦,但可以看得出来,他的长兄和中兄也很厉害。

真正的高手,能防患于未然,事后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损失就更大了。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在雾满拦江的《我不要忙碌一生,却始终生活在底层》书中,他讲到为了达成目标,必须要准备五倍的资源。

比如要给人一杯水,你至少先要准备一桶水;

一个厨师,哪怕烹饪理论背得滚瓜烂熟,拿起炒勺,可能也要炒上五盘菜,才有一盘勉强能让人吃下去;

阅读者,如果要具备娴熟的阅读能力,至少要阅读五倍于教科书的经典书籍,才能对文字敏感,达到一目十行而过目不忘的程度;

职业作家,哪怕是个垃圾写手,想要拿出2000字来,也至少要狂写10000字。

如果他把写的10000字全端出来,行家拿鼻子一嗅,就会喷出一句:你这里边80%不过是肥料,2000字的精华,是靠了5倍的文字量滋润而成的。

这就叫写作的五倍资源法则。

五倍资源法则,不仅说阅读,说写作,也是人生事业、爱情、生活诸方面成功的规律性体现。

体育巨星飞人乔丹被视为商业社会的成功者,但他说:

You are wrong(你错了),我从来不是什么成功者,从来就不是,我实际上是个巨大的失败者。

曾有9000次,我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投球,大家都认为应该进,我也认为应该进,但球没有进。

9000次没有进,脸皮巨厚的我不气馁、不心慌,仍然淡定地投球,于是投进了4473次。

9000次没有进,这只是在正式的球场上,日常训练中,我投球的次数不少于67365次。

哪有什么坚持,唯有死撑。

没有这67365次的自我训练,就不会有这13473次的场上机会。

没有13473次的场上机会,就没有4473次的进球机会。

没有9000次的失败,我就是你——从未失败过的你。

相比屡败屡战的迈克尔·乔丹,很多人恐惧失败。

他们不知道,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所谓成功,不过是例行失败出现差错的结果。

  • 人生没有失败,只有铺垫,不敢尝试的人,都是错把铺垫当成了失败。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

机遇是一种稀缺的、条件苛刻的资源。

要得到它,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成本,必须具备相应的足以胜任的资本,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长期艰苦的准备。

面对竞争,我们不仅要做好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心理准备,还要做好如何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正所谓“赢得起,更要输得起”。

没有准备就直冲云霄,只会中途坠落,折断飞翔的翅膀;

没有准备就想绽放花朵,只会成为严寒中的残枝败叶,一片凄凉;

只有做好准备,才能展翅飞翔;也只有做好准备,才能鲜花绽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