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隨著半年報的陸續公佈,很多投資者都在關心國家隊加倉了哪些股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家隊打的是明牌,甚至會通過報紙大肆宣傳自己又加倉了。

但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國家隊是在割韭菜,對此我們在文章最後來分析。書生先給大家詳細介紹下國家隊。

國家隊有哪些?

1.匯金公司(2個賬戶)

中央匯金資產管理公司、中央匯金投資公司。

下圖是建設銀行的10大股東情況: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匯金公司成立於2003年,持股規模大,根據目前已經公佈的中報推算,匯金持股市值達1.5萬億。但匯金的持倉相對穩定,對個股增減持變動不大,一直比較青睞於金融股。

這跟匯金公司的定位有關,作為代表國家對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履行出資人義務的國有獨資公司,匯金公司是國有四大行等金融機構的原始股東。

歷史上,中央匯金為穩定股票市場,多次在市場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出手救市。

2.證金公司(11個賬戶)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證金融資產管理計劃(10個基金資管計劃)

證金公司,由上交所、深交所和中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金融機構。成立之初,證金公司主要業務職責就是為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提供轉融通服務。

所謂“轉融通”,是指證券金融公司將自有或者依法籌集的資金和證券出借給證券公司,以供其辦理融資融券業務的經營活動。

2015年股災期間,證金公司就以“平準基金”的面目出現,自此走上了救市的道路。

證金公司資金量相對小一些,短線操作十分頻繁,配置也較為靈活,是反映國家隊動向的重要參考。

下圖是招商銀行的十大股東情況,可以看出其他幾個股東幾乎都是長線持有不動,只有證金公司在頻繁做著買賣操作。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昨天書生在朋友圈也說了證金這個操作特點,有點像網格交易的思路,漲了就賣出一些,跌了就買一點。

這裡再科普一個小知識:

我們經常看到十大股東中有個機構叫: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或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

所謂香港結算公司並不是說這家機構是大股東,其實是香港股民的持倉都掛在這家公司下面,結算公司後面顯示的股份數對應著很多股民。

比如你在香港買了招商銀行的H股,或者通過滬港通渠道買了招行的A股,你的股份都會掛在香港中央結算公司的名下。我們經常看到所謂的北上資金,也都是體現在結算公司這裡。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曾經看到有騙子薦股文章說香港中央結算公司坐莊,就是因為不懂這個知識所鬧出的笑話。

3.國家隊公募基金(五隻)

分別是嘉實新機遇(001620)、華夏新經濟(001683)、南方消費活力(001772)、招商豐慶(001773)和易方達瑞惠(001769)

其實這五隻基金也是證金公司出資成立的。2015年7月13日,為了救市而成立這五隻基金,證金公司出資2000億認購,每隻基金400億。同時,這五家基金公司也分別出資了1000萬認購。

從下圖可以看出,五隻國家隊基金在一季度都進行了大幅贖回,贖回的比例幾乎都是一樣的。

因為基金的初始規模是400億元,根據2017年底的規模看,國家隊基金都是賺錢後退出的。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從中報來看,這五隻基金的股票持倉比例變動不大,但在大類資產配置比例上差異較大。招商豐慶股票持倉比例最低,僅為16.18%;易方達瑞惠股票持倉比例次之,達21.22%;華夏新經濟股票持倉比例最重,達87.01%。此外,嘉實新機遇、南方消費活力則以55.40%、56.24%的比例保持在中等倉位。

對於關心國家隊動向的投資者,這五隻公募基金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

4.外管局(3個投資平臺)

梧桐樹投資平臺公司、北京鳳山投資公司、北京坤藤投資公司。

其中北京鳳山和北京坤藤是梧桐樹投資平臺的子公司。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外管局的這三個平臺名字有點講究,坤藤投資曾用名凰山投資,與鳳山投資一道,取梧桐樹引來的鳳凰之意。所謂“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外管局平臺的規模比較小,增減持幅度也不大。下圖是農業銀行18年中報顯示的十大流通股股東: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5.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的投資渠道有三種:

(1)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2)社保基金投資組合:由社保基金選聘的公募基金進行管理的社保基金專戶,一般採取穩健的指數化投資方式。名稱通常顯示為全國社保基金XXX組合。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3)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組合:主要參與新股的網下配售,也少量參與股票投資。名稱通常顯示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XXX組合。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社保基金受財政部領導,是上述幾隻國家隊中體量最大的。同樣,因為社保基金體量大,而且以保值為第一目標,所以社保基金的持倉幾乎都是中長線,經常在一隻股票上持倉可以達到幾個季度,甚至幾年。

前段時間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公佈了2017年度社保基金年度報告,其中,2017年年度投資收益率達到了9.68%,權益投資收益額為1846億元。2001年以來年化收益率8.44%,總共賺了超過1萬億元。

十七年來幾乎維持著不敗紀錄,只有 2008 年在大盤下跌了65%的情況下虧損了6.8%。社保基金的穩健讓咱們A股投資者都自愧不如。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研究社保基金的持股和操作可以發現,社保基金對絕對收益要求很高,投資範圍很廣,不僅僅是投資股票,總體收益波動小。

中國的國家隊是最瞭解A股的一幫人,西方的社保基金一般採用巴菲特式的“買入並持有”,但這種方法在A股並不適合。在A股中長線大牛股只是少數,能不能買對暫且不論,對於國家隊這樣的巨量資金肯定是非常分散持股,如果僅僅買幾隻股票,那點流通股根本不夠買的。

所以社保基金採用的是均值迴歸理論,在低估的時候買入,在高估的時候拋出。這種操作適合咱們A股,避免了坐過山車的風險。

社保基金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它的可用投資金額理論上是無限的。每當股市低迷的時候,國家大多都會撥一部分錢給社保基金用於投資,也可以達到救市的目的。

再科普個小知識:

這裡說的社保基金,主要指的是社會保障基金,資金來自於財政撥款、福利彩票,以及國有股上市時劃轉股份。社會保障基金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將來的社會老齡化,或者發生重大事件。比如汶川地震的時候就動用了社會保障基金。

我們平時交的社保,指的是社會保險基金,是由每個省自己去統籌管理。社會保險基金,原來只允許存銀行或者購買國債,收益比較低。現在國家也看到社會保障基金歷年收益很穩,所以也慢慢撥了一小部分社會保險基金給社會保障基金用於投資股市。

國家隊在割韭菜嗎?

每次當股市開始大跌的時候,小散戶都開始罵道:國家隊怎麼還不救市?難道3000點國家隊不守了?

最近有媒體報道說國家隊入場了,小散戶又罵道:國家隊又進來割韭菜了。

其實國家隊的思路很簡單,明顯低估的時候,就去買一些。當股價漲上來了,那麼也就意味著不用救市了,那就賣出一些。

對於自稱“韭菜”的人,既然你認為國家隊是來割韭菜的,也就是你認為國家隊是有賺錢能力的,那麼現在都說國家隊開始加倉了,你為什麼不跟著買呢?

很多人跌怕了,虧損幅度越來越大,都希望給自己的虧損找個外部理由,因為他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錯的。

吉姆·柯林斯提出,最高級領導者是“第五級領導者”,概括起來就是:羞澀而無畏,謙卑而執著。他的特點就是遇到問題照鏡子,發現自己的問題;遇到成績看窗外,看別人身上的優點。

書生覺得,優秀的投資者也具有上述特點,在盈利的時候,應該認為這不是我有多厲害,只是運氣好碰到了上升行情罷了;在虧損的時候,多找找自己的問題,而不能總說是制度或別人的問題。

國家隊又出手了,他們在割韭菜嗎?

我們總是喜歡給自己找理由,在漲的很高的時候,我們沉迷於輝煌十年的幻想中,給自己找各種買入的理由。當跌的很低的時候,我們又產生了很多恐懼的理由,眼裡看到的只是各種壞消息。

前幾天我在朋友圈寫過這樣一段話: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自己講話的錄音時,都會覺得很怪異、陌生。那是因為我們平時都是從自己的身體裡聽到自己的聲音,聽了多年習慣了,突然聽錄音會不習慣,在心理學上叫反身觀察。

我們平時都沉浸在自己的感覺中,而沒有抽身出來像另外一個人那樣看自己。嘗試像旁觀者那樣觀察自己的情緒,絕大多數困擾都會自動消失。

為什麼我們無法從股市的情緒中抽身出來?

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庸人,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很多事情往往沒那麼好,也沒那麼壞,波動更大的是我們的情緒。如果我們能抽身出來反觀自己,甚至從更高的維度居高臨下去看自己,一下子就釋然了。

文/布衣書生 理財自媒體:複利人生(ID:moneylife18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